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伊斯坦布尔。

自由客

<p class="ql-block">  往返14200公里,空中飞行约20小时,其中去程约11个半小时,返程约9个半小时(也许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的吧。),只为游览一个城市~伊斯坦布尔。值得吗?虽然事先也曾多少了解过一些它的历史、行前又补充做了一些简单的功课,进一步提升了出行的兴趣,但究竟如何呢?我也不知道。好在中国和土耳其互免签证(只要出发前在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网页上申请备案即可),机票价格也可以接受(经济舱往返加税才四千多人民的币),时间上又调配得开,那就说走就走,出发!</p> <p class="ql-block">  乘坐的国航飞机是在北京时间凌晨二点多从首都机场起飞的,由于是一直向西飞,因此,这一路上大半时间都是黑天,多数乘客飞机起飞后都是倒头就睡(由于北京与伊斯坦布尔有五个小时时差,飞机到达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时间早八点最右),这样基本上就不用倒时差了。也许是上了岁数的人觉少,一路上虽然迷迷糊糊,但基本没有睡着,实在无聊,打开了座椅前面小频幕的飞行航程图。打开后仔细一看,一下子睡意全无了,咱这难道是在飞往“战区”吗?心一下子悬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继续放大屏幕上的航迹图,咱这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一路还是非常安全的。</p> <p class="ql-block">  经过十一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平稳落地伊斯坦布尔机场。这个机场很大,仅从落地后滑行到下机廊桥就用了将近半个小时,一路上的停机坪中停满了密密麻麻的土航(据说伊斯坦布尔机场是土耳其航空公司的母港)和大大小小的各国航空公司的客机。下飞机后下梯上楼的,到出站口又走了将近半个小时(看网上有游客吐槽,认为是设计上的缺陷),不过,沿途遍布各种精品和特产商店,回程时有闲倒是可以逛逛。由于去之前在国内网购的流量卡在下飞机后一直不能激活,不激活就不能给Uber司机定位叫车,又耽误了一点儿时间,最后还是花1500里拉在机场的土耳其电信营业店买了当地的20G流量月卡才解决了问题。机场到伊斯坦布尔市区也不近,到达酒店安顿好已经接近中午了。一路平安。</p> <p class="ql-block">  稍事休整,就要动身出发,开始事先规划好的旅程了。出发之前,有必要再简要介绍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p><p class="ql-block"> 一个国家的领土分布在世界不同大洲的情形并不少见(主要是曾经拥有海外殖民地的国家),但一个国家的一个城市分别处于两个大洲,则非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莫属了。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把这个城市分成亚洲区和欧洲区,哈利奇湾(金角湾)又将欧洲区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p><p class="ql-block"> 简要回顾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的历史,“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世界历史课中曾经接触过的名词都与其直接相关联,粗略计算,这个城市的历史已经延续了近2700年。</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大约在公元前660年由希腊人建立,起名“拜占庭”,作为黑海和地中海的贸易中转站;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立新都,命名“新罗马”(第二罗马),俗称“君士坦丁堡”,此后1000多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罗马帝国的首都,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繁华的城市;被十字军背后捅刀后,拜占庭罗马帝国陷入经济衰退、内乱分裂之中,而卧榻之侧的蛮族王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悄悄崛起,1453年5月,在围城二个月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攻占后苏丹虽然并没有改变城市君士坦丁堡的旧称,但改变了城市希腊文的拼写方式,土耳其人和穆斯林人俗称为“伊斯塔布尔”,即古希腊语的“走,进城去”,此名称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蓝色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曾经被称作世界十大奇景之一。来到伊斯坦布尔,这里是必须要参拜打卡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蓝色清真寺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花纹为主色调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得名。 </p><p class="ql-block"> 1609年,14岁即位的阿赫迈特苏丹下令在原来的阿伊舍苏丹的王宫的基础上修建一座能与其对面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相媲美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 历时八年,1617年,清真寺完工。它规模宏大 ,整个建筑物高达43米,内外部装饰精美,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它也可以说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兰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运用的是拜占庭帝国希腊文化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来表现伊斯兰教文化,如果没有四周的六座宣礼塔,它甚至会被误认为是一座东正教教堂。 </p><p class="ql-block"> 关于蓝色清真寺周围为何会有六根宣礼塔,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宣礼塔是清真寺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蓝色清真寺的宣礼塔塔高43米,但却共有六根,比一般清真寺多出一根。按照伊斯兰教规,只有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建六根宣礼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艾哈迈德一世要把宣礼塔建成“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发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为展示全貌,上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圣索菲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蓝色清真寺往北大约600米,是另一个到伊斯坦布尔旅游的必须打卡的地方,即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老城区的圣索菲亚博物馆,又称圣索菲亚大教堂或圣索菲亚大清真寺,之所以名称很多,是因为它在不同宗教教派的历代君王统治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地位和功能,由此也演绎出许许多多带有浓厚宗教和政治色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博物馆最早是在公元532年由拜占庭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当时的城市名称叫君士坦丁堡)。在当时拜占庭帝国雄厚国力的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于公元537年完工。 建成后被称作圣索菲亚大教堂,建成后一直被做为拜占庭罗马帝国的主教堂及东正教的中心教堂。由于它规模雄伟宏大(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高达54.8米)、造型精美绝伦、工艺精雕细琢,世界史书曾称其为拜占庭建筑的杰出代表、拜占庭罗马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土耳其人将其改建成为清真寺,称之为圣索菲亚大清真寺。为了以示和基督教教堂的区别,在建筑四周建立了四座高大的宣礼塔,其后有加建了一些伊斯兰风格的宗教建筑。大教堂内的精美基督教壁画也全部被用灰泥覆盖。</p><p class="ql-block"> 1923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独立战争推翻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了了土耳其共和国,奉行“世俗主义”,1935年由土耳其国民大会宣布将圣索菲亚大清真寺改为圣索菲亚博物馆,并禁止在其中进行宗教礼拜活动(实际上,这些活动没有完全被禁止,土耳其有关方面一直默许其中的部分场所继续用于开展祈祷活动)。馆中的一些(确切说只有三幅)基督教精美壁画也得到部分修复。</p><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博物馆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关于圣索菲亚博物馆功能和定位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西方一些基督教国家的政客一直以“人权、宗教自由”等缘由呼吁彻底恢复圣索菲亚博物馆原本的用途。土耳其政府则出于某种国内政治需要和“民意”,坚持要自主决定它的用途,虽然依旧遭到欧美许多国家甚至有关国际组织的反对,但在经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批准之后,总统埃尔多安于2020年7月宣布将其恢复为圣索菲亚大清真寺,开放给伊斯兰民众和非伊斯兰民众进行祈祷活动。