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各位家长、老师,以及学长朋友们大家好!下面又到了我们弟子规周末班学习的时间。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真西山《教子斋规》。</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看原文:“ 低头屈腰,出声收手,毋得轻率慢易。”</p> <p class="ql-block"> 六曰学揖,揖是我们古时候人作揖行礼,一种礼节。学揖,注重的是态度!也就是孩子的这颗心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不要小看这个揖 ,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人要是没有礼,就不可能和,人要不和,就很难立足这个社会而得到吉祥。真正能令孩子一生吉祥,贵气,受人尊重,这个礼一定要学好。如何学好呢?西山先生短短的那么一句就把道理说的很明白啊!</p> <p class="ql-block"> “低头屈腰,出声收手,毋得轻率慢易”首先低头,低头是卑顺之貌,相貌,这个卑顺的这种容貌表现出来,也就是一种臣服,屈服之貌,让人一看,心生欢喜,谦虚,第一个就低头屈腰,这是他的谦卑表现出来的一种谦光,谦光照人,这是诸事吉祥之兆!《易经》当中,最吉祥就是谦卦,六十四爻,爻爻皆吉。学揖。首先要低头,低头代表了你的恭敬之心的状态,越低就越恭敬。</p> <p class="ql-block"> 大海,很低,他成就了海量,海纳百川。因为他低,才能成就这海的心量,心量大了,什么样的烦恼,什么样的问题都化为乌有。</p><p class="ql-block"> 第二句“出声收手”。“出声”是发出声音,就是问好!你要向别人行礼、作揖,说话一定要跟心相行,见到叔叔:“叔叔您好。”要说出声,口齿要清楚!太小声了别人听不清楚,害羞,不是说真正的知耻,是心量打不开,不自在。</p> <p class="ql-block"> 孩子要学的自在、谦虚,你的声音不能过于的低,也不能过于的高,要让人听得清清楚楚。“收手”就是代表自己动作不能拘谨过度、不大方。这些都是行揖之礼的弊病。</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句最关键了,“毋得轻率慢易”,“慢易”就是怠慢、轻慢、草率呀!动作不能做得太马虎了,含糊不清,太草率,很随意。现在有些孩子学传统文化,鞠躬学得非常散漫,仔细观察,绝对不难发现一种现象。</p> <p class="ql-block"> 孩子问好鞠躬很随便,他见到了长辈问好的时候,看到老师在旁边或者自己的父母在旁边,因为都是他们要求要向老师向长辈问好,他很勉强很草率就把这个动作做完了,“叔叔您好”而且非常快,最重要的是能够表达他的内心那双眼睛,他连对方看不都看就低下了头,没有等到对方反应过来,还没有跟他进行这个眼神上交流,他就溜了,问好问了就走了,跑的比什么都快,这是他对礼完全一无所知。</p> <p class="ql-block"> 形式上的鞠躬都有了,而且做的不自在,做的很勉强,这是大病,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因为做了以后长时间做,越做越看不起礼,这个礼越在心目当中变质了,这是积非成是,这样的礼这样的揖,就把我们的礼给破坏了。真正的礼要做到的时候是怎么样子呢?孩子见到了长者要问好,首先孩子要知道长者在面前,一定要用最恭敬的状态表达这种礼。</p> <p class="ql-block"> 你要做到的是眼睛要跟长者之间有交流,这种交流感受到以后,出声向长者问好:“您好”,然后再慢慢的把这个腰弯下去,低头屈腰最后收手,你要知道这个过程孩子要做到的是知行合一,升起恭敬之心,一定不能轻率慢易,你看这个揖字怎么写的?这个揖字是一个身形,左边提手旁这就代表身形,上面是个口字,代表你要出声,你要问好,下边是个耳字,身口耳合一。</p> <p class="ql-block"> 你要听的到自己的声音,是恰到好处,清楚,做到了身口耳全部合一了,那就算是诚了,做到了恭敬了,你的恭敬心才算是升起来了。恭敬之心如果跟你的身口耳全部知行合一,你就算是揖深圆,拜恭敬。身之轻慢者,便是与心不合,依于形式,这样的不诚之礼在世人看来他的确就是一种束缚,他不是礼,他是一种无意义的表达,那我们真正做到有意义,那个认真鞠躬,鞠躬的时候慎做其事。</p> <p class="ql-block"> 恭敬心通过他的身体可以感受到 ,孩子每一个细节都是恭敬的符号,这个骗不了人,如见肺肝,所谓诚于中,形于外,经典常讲:十手所指,十目所视!怎么能不知道呢?只有恭敬之礼才是真正的自在,夫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老夫子七十岁了,他的内心很豁达,他没有牵挂,没有烦恼,那是圣贤人的境界,这种情况下,他不逾矩,也没有违背这些礼节。</p> <p class="ql-block"> 这些说明恭敬之礼是真正的自在,是真正的洒脱,自在是本来存在的,是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身体的这种礼他不是有些人说的封建迷信,这是礼把我们的烦恼之心产生的原因去除掉了,真正的回归的是与人相处,可以融洽的一种自在的符号,这个符号就是礼行,礼行的这种状态就是我们西山先生所讲的低头屈腰,出声收手,毋得轻率慢易,要认真做。</p> <p class="ql-block"> 这个认真,这种恭敬之心,一旦养成,孩子一生真正的贵气,所谓人敬者贵,受人尊重,他对人恭敬,人人自然对他恭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道理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感恩各位长辈、老师和学长们的聆听,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