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操 在 乌 林(之一)

耳顺者

<p class="ql-block">作者 李良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前 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林,位于湖北省洪湖市城东,南临长江,与赤壁市隔江相望。一千八百年前,曾是三国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的军队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乌林一带展开了一场争夺汉鼎的战争,史称“赤壁之战”,也叫“乌林之役”。曹操军队在江北乌林一带扎寨,孙刘联军在江南赤壁一带驻军,隔江对峙。初战在江南,决战在江北,以火烧乌林为高潮。</p><p class="ql-block"> 曹操在建安十三年七月南下袭荆州,八月占领荆州,打算顺江而下,一举平定江东,继而统一全国。十月十日与孙刘联军在乌林一带江面遭遇。曹操自觉不是孙刘联军的对手,立即收兵,引次江北,在乌林一带沿江扎下水寨,准备过了冬天再图进取之机。冬月二十一日晚,风向忽转为东南,周喻设计,采取火攻,大破曹军。战争以曹军失败而告终。曹操在大将张辽、徐晃等人的保护下,向西北撤退。</p><p class="ql-block"> 曹操在乌林前后不到一个半月。乌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曹操败走,十分惋惜、同情,并且于明代建“曹公祠”,常焚香烛以祭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篇】乌林人心目中的曹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他还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缔造者。</p><p class="ql-block"> 曹操也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一千八百年以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逆贼奸臣。对于曹操来说,一方面他承载着不同时代人们的谴责与鞭挞;另一方面,对他“包藏宇宙之机”和“吞吐天地之志”,又令人赞许和歌颂。尽管人们对曹操已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评价,然而,这个角色的形象仍然值得我们仔细发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奸雄与英雄之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之辨,一千多年来,从未停止过。</p><p class="ql-block"> 罗贯中在皇权正统思想的影响下,选择了“尊刘抑曹”的立场。他对曹操极力贬斥、鞭挞,而对刘备则尽力美化、颂扬。</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读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后,就知道,曹操并非一无是处、愚蠢无能之辈。</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认为,曹操不是奸雄,而是英雄。</p><p class="ql-block"> 一千八百年前,发生在乌林的一场战役,是曹操的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乌林一带进行的一场争夺汉鼎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以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要战例而载入了中外战争史册。在这场战争中,因曹操败走乌林,最后促成三国鼎立局面。为此,使中国人民有了短暂的安定,以休养生息。同时,也为日后西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时事造英雄!乌林之役造就了一批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的历史人物,尤其是曹操。在乌林人心目中,曹操才是真英雄。你看那,一处处石碑,一座座庙宇,一个个传说,都表露了乌林人对曹操的缅怀和崇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曹 操 爱 兵 如 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曹操先后消灭了北方军阀袁绍、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后,他积极改革东汉弊政,鼓励农桑,奖励军功,屯集粮草,整饬军队,积极筹划南进,以图统一全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袭击荆州。八月,荆州刘表病逝,其次子刘琮在蔡瑁、张允的怂恿下,向曹操投降。于是曹操便率部顺江而下,想一举平定江东,继而统一南方。曹操率83万人马(实际是28万人),从江陵出发,浩浩荡荡,一路顺风顺水,到达乌林一带江面时,与孙刘联军遭遇,两军在江中激战。曹操水军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败局已定,曹操立即收兵,引次江北,在乌林带沿江扎下水寨,依山扎下旱寨。