</p><p class="ql-block"> 现在到圣索菲亚物馆(大清真寺)参观,进入时分成两个方向排队,一个队是(去大清真寺)做礼拜祈祷的伊斯兰信众,免费进入一层祈祷大厅;另一个队是(去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每人花25欧元买门票(约合900土耳其里拉或200元人民的币),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参观。咱,自然是属于后者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部分修复的基督教壁画。</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老皇宫”。</p><p class="ql-block">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老皇宫,正名是托普卡帕宫(Topkapi Palace),建造于1478年,坐落于伊斯坦布尔充满历史遗迹的半岛金角湾海角(圣索菲亚博物馆后面),因建在拜占庭卡珀城堡遗址之上,故取此名。在19世纪搬入新皇宫之前的近500年的时间内,老皇宫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和主要居所,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权力中心。皇宫占地面积很大,由四个庭院以及后宫和其他附属建筑组成。后花园里可以俯瞰金角湾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皇宫内建筑物设计精良,装饰极其精美,是奥斯曼建筑的杰出典范,被称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皇宫的表率”,内部陈列的珍宝物品也是极其华贵精美,确实值得一看,珍宝陈列馆了人头攒动且光线很暗,只能用手机拍了几张略显模糊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老皇宫的地位相当于北京故宫,其内部建筑功能的设置也有些相似。觐见室、议事厅、藏书楼、祈祷室、珍宝馆、夏宫、后花园等一应俱全。帝王后宫是苏丹私人寓所,是苏丹的母后、苏丹皇太后、妾、家人及侍从的家园(据说和中国古代一样还有太监)。当时除了苏丹,太后,妃妾,王子之外,禁止任何人擅入。现在当然开放了,可以供游人参观,只是门票价格不菲且涨价涨得太快了(土耳其近几年受各种因素影响,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较快。据说几年以前老皇宫门票只要450土耳其里拉/人,去之前查小红书是950里拉/人,到我买票时已经变成1500里拉/人。既来之,则安之,这么老远来都来了。)。不过,游览之后感觉还多少算是“物有所值”吧。</p> <p class="ql-block">  帝王的卧榻</p> <p class="ql-block">  棋盘</p> <p class="ql-block">  皇帝的新衣</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新皇宫。</p><p class="ql-block">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新皇宫叫“多尔玛巴赫切宫”(Dolmabahce palace),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新城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其所在地原是一个专供军舰停靠的港口。1611~161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麦德一世把这个港口填平造地,在上面盖了一座名叫“贝希克塔石”的木结构花园行宫,后来毁于一场大火。 十九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开始出现走向衰落的迹象,但为了对外宣示国力依旧强盛,1839年,奥斯曼帝国的第三十一任国王苏丹阿布都麦吉德一世仍旧下令耗费巨资在“贝希克塔石”行宫的旧址建造这座新的皇宫。据说建造费用共耗资500万奥斯曼金磅,相当于35吨黄金。其中有14吨黄金用于制成金箔装饰宫殿的天花板。 这个新的皇宫于1843年动工兴建,1856年建成。新皇宫建成后,奥斯曼帝国的第31-36任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实际上只是又经过了六十几个年头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灭亡了。 整个“新皇宫”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建造,可以说是一座如诗如画的新欧洲古典主义宫殿, 几座高大的宫门和钟楼气势雄伟、雕刻精美;据说宫内的数百间房间富丽堂皇,土耳其浴池极尽华丽奢靡;整个皇宫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景色更是秀丽怡人。 </p><p class="ql-block"> 本人并没有进到新皇宫内部参观,倒不是因为门票大幅度涨价舍不得破费(650~1050土耳其里拉),主要是因为到达时已近下午三点,而皇宫下午4点钟就要闭馆,进去也参观不了多长时间,而且拍皇宫日落晚霞的愿望更难实现(查了一下日落时间要傍晚近七点钟)。因此,只能围着新皇宫的外围转了半圈,即便如此,这座新皇宫依旧能让人叹为观止。