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花香满衣

<p class="ql-block"> 写下“我与地坛”这个题目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很惶恐的!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可以说是封神之作,我还有什么资格和经历再模仿这样的题目,实是有些矫情和附庸风雅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北京之行,专门留出一下午时间前往地坛公园,于内心深处真的是想走一走史铁生先生轮椅车辙碾压过的痕迹,感受一下他曾经的孤独、绝望和无助。想象着“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恓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p> <p class="ql-block">  想起《我与地坛》中关于四季的描写,“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应对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应对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英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应对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的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p><p class="ql-block"> 春寒料峭,<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京天空总是灰蒙蒙。今天却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映照下初春的园子更加清朗、迷人。园子中忽远忽近传来小号🎺旋律、不时有鸽子在天空中掠过……仿佛回到了史铁生先生独坐于轮椅中的那个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因坛台周有方形泽渠,故称方泽坛。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传说。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外有坛壝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方泽坛目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封闭,只能看看外观。</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地坛公园以绿地为主,大量的参天古树为市民送上遮阳绿荫。茂密的树林令整个园子甚是静谧。</p> <p class="ql-block">  在与地坛朝夕相处的十五年里,这日子中都来过谁呢。有一对夫妇从十五年前的中年情侣变为了十五年后的一对老人。终究有那么一群人的情感抵得住时间的侵蚀,不至于在岁月中弄丢了彼此。</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我交了好运气,我交了好运气,我为幸福唱歌曲……”然后他就一遍一遍地唱。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老头,腰间撇着酒壶,每走五六十米便会停下来歇会,取出酒壶酌上一口,然后眯着眼睛看向前方。</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酷比长跑的朋友,因为文革期间落入狱中。因为身上带有特殊标签,直到最后他参加环城赛获得了第一名,橱窗里也没有他的名字跟照片。</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他没有忘记过的漂亮小女孩,起初乍看似乎跟正常人没有区别,实则却是个弱智。当被一群人围着戏耍的时候,比她略大一点的哥哥匆忙跑来给她解围。上帝把漂亮跟弱智两样东西同时给了她,此刻只剩下无言,然后回家。</p><p class="ql-block"> 假如这世界没有了苦难,幸福还会孤立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又怎能凸显光荣;没有丑陋,漂亮如何展现它的幸运;没有卑劣,善良和高尚又该如何来界定;没有了残疾,司空见惯的健康是否会让人感觉乏味。</p> <p class="ql-block"> 人类其实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欲望”,当你活着的时候你是没法完全消灭它的。正向的欲望将会驱走你所有的阴霾;负面的欲望则会使你陷入泥潭,无法自拔。</p><p class="ql-block"> 尼采曾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会凝视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要越伸向黑暗的地底。</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地坛”,史铁生正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物,去建立了与整个世界的联系。再与恶龙缠斗的这么多年,他并没有成为恶龙,身在当时的背景,他放弃过,彷徨过,但最终他用自己的方式阐明了对生命的理解,即使身处黑暗,心却走向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