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础教育领域持续深化对“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的认识,我们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基石,坚定不移地追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教育”这一总航标,积极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不断为科学教育增添新动力,力求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道路上加速前行。</p> 专家引领 <p class="ql-block"> 在今天上午的活动中,李斌副秘书长,一位资深媒体人,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的常务副秘书长,进行了题为《教育如何才会真正发生》的讲座。他博览群书,走访名校,持续深入探索学校文化与故事的研究与实践。以客观真实的视角,放眼全球教育,通过对北京十一中学成功办学案例的剖析,阐释了让教育真正发生的四个条件:</p><p class="ql-block">1.在坚守正确价值观的学校,教育才会真正发生(关乎价值观与教育)。</p><p class="ql-block">2.在对话、讨论、相互学习成为常态的学校,教育才会真正发生(关乎学习与教育)。</p><p class="ql-block">3.在不仅仅追求分数,而是关注终身成长的学校,教育才会真正发生(关乎分数与教育)。</p><p class="ql-block">4.在善待、尊重师生的学校,教育才会真正发生(关乎关系与教育)。他的鲜活理论指导,为我们把握办学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依据,并在关键环节中推动开拓创新的道路,从而让教育真实地发生!</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刘希娅书记,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兼总校长、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进行了题为《变革学习方式,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讲座。希娅书记首先从解读两会报告中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入手,通过对教育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教育何为?学校何为?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的深刻问题。接着,她以谢家湾学校二十年来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为例,阐释了解决这些教育困惑的根本出路和探索方向,即“变革学习方式,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希娅书记坚持回归教育本质,认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在注重五育并重的同时给每个孩子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她提出了创新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学校文化,倡导“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借此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在动力。希娅书记从三个层面、十五个实施路径探讨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教育观,使参与者在头脑风暴的“热运动”中,持续进行深层次的“冷思考”。</p> 深学细悟 <p class="ql-block"> 参与者怀着使命感,专注于学习真知,思索解决学校前行难题的路径。他们时而认真聆听,时而奋笔疾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启迪思维的细节。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既是参与者对知识的热切渴望,也是对高瞻远瞩思想引领的高度认同!</p> <p class="ql-block"> 在讲座间隙,参与者们积极提出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他们在学习中领悟,在辩论中明晰,强化了“学思行”结合的意识,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新时代学校领导者的前行方向。</p> 研修心得 <p class="ql-block">摄影:研修3班学员 董白雪</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研修3班学员 张文娣</p><p class="ql-block">审核:周岗 、 魏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