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情杂志主编《翁德坤同志追思会》纪实

徐桂国597

<p class="ql-block"> 黑土情杂志主编</p><p class="ql-block"> 《翁德坤同志追思会》纪实</p> <p class="ql-block">  关于举办翁德坤老师追思会的通知</p><p class="ql-block">翁德坤老师,于1968年积极投入到北大荒建设,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学习,毕业分配回到上海,从崇明县农机局到市农委工作。退休后担任“黑土情”杂志主编,积极从事并大力推动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为弘扬知青精神,发展知青事业身体力行,殚精竭虑,襟怀坦白,不计个人名利地位,成为知青的一面旗帜。翁德坤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9日去世。对翁德坤老师的深切怀念。拟举办翁德坤老师追思会。敬邀翁德坤老师生前的战友,同事,好友参加。考虑到翁德坤老师的追思会参加和发言的同志会比较多,只能选请若干代表发言。如果你书写了回忆的文章和发言稿件,请发送给黑土情杂志社的同志,在即将编辑纪念翁德坤老师的专辑中给予选登。 </p><p class="ql-block"> 会议时间:2024年3月24日上午</p><p class="ql-block"> 地点:上海老绍兴大酒店(行知路)</p><p class="ql-block"> 《翁德坤同志追思会》组委会</p><p class="ql-block"> 《黑土情》杂志记者 徐桂国 报道</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黑土情》杂志李丽珍</p><p class="ql-block"> 翁德坤老师的追思会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文艺宣传团与黑土情杂志社,尤其与翁德坤老师有着深厚的情感。团员们听到翁德坤老师去世特别难过,昨天逊克县山河村文艺宣传团来到上海,一早他们就赶来了,要向翁老师鞠躬,表达他们的哀思,表达他们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请山河村文艺宣传团的队员们上前向翁德坤老师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各地知青到上海老绍兴大酒店,带着沉痛的心情,为已故的《黑土情》杂志主编翁德坤同志举行追思会。</p><p class="ql-block"> 上海各地知青团体代表共80多人参加了这次翁德坤同志追思活动。会议由李丽珍主持。</p><p class="ql-block"> 追思会首先由《黑土情》杂志执行主编尤顺发发言。《黑土情》杂志社外联部主任刘素珍、上海东北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沈瑞忠、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宋爱国、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马琳、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六师苏南分会会长张晓宁、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党委书记李淑梅、农场知青网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李凤吾、原黑龙江省33团上海知青、《黑土情》杂志编辑蔡荣华、上海东方知青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国弟、《上海知青》杂志社总编王建国:上海知青之春活动委员会副主任朱伟民、上海欧阳知青合唱团团长李向荣、《黑土情》杂志编辑周雪芬、《黑土情》杂志编辑、法律顾问李斯昌、翁德坤之子相继发言。都表达了对翁德坤老师的深深怀念。</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黑土情》杂志李丽珍 (主持词)</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是为了追思追忆我们的一位战友,一位老朋友——翁德坤老师,他从一个黑龙江的兵团战士到大学生,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过来。退休后成为了黑土情杂志的主编,怀揣深厚的黑土情怀,旗帜鲜明地表达爱党爱国的思想。在广大知青群体中,传承知青文化,开展各种知青活动,成为知青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29日他离开了我们,大家心痛不己,他走了但是和翁老师在一起的情景,似乎就在昨天,就在眼前,让我们再次看一些翁老师的视频,追忆翁老师曾经走过的路,追忆我们曾经和翁老师在一起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翁德坤老师在知青中知名度很高,就像邻家的兄长,平和善良。当哀乐回荡,看到安卧在鲜花丛中的老翁,我才意识到远位不知疲倦的翁老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心中无比悲痛,当那么多人出现在翁老师的追悼会上,当悼念的文章从全国各地发来,为什么在翁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身正气,奉献精神,耐劳精神,情感真挚,殚精竭虑,认准目标永不言败精神。不为个人利益,为知青树起一面旗帜。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忆怀念我们的战友、朋友、老师!