从青白江城厢古镇/看金堂文化遗产

桦妆影视造型

<p class="ql-block">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先后为新都县、金堂县管辖,至今已有1600年的建制史,其中有1400年是作为县城所在地存在的。,汉代即为居民聚居地,宋代起为金堂县衙所在地。1950年金堂县搬去赵镇。1960年城厢镇划归青白江区。</p><p class="ql-block">此地人杰地灵,比如槐树街曾经住着余、范、何三大户人家,走出过清代二品按察使何元普、著名诗人流沙河、还有成都大学的前校长何寿。</p> 寿佛寺,三清观,彭家珍纪念堂,武庙,觉皇殿,绣川书院,邓公楼,原金堂县衙,原金堂县立中学,流沙河故居,以及陈氏宗祠、萧氏宗祠等,云集于此。 原清代金堂县衙、民国金堂县政府。衙署各科室齐备,监狱、库房均在一地。建筑格局完整,为中西合璧的建筑体。 仅存门脸,里面已经荒芜。 <p class="ql-block">从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在金堂县城城厢镇(现青白江区)正式创立了金堂县立中学。后搬迁至金堂县赵镇。</p><p class="ql-block"><br></p> 建校初期,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母亲、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共旅欧少共创始人、著名教育思想家赵君陶曾任学校训育主任。 西街,一条没有商业化打造的百年老街,正在原貌加固 <p class="ql-block">建于乾隆年间的陈氏宗祠</p> 寿佛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名寿福寺,信众广泛,香火旺盛。因历史原因,寿福宫被毁。后在三楚宫基础上重建寿福宫,恢复正常的赛场活动,高僧清定上师为其命名“寿佛寺”。 寺院就是一个全新的建筑群,处处洋溢着金碧辉煌。它以清代寺观塔幢建筑风格为范本,先后修建了山门、菩提塔、天王殿、大雄宝殿、寿佛殿等殿塔楼亭,重建了寿佛、观音、势至、弥陀等佛像,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山门上的楹联“慈慰万物同登高寿,善安百姓共享厚福”为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 据当地老百姓讲,寺内观音菩萨非常灵验,因此香火一直很旺盛,前来城厢古镇游玩的远方客人都要慕名前来参拜,虔诚地许下自己的心愿,祈求得以实现。 进香来者当思造化无穷,发愿于兹恒念生财有道。这副对联了无新意,太平淡了 每年农历二、六、九月的十九日观音会及每月初一、十五,寿佛寺都会组织佛教活动,除夕、春节期间举行的活动规模最为盛大,参与人数可达万人。 今天正值十五,善男信女们来此诵经念佛,然后享受斋饭。 <p class="ql-block">有佛就有道。城厢镇三清观,始建于宋代,占地2.2亩,有山门紧连。有400余年历史的古戏台楼一座。左右两侧厢房30余间,正中有慈航殿、三清大殿两重。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在民国时期培修重建。</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楼</p> 遇观音生日、农历初一、农历十五等,烧香、祈神佑护的信众多时2000余人。 <p class="ql-block">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p><p class="ql-block">诵经讽咒唤回欲海梦中人。</p> <p class="ql-block">有龙则灵,威灵显应</p> 武庙 武庙大门,于右任题写对联:<div>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div><div>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div> 关羽和关平、周仓 <p class="ql-block">武庙两厢,二十多福清代壁画,描绘了关羽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绘声绘色,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2020年塑造的武庙铜钟</p> <p class="ql-block">绣川书院,它始建于北宋,清康熙59年(1720),金堂县将其从西街闹市迁建于现址,依据附近有绣川河之故,更名为“绣川书院”。绣川书院于1751年、1761年、1805年分别由金堂县令张南英、饶学曦、谢帷杰三次维修和增建。</p> “绣川书院”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书院为四进四合院。上书对联:博学多能养成佳士, 依仁游艺勉作通儒,横批:人文蔚起<div><br></div> 一进院两侧有厢房,左厢房设有礼遇室,右厢房设有肃查室; 二进院包括了游艺阁,左厢房设有礼舍、和鸣,右厢房设有文仓、对弈; 三进院包括了外讲堂,左厢房设有书院春秋、学斋、藏书阁,右厢房设有科举经纬、学斋、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br>四进院包括内讲堂,两边厢房为斋舍。 当年的莘莘学子。