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在中国历史的广袤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星辰。她以强大的凝聚力继承了中国商周秦汉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吸引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分,以惊人的创造力成就了影响广泛、绵延至今的盛唐文化,并且始终饱含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世界精神与宏大气魄,散发着永久的文化趣味和精神魅力。<br><br><br>本次展览汇集的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是我们从陕西历年出土文物中精心甄选、能够代表盛唐发展水平的代表性物证,它们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极尽工巧的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珍宝,展现唐代时尚风俗的壁上丹青和勒铭存记的墓志,表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莫不精美绝伦,不仅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而且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徜徉在21世纪的纷繁变局之际,回望千年大唐,我们发现,那里不仅有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社稷的壮怀激烈,从业务精专的踏实勤勉,也有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宜人风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汇集四方奇风异俗的博大胸怀。原来,盛世华章是这样挥洒出来的!<br><br><br>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展览展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此次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长武县博物馆九家兄弟文博单位共同协办的“大唐风华”展览,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地方共同举办古代精品文物系列展览的又一重要成果。<br><br> 第一单元 文武安天下<br>唐朝疆域广阔,威极四方,国祚延续近三百年,其间有创建盛世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的无上荣光,也有政治风云的变幻无常,戡平战乱的困苦艰辛。在治乱盛衰中,国家安定有赖能臣治理,国家动乱倚仗良将平定。层出不穷的风云人物,共同书写了这个时代的瑰丽篇章。 这副铜马镫不是《国家宝藏》里出现过的那副<br>小小的马镫,改变了中国的骑兵史,甚至是世界的骑兵史,在军事领域里,可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br> 白釉罐底“翰林”、“盈”字<br>白釉罐:白釉罐不稀奇吧,稀奇的是罐底部中心偏左刻划“翰林”二字,中心偏右刻“盈”字,两处款式皆烧造前刻成。唐代单刻有“盈”“翰林” 款的白瓷都有所发现,但同刻于一件器物上,目前仅此一例。关于“盈”字的含义,大多专家认为是唐大明宫“大盈库” 的一种标记。大盈库是唐中晚期内府设置的皇帝私库,只能由皇帝一人支配。推测这是皇宫大盈库在邢窑专门订烧来供皇帝赏赐给翰林院的瓷器。<br>当时看这俩字,都是拿手机镜头放大了看的,唐代都是在罐底刻字,后来到明清,瓷器上刻字的少了,什么“大明宣德年间制”之类的落款,感觉都是跟瓷器一起烧上去的。<br> 黄釉三彩马<br>黄釉三彩马:唐代马牧业发达,官民都极重视马匹的养育,在唐高宗时官方牧马已逾70多万匹,唐玄宗时仅宫廷御厩养马就达40万匹。唐代的马不仅广泛用于战争、交通、驿传,还大量地用于宫廷贵族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br> 唐俭墓志<br>唐俭墓志:志盖呈盝(lù)顶状,盖面篆书“ 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户部尚书上柱国莒国公唐君墓志”,四刹饰四神,四侧饰十二生肖。许敬宗撰文,正书16行,满行45字。<br>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 今山西太原)人,生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卒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新唐书》《旧唐书》 均有其传。唐俭是唐朝建立的直接参与者之一, 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唐高祖初定京师,封为晋昌郡公。武德初,因察独孤怀恩谋反、平刘武周,进礼部尚书。贞观初,出使并处理突厥事务,迁民部尚书,加特进。卒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日襄,陪葬昭陵。<br>看这块墓志,感觉唐朝的篆书跟现在的篆书差不多啊,然后才知道唐俭其人。展厅里有好几块墓志,上面刻的字认真看都能认识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