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塘名称考

辽宁建平 刘志军

<br> 小塘是建平县的一个镇。小塘,标准读音xiǎo táng。当地人(建平县及周边地区)读音为xiǎo tāng,此地还有东塘(tāng)、大塘(tāng)两个地名。<br> 始修于同治十年(1871年),成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畿辅通志》,此地名标注为小汤;日本帝国陆地测量部大正十五年(1926年)出版的《东亚舆地图》,标注有大汤地名;伪满康德二年(昭和十年1935年)《满洲地图》标注有大汤、小汤、东小汤三个地名。<br> 《畿辅通志》截图 《东亚舆地图》截图 伪康德二年(昭和十年1935年)《满洲地图》截图 民国二十年(1931)《建平县志》载:小塘川,旧名乌鲁苏台河,在县治西南七十里。源出兔儿山亦名兴隆山北坡下。西流三十里,经七家村东汇二道河,折而西南流二十里,经大新地村西,东胡素台山东,复西流入老河;村镇条亦有小塘村。 伪康德八年(1941年)《蒙地概况》所载《喀喇沁右旗新村行政区划地图》标注为小塘村。 《喀喇沁右旗新村行政区划地图》截图 1984年《建平县地名普查一览表》记载:大塘,因村边有一较大池塘而得名;小塘,因很早以前此地有一小水塘,池塘小,得名小塘;东塘,因座落在小塘东侧而得名。<br> 民间称温泉为热水汤,冬季不冻的泉水为冷水汤,两者均简称汤。传说此地有冷水汤两处,后来干涸,只留下小汤、大汤、东汤三个地名。建平县关于王子坟的传说:王子坟,前有五龙,后有八城,东有三塘(tāng),西有四地。可见人们把“三塘(tāng)”当作水塘。然而塘字不是多音字,字典里只有一个标准读音(táng),为何当地人读tāng而不读táng呢?<br> 据宁城学者靳堂先生介绍,解放战争期间他父亲先后任宁城县五区、六区苏木工委书记,1947年5、6月间曾率武工队在宁城、建平一带剿匪,期间有小塘蒙古族农会干部骑马带路。这位农会干部说此地为蒙古语地名,分别称作伊和塘特、巴嘎塘特。近年靳堂先生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曾多次找到当地蒙古族人考证,如五龙台的张姓蒙古族人、小塘的徐姓蒙古族人、四龙沟的吴姓蒙古族人,均称此地为伊和塘特、巴嘎塘特。<br> 蒙古语称大为伊和,小为巴嘎。伊和塘特、巴嘎塘特即大、小塘特。<br> 《建平县志》所载小塘川(蒙古语名乌鲁素台河),今称三家河,发源于小塘镇水头村,自东向西流入老哈河。自东塘、小塘到大塘一带地势越来越平缓,河道两岸变得越来越宽阔,有大片干河床、河滩草甸,蒙古语称作塔拉图(即塘特,有河滩之意)。<br> 塘特,是常见的蒙古语地名,汉译又作汤头、汤图、汤土、塘土、唐土等。建平县罗福沟有汤土沟,叶柏寿有南汤土沟,朱碌科有水塘土沟。都是因为沟内地势平缓,河套两岸有大片河滩而得名。另外,赤峰市喀喇沁旗、葫芦岛市建昌县也有汤土沟;朝阳市凌源市、锦州市义县、甘肃省靖远县有唐土沟;赤峰市宁城县有大小塘土沟,甘肃省永登县有塘土沟、小塘土沟;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辽宁省抚顺县有汤图、汤图村;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区有汤头河、汤头村、汤头沟。<br> 用汉字翻译蒙古语,只能表音而不能表意。如果选用汉字不规范,就会使人们“望文生义”。上述地名中的“图、土、头、特”,一般用来表示蒙古语“有、多”之意。而“汤、唐、塘”则用来表示“滩、塔拉”。选用“汤”字,接近蒙古语发音,但容易使人认为地名由热水而得。选用“塘”字,又容易使人认为地名由“水塘”而得。然而“塘”字有土,更接近河滩之意,这或许是民国期间由“汤”改“塘”的缘由。但是民间读音未改,至今当地人仍固执地把“塘”读作tāng。唯有官方的播音员字正腔圆地读作“xiǎo táng”。 综上,今大塘、小塘地名源于蒙古语伊和塘特、巴嘎塘特,1930年前的地图标注简化为大汤、小汤,后改用大塘、小塘。随着汉族人口增多,地名原意渐被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