</p> <p class="ql-block">  ▽黑土情杂志执行主编尤顺发在翁德坤同志追思会发言稿</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领导,翁德坤同志生前的亲朋好友,你们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以朴素而隆重的方式在这里举行追思会,怀念翁德坤同志,寄托我们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代表《黑土情》杂志社向前来参加翁德坤同志追思会的各位领导,翁德坤同志生前一起工作过的战斗过的同事,战友及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相聚在这里,一起怀念我们《黑土情》杂志社的好领导、好主编、知青活动家、坚定的共产党员翁德坤同志。</p><p class="ql-block"> 翁德坤同志的去世,不仅是我们《黑土情》杂志社的重大损失,也是全国知青活动的一大损失。</p><p class="ql-block"> 我与翁老师的交往虽然只有七年多时间,但与他一起共事,受益匪浅。他的思想,他的工作作风,他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对北大荒的热爱,对知青历史研究,知青文化传承,知青精神弘扬倾尽心力,呕心沥血。他的每一次讲话,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个老知青最有力的呐喊!</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他旗帜鲜明的肯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013年10月,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伟大探索一一我看“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一文,从十个方面讲述了知青一代对中国城乡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巨大促进作用。这篇文章是他几十年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勤奋研究历史,亲自经历了到农村劳动锻炼,回城以后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写出来的。历史巳经证明,知青上山下乡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糸在一起;与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主流和夲质紧密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翁老师短短几年时间,把《黑土情》杂志办成了全国广大知青喜爱的刊物。翁老师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思想开阔,文风严谨,文笔极好,擅长演讲。在编辑部工作时,翁老师给我的帮助颇多,2017年的大年初三,我随翁老师到老转业军人王观泉老师家拜年并采访。王老原是《北大荒文艺》副主编。这次采访,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十万转业官兵,刚到北大荒,就一手拿锹,一手拿笔,创办了《农垦报》、《北大荒文艺》、《北大荒画报》等,为新中国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2017年春节期间,我随翁主编还探望了95岁高龄的新四军老兵,女作家莫林老师。莫林老师是新四军离休老干部,《金秋文学社》创始人。她对《黑土情》杂志寄于热切希望,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我采访还是在我组稿、编辑文章时,翁主编都不厌其烦的给我指导。在我心脏装支架时,他听说以后,亲自登门探望。他关心同事,乐于助人。他是我们知青的榜样。我从内心非常尊重他、佩服他,虽然他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言传身教,他的品德、他的精神、他的志向、他的追求,将永远陪伴着我,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体会。</p><p class="ql-block"> 缅怀之后,当是继承。如何继续翁德坤老师的遗志,我们要将《黑土情》继读做起来,要将《黑土情》继续做下去!当务之急是一.要向社会公开征集翁德坤同志的事迹材料,尽快形成一篇翁德坤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向全国各地知青宣传、学习翁德坤精神!</p><p class="ql-block">二.要出一夲翁德坤同志专辑,要刊登翁德坤同志的先进事迹,文章、组织参加的各项知青活动,照片、回忆录、散文、诗歌等等。追思会之后,我们将具体研究,一一落实。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尤顺发</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黑土情》杂志外联部刘素贞发言</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陪伴翁德坤一辈子的方薇薇老师:今天我们带着沉痛的心情追思著名知青文化学者,知青活动家《黑土情》主编翁德坤,不幸离世。为了弘扬北大荒精神及知青文化,废寝忘食,勤勤恳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青老翁您真的太累了!