他审时度势,决定过了冬天再与孙刘联军决战。就这样,两军形成了隔江对峙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乌林素有“九十九座山,九十九道湾”之说,群阜蜿蜒三十多平方公里。曹军在乌林香山南麓和凤山脚下分别设有两大营寨。其中军寨设在中间的圆椅湾(今之曹操湾)。圆椅湾背靠摇头山,左边是木鱼山、婆婆山,右边与小月山相连。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跑马射箭婆婆山,访医问药木鱼山,军机大事乌林寨,吃饭下榻圆椅湾。”</p><p class="ql-block"> 曹操在乌林安营扎寨后,由于北方人在南方水土不服,得了一种传染病,叫“膨胀病”(可能是血吸虫病)。主要症状是肚子膨胀,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得了这样的病,兵士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而且传染极快。曹操很着急,他必须尽快想办法治好兵士的病。一方面,他出榜招贤,请名医给兵士治病,同时,他亲自到乡间访医问药。</p><p class="ql-block"> 一天,他来到木鱼山,正好遇到了一位在山上采药的老人。于是上前询问:“老人家,您在山上干什么呢?”老者不认识曹操,回答说:“听说曹丞相的兵士得了病,我特地上山采些草药帮他们治病。”</p><p class="ql-block"> 听老者一说,曹操大喜。但,只见老者叹了一口气,说:“可惜啊!我采的这些药只能缓解症状,却不能根治。”</p><p class="ql-block"> 曹操听了心都凉了半截,连忙问道:“那用什么药才能治断根呢?”</p><p class="ql-block"> 老者想了想,摆了摆头,说:“百年牡丹根。可是,我们这里山上没有呀!”</p><p class="ql-block"> 曹操心急如焚,回到军营,一屁股坐到御赐的太师椅上,双手按在椅子扶手上,猛然想起了什么,站起身,把坐椅仔细看了看,心里暗想,“这椅子岂不是百年的牡丹根做的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天助我也!”于是,他果断地抽出宝剑,将椅子砍掉了一只脚。卫士看了惊奇地说:“这椅子可是皇上御赐的太师椅啊!您怎么砍掉了它的一只脚呢?”</p><p class="ql-block"> 曹操将采药老人的话告诉了卫士,并且说:“这椅子正是用百年牡丹根做成的,要治好兵士的病,非它莫属。我只好忍痛割爱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立即命令卫士们将椅子锯成小块,然后磨成粉末,配上老者釆来的草药,煨成汤药,分发给染病的兵士服用。果然不出七天,兵士们的病都痊愈了。</p><p class="ql-block"> 曹操爱兵如子,感动了乌林百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曹 军 纪 律 严 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操对军队将士要求十分严格。</p><p class="ql-block"> 号称83万人马的曹军驻扎在乌林山、香山、圆椅湾,军纪严明,对当地百姓秋毫不犯。时至严冬,山上草木枯萎,上万匹军马没有草吃,曹操焦急万分!他立即作出决定:</p><p class="ql-block"> 一,尽快找到草场,解决军中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二,不准军马践踏农田,更不许啃吃庄稼,违者定斩不容!</p><p class="ql-block"> 乌林人得知曹军马无粮草,便纷纷到军营,自告奋勇,帮军队找草场。在百姓的指引下,终于在香山南麓长江边,找到了一大片江滩。这片将近300亩的滩地,地势开阔,平坦,遍地长着绊根草。这可是军马最爱吃的野草。曹操得知这个好消息,紧皱的眉头才松开来。解决了万匹军马的草料问题,这得好好感谢乌林老百姓啊!</p><p class="ql-block"> 周瑜曾预测,曹军四个不利的因素,暗藏危机。其中有一点就是“时届寒冬,马无蒿草,后勤供给困难。”他预测,不用多久,曹军内部必乱。只要一乱,打败曹军就不是不可能的事了。但是,周瑜失望了。因为曹军严明的纪律,对百姓秋毫不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最终没有因草料短缺而引起内乱,还安全地度过了这道难关。周瑜不得不佩服对手之高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操在战斗间歇时间,常在中军大帐召开重要军事会议。有时宴请宾客,纵论天下大事,品评古今英雄。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却十分爱好诗文。就在大战前夕,曾宴长江横槊赋诗。《短歌行》正是曹操在中军大帐会友时即席之作。此诗表达了他企望国家统一的雄心,思贤若渴的求才心和坚韧顽强的进取心,表达了他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宏伟抱负。只可惜,一场乌林之役兵败西逃,大伤元气,壮志未酬。</p><p class="ql-block">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表达了他对自己几十年来南征北战,时光流逝,国家却没统一的遗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几句,抒发了他爱才若渴的心情。