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画中游

铁兵

<p class="ql-block">  画中游建筑群坐落于颐和园万寿山西南坡转折部位,是一处极具山地特色的园中园,东西宽和南北深各为70米,总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其东侧为云松巢、邵窝殿,由湖山真意向东连通至智慧海,南与听鹂馆相对。此处地势高敞,视野宽广,既可观景,又可得景。从画中游向南、向西都有宽广的视野,南可俯瞰昆明湖景,西可远眺玉泉、西山山色,是万寿山前山一组重要的观景建筑群。由于建筑倚山而建,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于画中,故名"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  画中游的亭台楼阁别具一格,各建筑物之间以爬山廊连接,利用山形地势的高低,筑有不同高度的平台,而且建筑的不同形体相互搭配,构图丰富。登阁眺望湖光山色,犹如置身画中。</p> <p class="ql-block">  画中游建筑群由画中游、澄辉阁、爱山楼、爱山亭、借秋楼、借秋亭、石牌楼、垂花门、湖山真意及游廊组成,总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整组建筑比湖面高出30米左右,场地南低北高,南北高差约20米,地面坡度较大,约20多度,亭、台、楼、阁依坡而建。整组建筑群以楼、阁为重点,以亭、台为陪衬,以爬山游廊上下串连,又运用较大量的叠石成山和围植浓密的松柏树木,构成以建筑见胜的山地小园林特色。景观空间层次变化较大,因坡就势大体上分为上下两个层次。爱山楼、借秋楼和石牌坊以南的庭园部分为第一层次。它以八方形阁澄辉阁为中心,东接爱山楼,西接借秋楼,顺地形的等高线布置叠落状的三层台地。第二层次以画中游主殿为中心,由两条环抱状爬山廊抱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  整组建筑群有四座主要建筑:澄辉阁突出于建筑群中轴线的最南端,画中游主殿位于中轴线的最北端,而爱山楼、借秋楼两楼分列于一东一西。[者用廊连接构成重点突出,布局对称,前后衬托,互不遮挡,有如仙山琼阁的画意。不仅画中游整组建筑群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就单体建筑本身也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如澄辉阁,为两层敞阁,由于立基于陡峭的山坡上,前后高差约4米,所以下层的柱子不得不顺着山石起伏而长短不一。阁的上层空透开敞,东、南、西三面都可凭栏远眺,青山塔影,堤岛湖泊,深远迷蒙。立柱与楣子、木栏杆构成一幅幅美景的画框,从框中透视,人们仿佛置身画境,如游画中。</p> <p class="ql-block">  画中游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属清晚期建筑。建筑格局及山石假山基本保留了初建时的形制,对于建筑主体及叠石造园在历次修缮时也未进行大规模的改动,本组建筑保持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照时间:24-3-1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采集:颐和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原创: 铁 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感谢您的来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