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大姐夫姓李,生于一九四五年农历二月十一日(阳历3月24日),今年80岁。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岁生日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大寿的,应该好好地庆祝一番。前些天,他的女儿女婿们张罗着要给他过生日,他却以大家工作繁忙为由回绝,几经商讨才以全家周末外出春游一次作了替代。昨天我电话问起此事,大姐、姐夫又以“八十、九十生日不能做的”应答我。其实,他们都是个通情理的人,作出不做生日的决定,是全心全意照顾大家,是他们一贯作风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大姐夫童年苦难,一生坎坷起伏。我总觉得他既生不逢时,又生不逢地,但他积极乐观,勤奋努力,曾创造出辉煌。前年春节我们一起在海南过年时,我曾劝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下来,以激励后人,他却以“我一生很平凡,没什么可写;如果写了,还会得罪一些人”为由婉拒。</p><p class="ql-block">我9岁起就住到大姐、姐夫家,先在那里上小学初中,后来外出上高中大学,我的学业都是大姐、姐夫资助的。无论做人处事,我从姐夫身上学得不少。在我们兄弟姐妹中,我是受惠最多的。姐夫恩泽于我多年,我无以为报,现在就把我心目中的姐夫写出来、记下来,算作献给他八十岁生日的一份薄礼,也聊表我的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一、学业中断 教师梦碎</p><p class="ql-block">大姐夫早年苦难坎坷。解放初开始上小学,期间因父亲突然离世,仅一个小学就中断了两次。</p><p class="ql-block">他兄弟三人,排行第二。十岁时,父亲去世,使整个家庭失去了依靠。那时的农村正在搞集体化,有人对他们兄弟不干农活都在上学有意见,于是他就被迫辍学,到生产队放牛去了。因他学习成绩好,年龄又实在太小,班主任谢秀英老师像亲妈一样关心他,多次帮他到生产队去求情,才让他重新回学校。可好景不长,不久他不得不再次辍学回到生产队去劳动。临近小学毕业时,好心的谢老师和校长一起到他家,希望他去参加毕业考试,这样好有个毕业文凭。那个年代,农村文盲还很多,相比之下,高小毕业就算有文化了。老师们知道他心心念念想上学,也有学习能力,想给幼小的他留个好未来。就这样,他再次回到课堂,借用同学的书复习起来,结果毕业考试仍得了第一名。</p><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后,鉴于他的家庭状况,本来他是不可能上初中的。老师们觉得他这么早就中断学业十分可惜,就想办法推荐他到相邻的龙游县去上师范学校,这样既可以免学费,毕业后还能当老师有份稳当的工作。这种安排可是最佳方案了,可天不遂人愿,1960年大饥荒来临后,他在龙游师范刚读完三个学期,这个学校就停办了。校长见他学业优秀,推荐他去高家中学继续就读,并帮助联系妥当。在那饭也吃不饱的年月,还需另交学费,上这样的学校对他来说显然是不现实了。</p><p class="ql-block">回乡后,他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做过一段时间的夜校(扫盲班)老师。这种日子尽管相当劳累,但总归与自己当老师的理想比较接近。不久,夜校停办,他的教师梦随之彻底破灭。</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参加工作后发现,那时单位领导大都和我姐夫年纪相当,他们或是部队转业,或是“文革”前大学毕业后经干部“四化”提拔的。那时候我就傻想,假如我姐夫不生在那样的家庭,凭他的天赋和勤奋,如今肯定会有更大成就,可惜人生没有假如!</p> <p class="ql-block">二、大道沧桑 金子发光</p><p class="ql-block">幼小的年纪,就接连遭遇父亲早逝(后来母亲又改嫁)、学业几度被迫中断、教师梦碎的无情打击,正在发育的身体还要扛住大饥荒的折磨,换作一般人,一定会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生不逢地,大多会迷茫、沉沦,会看不到前方的路,会失去生活信念。</p><p class="ql-block">他从来不把苦难写在脸上,挂在嘴里。他的这些经历我也是陆续从别处了解得知的。他依然每天参加生产队劳动,一有机会就看书学习,硬是没有被不幸的命运击倒。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脑想正道,眼看前方,一直想着向上,一个劲地向前走。尽管坎坷艰难,始终没有停止奋斗,更没有走错方向。</p><p class="ql-block">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没错,机会终于出现了。1965年的一天,相邻的浙西电力局龙游县电管所来招工,全公社只有一个名额,但要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这样的机会,对青年农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感觉考得不错的他,考后却苦苦地等了很久,迟迟不见消息。一个偶然机会,邻村一位龙游电力局职工的亲属遇见他,惊讶地问他怎么还没有去上班,说电力局门口早就贴出了他被录用的告示。他放下活计,马上跑到公社向陈书记询问此事。那陈书记却轻描淡写地说:龙游电力局确实同意录用你,但被我卡下了。这位书记,是个半文盲,作风独断,行事“极左”,群众口碑一直不好,他这般毫无道理地卡断一个青年的人生路,倒是符合他的人设。可他没有想过,他这么做很可能毁掉一个年轻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这时招工报到期早已过了。一个没爹没娘的十几岁农村青年,听到公社书记这等回答,除了感觉命运总是捉弄他以外,再也无计可施。这时质问他、与他理论已都无济于事了。</p><p class="ql-block">事后,也许是这位陈书记良心发现或心中有愧,也许是他感觉我大姐夫确实是个人才,决定让他与另一干部去筹建公社的五丰农场。到1966年县里分派给公社两台拖拉机(丰收27型),他又让我大姐夫去学驾驶。至此,我姐夫他成了社办企业职工(身份仍是农民),成了全县第一批拖拉机手。</p><p class="ql-block">这也许是他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应有回报吧!</p><p class="ql-block">人的命运真是奇怪,今年春节期间姐夫和我讲起这段经历,也是感慨万千!他说那批招工进了龙游电力局的人,在一次外出装电线杆作业时出了车祸,大多遇难了。</p> <p class="ql-block">(写于3月21日,未完待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