绣川书院是成都地区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书院之一,历任院长皆为博学之士。据查实的九任院长中,有进士1人、举人6人、拔贡2人,学子多系秀才和童生中的高才生。 <p class="ql-block">清末著名学者、时称“蜀中三才”的李调元,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清四川唯一的状元骆成骧等,都曾来往于两所书院讲学。</p> <p class="ql-block">露天国学讲堂。在过去的七八百年间,绣川书院先后培育了《全宋诗》精选的作者黄中庸、理学家谢湜、文史学家张晋生,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哲学家贺麟、植物学家何铸、著名作家流沙河等。</p> <p class="ql-block">1911年,在武昌起义的紧要关头,23岁的彭家珍(金堂人,也在绣川书院读过书)只身深入虎穴,炸死了满清全权大臣良弼,不幸壮烈殉国。彭大将军专祠,是全国唯一一处纪念彭家珍的专祠,也是全国唯一一处纪念彭的专祠,其纪念碑、衣冠冢等保存完好。</p> 彭家珍(1888-1912),字席儒,四川金堂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青年时期即受文天祥、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满清政府以爱新觉罗·良弼为首的满清皇室贵胄不甘心失败,组织宗社党,负隅顽抗,誓与人民为敌,并扬言"要重整兵马和南方革命党决一死战"。<div><br></div> 彭家珍见良弼如此倒行逆施,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为了扫除革命阻碍,彭家珍决定行"五步流血"之举,舍身前往暗杀良弼。行刺之前,彭家珍写下绝命书:"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这是彭家珍留下的生命绝唱。1912年1月26日深夜,彭家珍暗藏炸弹,在北京西四北红罗厂良弼府门前,将良弼炸死。爆炸中,彭家珍不幸被一块弹片飞伤后脑,壮烈牺牲。 孙中山大总统称赞彭家珍:"诛除大憝以收统一速效之功",并为彭家珍题词"我老彭收功弹丸",追赠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令崇祀忠烈祠。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签发给彭家珍家属《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表彰彭家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p class="ql-block">塑碑纪念万世流芳</p> <p class="ql-block">家珍公园景仰先烈</p> 邓公楼。邓锡侯等川军将领决定出川抗战的议事厅。在抗战全面爆发后,邓锡侯主动请缨,出川抗日,他亲率麾下五大干将及川军将士开赴山西潼关等抗日第一线,抵抗日军。 川军将领邓锡侯在他的人生后期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在他的五员干将中,除李书钰在战争抗日中光荣牺牲以及不要好的罗泽洲自寻绝路之外,其他的三位都与他一样最终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得到了善终。 城厢“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邓公楼旁边,修建于1938年,通高5米多的纪念碑为三棱柱状石碑,碑文由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写。 <p class="ql-block">流沙河故居,位于城厢镇槐树街</p> <p class="ql-block">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流沙河,原名余勋坦,生于1931年,2019年11月去世。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等,诗作尤以《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最为人熟知。</p> <p class="ql-block">据说,流沙河最反对被称为“著名诗人”。他说“古往今来,那么多写诗写得好的,都没得到过诗人的称呼,连杜甫都没有当成,他是工部员外郎;李太白的身份,翰林院供奉;陶渊明是什么?隐士。鲁迅先生旧体诗写得非常好,但是没有人叫他鲁迅诗人。”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著名诗人。</p> <p class="ql-block">他还说:“一个人在自己名片上印上诗人然后还‘著名’,这是自我美化,国际笑话。我不要那些虚荣,我这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还要那些称呼来干啥?还看不透吗?我给你说,本人只有一个身份,叫‘成都文化人’那就够了。其他都不要!”</p><p class="ql-block">多么可亲可敬的成都文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