记忆犹新走过的路,弘扬知青文化,那个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老翁,此刻永远地休息了!你匆匆的脚步,走得太快了!如今,正是享受天伦的时候,你却过早跨进了那个永远没有病痛、没有烦恼的地方。怎能不令人感到痛惜,感到难以接受? 铺天盖地的花圈、挽联,微信群里数不清的文章、视频,照片表达着人们对老翁的赞颂、钦佩、痛惜、哀悼。翁德坤走了,他以《黑土情》杂志为舞台,宣传知青精神,弘扬正能量,感染了很多人,大家以各种方式纷纷为他送行,其场面是罕见的。翁德坤做了那么多的工作,在他的背后离不开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大砥的全力支持,多年来,赵大砥从资金等各方面都给予《黑土情》翁德坤同志全力支持,对此翁德坤从心里非常感谢的。在《黑土情》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上海东北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齐路通将军的关心支持和指导。 翁德坤同志为知青事业做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目共睹,名声在外。他的足迹已从一开始黑龙江的兵团,走向全国各地。他的能力、能量、才华,加上他旺盛的精力,拼命三郎的精神,办成了很多常人办不到的事情。可真正熟悉老翁的战友们却痛惜他为自己的追求、执著、拼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忙碌,太操劳。回城后,特别是退休后,张罗出版知青回忆录、办知青杂志、组织知青大型文艺演出、组织知青回访北大荒、筹划知青博物馆、搭建沪黑知青桥梁、弘扬知青文化……风风火火,事业越搞越大,没有资金,于是到处奔走,绞尽脑汁。事无巨细,处处亲力亲为。他废寝忘食、四处奔波、他的生活节奏,非 常人能够吃得消。他时常乘坐地铁因疲劳瞌睡坐过站,有时在公交车上嘴肯冷馒头,吃着吃着睡着了。 老翁长此以往的辛苦操劳,透支了健康,竟然多次昏倒。许多老战友、老同学真诚劝慰他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他总是呵呵一笑,却依然我行我素,即使心脏装了起搏器,直至这次心衰住院抢救,只要稍好一点,依然笔耕不辍。老翁的黑土情怀令人感动和钦佩。《黑土情》的同仁们10多年风雨同舟,不离不弃,见证了你的坚定信仰,德才兼备的品格,以及执着奉献的高风亮节!但老翁的过早离世,令我们悲伤痛惜。德坤战友,在天堂安息吧!请方老师及家人节哀多多保重!《黑土情》杂志社外联部志愿者刘素贞 2024年3月24日</p> <p class="ql-block">  ▽在翁德坤同志追思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 东促会 沈瑞忠</p><p class="ql-block"> 各位战友,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受东促会领导齐路通将军委托,代表东促会前来参加翁德坤同志的追思会。今天我是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和大家一起追忆翁德坤同志壮阔人生的点点滴滴。《黑土情》杂志社是东促会所属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我会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作为担任主编的翁德坤同志,为宣扬北大荒精神,为表达广大知青对黑土地的深情厚意,为促进东北振兴,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特殊贡献,他的事迹可歌可泣!因此在惊悉翁德坤同志过世的噩耗后,我会即刻做出慰问家属和向全会发出唁电,明确提出:翁德坤同志是党的优秀党员,是东促会的优秀干部。自从加入东促会后,政治觉悟很高,对党无限忠诚,思想修养良好。他工作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一丝不苟。他组织创办的《黑土情》杂志,立意好,质量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社会上有着良好影响。翁德坤同志的逝世,是我会的一大损失。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的精神,把促进东北振兴的事业做好。“功德自在人心”。多年来,翁德坤同志为加强广大知青与第二故乡的联系,组织动员广大知青回报第二故乡,组织实施了大量有利促进东北振兴的具体行动,可以说是事事亲历亲为,不辞辛劳,顽强拼搏。为黑土情,他呕心沥血。为北大荒精神,他四处呐喊。为振兴东北,他四处奔波。为知青文化,他竭尽全力。他的这些言行,忠实的践行了我会宗旨,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为我会出了特别贡献。 为此,我会临时党委于3月3日做出了《关于开展向翁德坤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会开展向翁德坤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对党忠诚政治强;学习他热爱人民感情深;学习他兢兢业业用心专;学习他无私奉献觉悟高;学习他为人忠厚作风好。这是对翁德坤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是他一生真实写照。 最后,让我们再次向翁德坤同志的奉献和成就表示崇高的敬意。他的离去让我们深感痛惜,但他留下的回忆和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怀念他,永远怀念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