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记忆——出夫

三妞儿

<p class="ql-block">  1975年春天,瓦屋水库开始修建,全县从各村抽调的农民工来瓦屋水库集中干活,那时管这种情况就叫出夫,周围几个村都安排了出夫的人居住。</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产队大约分配了一百多人入住,这六、七十户人家安排这么多人入住真是个难事,很多家庭没有闲屋,七、八口人本来挤在一座屋里的人家,再也安排不进人去了,生产队长就每家每户做工作,能腾的腾、能挤的挤,只要是屋就行,然后在地上铺一层柴草睡地铺,一间房里挤满十来个人。</p><p class="ql-block"> 我家腾出了三间房,这三间房就做了大队部,这房前有个大院子,就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成了伙房。</p> <p class="ql-block">  简单收拾了一下,这些出夫人就开始去工地开活了,他们干的热火朝天,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队与队之间开始评奖,叫着号子挥汗如雨,每个人都激情昂扬。</p> <p class="ql-block">  这么繁重的劳动,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很糟,每顿都是棒子面窝头为主食,一勺菜汤,菜汤多半是青萝卜、有时改善一下是白菜汤或者菠菜汤,汤里面飘着几块油渣。</p> <p class="ql-block">  在我小时候的农村, 春天的菜本来就很少,除了菠菜没有别的新鲜菜,所以旧年的萝卜、白菜就是主角。</p><p class="ql-block"> 到了香椿芽长出时,我家院子里的香椿芽就免费送给了伙房,顺便把积攒的鸡蛋也拿了去,娘说给大伙儿改善一下生活吧,不留着换钱了。往年这几棵香春树,是我们全家油盐的经济来源,娘说看到他们就想到爹爹在外出夫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这些出夫的人都是挣工分的,吃饭的饭钱要从年底工分分红中扣,若是好收成的生产队分红高点的,除了饭钱还能有余额,如果不好的生产队,除了饭钱可能没剩余了。这些人不是自愿的出夫,都是生产队长指派,指派的大多数是四类份子的子弟,或是老实巴交肯干的穷人。</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多的修建,瓦屋水库就成了如今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瓦屋水库修成后,多少年来造福着周围村庄的村民,现在更是吸引了好多垂钓爱好者。</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时全国修建的水库达到8.6万座,这确实是那个时代的壮举,更是出夫人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老家,这个坝堤是必经之路,每每看到这绿水青山,就会想到那些或坐或蹲在地上吃窝头的出夫人,这一代出夫人的付出换来了亿万村民子孙后代的福利,我们应该致敬这些出过夫的人。</p><p class="ql-block"> 现今,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还有什么理由报怨呢?!</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常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