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哨兵,奏响时代赞歌

宋胜生

西北哨兵,奏响时代赞歌<br><br>———《白杨礼赞》素材解读<br><br>黄冈市蕲春县第八实验中学青石校区 宋胜生<br><br>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采用象征手法,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赞美了白杨树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以及团结向上、坚强质朴的民族意志和精神。<br><br>多维解读:<br><br>一、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br><br>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由“雄壮”或者“伟大”进而滋生出一丝“单调”的味儿。<br><br>然而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却处处傲然耸立着一株,三五株,或者一排像哨兵似的树木。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它的质朴,严肃,不正是北方农民的象征?它的坚强不屈不就像守卫他们家乡的战士?<br><br>二、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br><br>这就是白杨树,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br><br>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最残酷也是最艰难的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北地区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斗争!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不正象征着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br><br>三、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br><br>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br><br>白杨树在西北地区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羞于同贵族化的楠枋为伍,甘愿与榆树枣树做朋友。水能载舟,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以人为本,为百姓谋福利不正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终生追求的事业吗?重读经典,我竟有了新的体悟,白杨树不也是共产党人的象征吗?<br><br>四、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br><br>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革命圣地延安讲学。他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团结抗战的情形,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于是他饱含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br><br>《白杨礼赞》发表后,现代画家沈逸千根据《白杨礼赞》的意境,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1943年又写下了《题白杨图》这首格律诗。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后的鏖战阶段,《白杨礼赞》和《题白杨图》这对姊妹篇唤醒了我们对那一段峥嵘岁月的回忆。奋战在抗日前线的岂止只有西北地区的军民?也不要忘了千千万万像茅盾和沈逸千这样的文艺工作者!还有无数为了祖国的解放长眠在这片热土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