略微留了些遗憾,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以上展示新皇宫内部的二张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加拉太塔。</p><p class="ql-block"> 加拉太塔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区一侧半岛的山顶上,与少女塔遥遥相对(因时间关系未到访游览少女塔,小有遗憾),是伊斯坦布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该塔楼建于1335年至1349年之间,在不同的时期被用于不同的目的。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热那亚人在原有木塔的基础之上建造了这座塔,最初称作“基督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把它做为关押战俘的地方,其后又被做为火情瞭望塔。</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它经历了多次修复,并一直保存到今天。它于2013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暂定名录。这座塔还有很多关于它的传说。那些梦想结婚的人一定会喜欢这样一个传说:谁第一次和你登上加拉太塔顶,你就会和谁结婚。这就是为什么要小心第一次和谁一起去加拉太塔。</p><p class="ql-block"> 由于它的位置处于伊斯坦布尔的最高处,登上塔顶的观景围廊,整个博斯普鲁斯海峡、金角湾和伊斯坦布尔城市可以一览无余。因此,这里也是各地游客的必到之地。</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塔顶正在施工维修,但据事先看到的游记介绍,登上塔后应该在瞭望窗口还是能够看到一些景色。</p><p class="ql-block"> 按照Google地图的引导,沿着小巷子中近乎40度的由方石块铺成的山坡路艰难前行,终于到达山顶塔基所在的位置。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从塔基向四周发散形成的街巷中,遍布各种酒吧、餐馆和精品商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p><p class="ql-block"> 到达登塔的入口处,一块临时设立的告示牌挡在了关闭的入口大门之外,由于有地震预警,为防止塔身石块跌落伤人,在我到达的前一天登塔临时停止了,又是一个遗憾。不过,旅游有时就是这样,美好的旅程总会为了吸引你再次光顾而给你留下些许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围着塔基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拙照,算是到此一游吧。</p> <p class="ql-block">(为展示加拉太塔完好时的形象,上图下载于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网页)</p> <p class="ql-block">  六,说说伊斯坦布尔的交通。</p><p class="ql-block"> 对于旅游背包客来说,伊斯坦布尔的交通还真是挺便利的。购买一张可以随时充值的交通卡,公交汽车、有轨电车、跨海峡轮渡都可以乘坐,上车(船)后或进轨道交通站台前一刷,下车直接走人。卡里没钱了,到处都有充值机。乘车时若车站站名不认识也不妨,只要事先定好要去的景点儿,根据Google导航显示的线路和记清要坐车的站数,到站下车就是了,实在不放心,动用一下苹果手机的翻译功能,土耳其人民还是挺热情的。而且,导游手册上标明的伊斯坦布尔欧洲新、老城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基本上都在有轨电车T1路沿线,不会迷路。</p><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的城区主要分布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两边的山上,除了沿海岸线的主干道路较为宽阔平坦外,很多岔路和街巷都由方形的石块铺就,而且坡度都非常陡,一些景点儿和知名的大清真寺多在山顶高处,要在弯来弯去且坡度很陡的小巷子里走不少的路。所以外出最好选择合脚的厚平底鞋,穿高跟鞋肯定遭罪。</p><p class="ql-block"> 出租车到处都是,但据去过的人说基本都不打表,有的还要小费,咱语言不通,说不清要去的准确地点,如果赶上绕路或乱收费,更是哑巴吃黄连。所以,这次除了从机场到酒店网往返约了两趟Uber之外,基本没坐过出租车。</p><p class="ql-block"> 从内心里真的佩服当地的汽车司机。由于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历史古城,许多老巷子的道路又窄又陡,甚至有的地方过车时行人要扶路边的街墙而立避让车辆,即便如此,车辆还是嗖嗖地驶过,甚至还有较大体量的运货卡车和垃圾清运车。我见过一辆车,在一段一车多宽的巷子里,轰鸣着马达、排气管冒着浓烟倒着开了进一百多米,爬上近40度的陡坡,留下了一路离合器片的电木焦糊味儿,真让咱这个号称驾龄近半百的“老司机”自叹不如。即便是在稍微宽一些能通行双向有轨电车的“大”街上,有的地方两边也只给行人留了很窄的人行通道,而且还没有围栏,走起来真是得小心翼翼。</p><p class="ql-block"> 网上都说“土耳其是自驾旅游者的天堂”,但如果您只在伊斯坦布尔一个城市旅游的话,建议您一定不要选择租车自驾。