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军路 康杉古道行

岁月清欢

<p class="ql-block">【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常蝴蝶飞。一一(宋)欧阳修】</p><p class="ql-block">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是踏春好时节。一行人驱车经红色革命旧址——太和康都至红领村,徒步康杉古道,重走红军路。</p><p class="ql-block">从梅水桥出发,一路上,奇花异草,蝶飞鸟鸣,竹修林密,美不胜收。飞瀑流泉,林涛阵阵,溪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古石桥,古石径,古石碑,古石墙,古村落遗址,静静伫立,无声地向我们述说着它们曾经的过往。</p><p class="ql-block">“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行至山顶,即是闽赣交界处,据说这里以前有一名叫“百丈隘”的石拱门,遗憾的是我们没找到传说中的石拱门。这里视野开阔,回望来路,康都村一览无余,其他村庄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再往前走就到了康杉古道的福建段建宁杉溪村了。</p><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用伟人的诗句结束今天的行程吧。——“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补充资料:康都村是太和镇最偏远的村之一,地处南丰、黎川、建宁三县交界处,康杉古道是江西南丰县康都村与福建省建宁县杉溪村之间的一条古道,它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穿越武夷山山脉福建隘口,解放前这条古道是连接南丰县与建宁县一条重要通道。1931年6月,红军攻占建宁县以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建宁县溪口镇杉溪村出发,沿着康杉古道,步行20华里山路至康都村,随后召开了著名的“康都会议”,并建立苏维埃政府。为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县有关部门将此古道正式命名为“康杉古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