尤其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几句,通过对当时景物的描写,还有“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进一步表达了他搜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抱负。可惜,在第二天大战中,便遭到了战败而逃的厄运。不仅壮志未酬,且直到他六十六岁病逝时,也没见到国家统一。</p><p class="ql-block"> 乌林人在后来为他建的曹公祠大门外书写了一幅对联,赞曰:“天时地利人和,曹公得兹;大略雄才伟业,魏王居全。”乌林人祭祀曹公,不乏褒扬之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凭 吊 曹 公 遗 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火烧乌林,曹军舰船因连锁成排,调转不灵散开不便,着火后顿成火海。曹军将士猝不及防,被烧死、溺死、战死的不计其数。战斗结束后,江边浮尸成堆,岸上尸横遍野,真令人惨不忍睹!乌林一带成为焦土,当地百姓收殓尸体,放进一个低洼处,上盖厚土,让这些客死他乡的兵士们入土为安。一千多年来,泥土流失,露出白骨,因此,百姓称这地方为“白骨塌”。此遗址尚存,就在乌林镇的江嘴村。</p><p class="ql-block"> 曹操见战舰被大火焚烧,便由将士保护登上岸。此时,孙刘联军追杀过来。对曹军左右夹攻。正在这时,曹军将士立即分列两旁形成一条巷道,掩护曹操撤退。人巷左边的曹军在张辽将军的指挥下,与冲上来的孙刘联军拼杀;人巷右边的曹军,在徐晃将军的指挥下,与冲上岸的孙刘联军拼杀。在混战、近战中,双方死伤惨重。就这样,曹军一边撤退,一边回击,等到曹军撤离乌林后,只见巷道两边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后来,当地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为“红血巷”。</p><p class="ql-block"> 曹军撤退到香山时,又遭遇到孙刘联军的围追堵截,双方死伤更加惨重。乌林百姓将双方将士的遗体收集到香山脚下,挖了一个大坑,掩埋了。这个地方叫做“万人坑”。</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曹操在乌林之役惨败,之所以能在危机关头,尚能侥倖逃脱,是因为曹军将士以死效命,以身殉主,忠勇如斯。实在是可钦可佩啊!曹操之人格魅力由此可见。</p><p class="ql-block"> 在乌林寨往东50米处有一座庙宇,叫“曹公祠”。这座专为纪念曹操修的祠堂,始建于明朝。有一年,有一位姓王的新任知县去巴陵郡(今岳阳市)履职。途经乌林,因仰慕曹操的文韬武略,治世之才,特令停船登岸,寻访三国古战场之遗迹。他边走边看边想,对曹公败走乌林的惋惜之情,溢之于言表。走下山来,忽见一老者在焚香烧纸叩头,便好奇地问道:“老人家,这春节刚过,清明未到,为何在此烧纸焚香祭拜?”</p><p class="ql-block"> 老人答道:“大人有所不知,今日是曹丞相的忌日(曹操殁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我们这里每年今日都烧纸焚香祭奠。”</p><p class="ql-block"> 王知县感叹不已。三年后,他巴陵郡任满,想起乌林百姓非常敬重曹操,民风如此淳朴,心里对乌林十分惦念。尤其难忘的是,乌林山水秀丽,便作出决定,将家安置在乌林并落籍定居。不久,他又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捐出来,修建了曹公祠。</p><p class="ql-block"> 曹公祠分前后两殿。前殿供奉的是曹操和他的几位下属主将的塑像。曹操居中,两侧各三尊立像,高约二米。个个神彩飞扬,栩栩如生。后殿与前殿之间两侧有偏殿,一边是斋堂,一边是寮室,中间有一空地。几百年以来,香火很旺。后来曹公祠被毁。1995年,由村民们集资重建。后殿两旁立柱上撰有一幅对联:“汉相抑或汉贼,青史昭明曾秉笔;负人负我人民正已评裁”</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乌林人民心目中的曹操,就是一位大英雄。他文武双全,智勇兼备,胸怀大志,虚怀若谷,受人崇敬。</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能胸怀大志,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文武兼备,体恤民生,策马驰骋华夏,挥鞭平定北方,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英雄本色不容诋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3日完稿 </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良锷,洪湖新堤人,194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中专语文高级讲师。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洪湖市作家协会顾问。洪湖市政协文史专员。</p><p class="ql-block"> 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和文学作品50多篇。近几年在《人民政协报》、《荆州日报》、《洪湖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多篇。已经出版了三本书,还有六本文史研究作品已定稿,尚未付梓。</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