一是路况不熟,即便有导航,但穿小巷、上陡坡很容易转向迷路;二是车技需要较高水准(如前所述),坡陡路窄,当地的出租车和家用轿车很多仍是手排档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三是停车困难,据我观察,街巷中停车都是见缝插针,即便是正规停车场,也很拥挤,即便是施划了停车位,也还是横七竖八塞满了车。回酒店的路边有一个大清真寺的停车场,车塞得连行人都走过不去,我站在那儿琢磨了半天,“这最里面的车要是急着走怎么出去”?车主都是同来同走?还是车场管理者有特殊办法?咱也许是杞人忧天,人家肯定应该有办法。所以,我这个外出旅游经常喜欢租车自驾的人,这次除了公共交通之外,每天都是二、三万步。</p> <p class="ql-block">  独立大街上的“铛铛车”,速度很慢,腿脚利索的可以随时上下。</p> <p class="ql-block">  七,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清晨和黄昏。</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早霞</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彩云。</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p> <p class="ql-block">  我的切身感受是,伊斯坦布尔还是很安全的(安保措施也较严格,大一些的酒店进出,背包和行李都要过X光机安检),清晨,可以算好时间去拍日出;晚上,街巷里的酒吧、店铺灯火通明,人们可以在海边悠闲的散步。不像去某些国家,一到晚上天黑,要么在酒店里喝咖啡耗时间,要么在亲朋家中闲聊。</p> <p class="ql-block">  八,拾遗补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处可见的清真大寺。据官方统计,伊斯坦布尔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400余座。</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大学正门。</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市内大巴扎(大集贸市场),商品玲琅满目,人流摩肩接踵。由于所在区域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五、六个清真寺,大扩音器里不时传出极其响亮的祈祷诵经声;</p> <p class="ql-block">  悠闲自在的老者。</p> <p class="ql-block">  售卖面包圈的小贩。</p> <p class="ql-block">  老皇宫里的“新主子”。</p> <p class="ql-block">  欧洲区老城里的“彩虹街”,整个街道的许多墙壁上、地面上都被漆成五彩的颜色,由于也属“网红”必游之处,游人太多,几乎没有缝隙拍照。</p> <p class="ql-block">  街巷中的涂鸦。</p> <p class="ql-block">  天真的孩童。</p> <p class="ql-block">  爽快的土耳其“大叔”。参观老皇宫里庞大的的“御膳房”出来,一对土耳其父子非要与我“聊聊”,看着我在拿相机拍照,非让我用我的相机给他们拍个合影。考虑到无法给他们照片,用手比划了半天,才拿过他儿子的手机给他们又补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  巡逻和执勤的交警。</p> <p class="ql-block">  老皇宫门前帅气的卫兵。</p> <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机场到“便衣巡警”。😄 (在符合一定条件时,许多民航航班是允许带宠物上飞机的。)</p> <p class="ql-block">  大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土耳其还没有实行网上支付,刷卡和付现仍是支付的主要方式,因此,街上随处可见各银行的ATM机,便于居民和游客兑换和支取土耳其里拉,其中有银联标志的可以使用人民币账户,只是汇率各不相同。也许是为了附近的警察岗亭“照看”方便?也许是为了便于兑换者“货比三家”?很多家的ATM机往往都是一大排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路边小歇,入乡随俗点一杯红茶。土耳其人酷爱喝红茶,路边的酒吧、餐馆甚至小店门前都会摆上几张小桌,走累了,坐下来喝杯加糖的红茶,挺舒服。只是不能续杯,也有些小贵(我这杯收费30里拉)。小餐馆就坐只要点餐,面包一定免费管够,我走得有些饿,点的披萨还没出炉,面包已经开吃了。</p> <p class="ql-block">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由于篇幅所限,也不愿意过多浪费诸位宝贵的时间和流量,在一大堆本应都列入“不值得保留”的文件夹的“到此一游”照里,左挑右选了一些照片,啰啰嗦嗦的游记分享就到此结束吧,</p><p class="ql-block"> 如果按照导游手册推荐的主要景点参观游览,计划好行程,走马看花的话,实际上有个三天的时间应该是基本够了。到了以后才发现,如果真正想了解清楚这个城市的历史沿革、艺术文化、风土人情,别说三天,三周甚至三个月也不一定够。这个城市,有颜值、有历史、更有故事。这趟旅游值得吗?值!还会再来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