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兵送兵 严格训兵(之七篇)(副本)

福兴

<p class="ql-block">“接新兵要心血满注,送老兵须一往情深”。</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得好: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中老兵退伍,新兵补充,这是我军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和规矩,也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带兵之道,无非是两个字,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同时又要倾注心血,充满爱心,体现一个“爱”字,既严且爱。老兵如何走,新兵怎么来?都要由部队组织,抽掉优秀的营连军官进行。在接兵送兵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带兵的“严”和“爱”!用心用情去爱兵。</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接兵送兵都是由部队组织进行,一般由营连干部组织临时建制接兵送兵连去接送兵。大都挑选优秀的干部和士兵完成接送兵任务。那个年代有一种说法,接送兵者都是优秀的,如果没有接过新兵送过老兵,就是一件憾事,相当于从军多年没有上过前线、没有打过仗一样遗憾!</p><p class="ql-block">因此,那时的干部战士,都希望被挑选前去接兵送兵。根据我的理解,接送兵者最起码有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接送兵者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尤其是独立工作的能力;二是,可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家庭、接触地方,锻炼增长才干; 三是,无论接兵送兵,都有一定的难度,是锻炼成长的好机会。</p><p class="ql-block">所以,那时候干部战士,尤其是上进心强、具有一定管理和表达能力的干部战士,都希望接几次新兵、送几次老兵,锻炼培养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p><p class="ql-block">我在营连岗位时,曾接过一次新兵,从接到训完成和体验了全过程。还分别送过三次老兵。现将接送兵中的感悟和经历的故事回忆如下:</p> <p class="ql-block">一、到山西太原接新兵</p><p class="ql-block">1972年底,上级任命三中队中队长于会和为连长,我为指导员,组成接兵连。排长有孙占平、张仲启、王国英,文书王殿合、卫生员龚国传、通讯员石保民,组成一部接兵三连,到山西太原接兵。</p><p class="ql-block">这次接兵正是文革的后期,城市青年面临上山下乡,应征青年积极性很高、兵员十分充足。我们基地是特种科验试验部队,上级要求政审必须严格,要把城市优秀的青年和学生接回来,以充实部队的需要和发展。</p><p class="ql-block">这次太原接兵,我们新兵三连被划定的接兵重点区域是太原市南城区,两所中学是太原市的十四中和十七中,共接102个兵。省电力建筑总公司配合南城区选送部分兵员。</p><p class="ql-block">最后征接结果:除十四中和十七中,省电力建筑总公司征接一部分兵员外,还在其它学校及单位征接了部分兵员,经回忆:太原六中8人;七中2人;太铁一中二中6人;山西大学附中3人;还有社会部分零散就业青年。完成了全数征接任务。</p><p class="ql-block">根据接兵区域的安排,我们选择住在了太原市第十七中学。睡的是学生的木板大通铺,生活由新兵连自理。因离太原的柳巷比较近,每天就只能在那里随便凑和吃点饭。当年社会经济落后,生活条件比较差,街上卖的水果,如梨和苹果烂了的切掉一部分仍还在卖。</p><p class="ql-block">在太原二个多月时间里,在如此广大的区域内征接,新兵三连的干部战士,天天走街串户、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走访群众,和地方武装部同志会商情况,落实兵员。可以说,吃不好、睡不好,没有一个人叫苦。二个多月没有下过一次馆子,没有吃请过一顿饭,几乎天天在街上吃碗小米饭或吃一碗面条,两个多月就是这么走下来的。</p><p class="ql-block">在接兵期间,每个街道和学校都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党和国家的接兵政策; 所接102个兵,家家进行了走访,全部和本人见了面; 102个兵员的全部家庭档案都过了好几遍,将祖宗三代都查清,历史问题全部搞清楚。一心一意接兵,连太原的名胜古迹都没时间去看看,园满地完成了接兵任务。</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接兵,每个同志都受到了锻炼,学会了走访谈话,在动员大会上敢发言了,不再怯场了,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接兵确实能锻炼人,培养人,每个接兵人都有收获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二、完成新兵三连训练</p><p class="ql-block">我们新兵三连,把太原兵接回来,在1.5号地区继续进行入伍教育和训练。按照分工,于连长主管军事训练,我负责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排干部除太原接兵者外,又充实了徐俊、姜周朝和任密成三位排长。</p><p class="ql-block">新兵入伍教育和训练,是打基础的重要工作,是从老百姓到军人转变的必由之路。这件工作搞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兵们的成长,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高军政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三连要求全体训兵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军政素质影响和带动新兵,不怕苦不怕累,战三九斗严寒,严格要求,刻苦训练,把新兵培养好教育好,训练成钢筋铁骨。</p><p class="ql-block">我作为指导员,用心用情组织好入伍教育,让新战土弄懂弄通为什么当兵,为谁当兵的重要问题; 了解和掌握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爱党爱国、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做合格的革命军人; 牢记我军宗旨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定信念,不怕苦、不怕死、勇于牺牲,做祖国的坚强卫士……</p><p class="ql-block">我认真备课,写了讲课稿十多本。深入浅出,用事实、用故事、用英雄的模范事迹,教育和激励新兵。几十年后,许多战友回忆当年的授课,肯定了我的做法和努力,对新兵启发教育很有用,入伍教育搞的好。我的努力没有别费,我感到很欣慰。</p><p class="ql-block">在训练太原新兵过程中,发生的几个小故事,我忆叙如下:</p><p class="ql-block">《紧急集合》</p><p class="ql-block">在新兵训练中,紧急集合是少不了的,就是要锻炼新兵的反应快速能力,做到动作快、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及时拉出去。可新兵三连第一次紧急集合,新战士闹出了许多笑话。</p><p class="ql-block">在一个无月光、漆黑的夜晚,突然紧急集合。新兵大都手忙脚乱,半天才稀稀拉拉地集合起来。一声令下,连长在队前领跑,我断后。跑出三里地返回来,让大家互相看看,都看到了不堪的一幕。</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大家都大笑起来!五花八门、丟三拉四,有的没有穿袜子,有的鞋子反穿,还有的衣服扣子错位,甚至有的抱着被子跑……如此的结果,干部们都知道,这第一次肯定洋相出的不少。连长点名并未批评大家,只是要求大家多练习,熟能生巧,尽快改变。</p><p class="ql-block">《馒头事件》</p><p class="ql-block">新战士能吃,伙食费低,细粮少,高梁米饭关内战士吃不惯。一天中午吃馍头,我发现泔水桶里扔着两个馍头,地下还剥有馍头皮。我捞出一个馍头。</p><p class="ql-block">晚上点名时,我举着这个馍头,批评了浪费粮食的行为……,谁知这件事伤害了一个新兵。战士徐献华吃饭时不想上前抢夺,可轮到他时馍没有了,见地下掉着一个,他拿起来剥了剥皮就吃了。</p><p class="ql-block">我点名时只是对事并不对具体人,也并不知是谁干的。徐献华当时对号入座,认为我在批评他,情绪开始低落,提不起精神,总觉得领导在针对他。训练毕业又分在维修队,干泥瓦工。思想背上了包袱,从此鼓不起劲来。</p><p class="ql-block">2014年,太原战友聚会,他才把此事讲出来。我听后很震惊,回想那时虽无心,但缺乏调查研究,无意中伤害了战士的自尊心,影响了战士的进步和发展,我内心感到很自责!</p><p class="ql-block">《包子真香》</p><p class="ql-block">新兵集训时,很少见荤,几天也吃不到肉。有一天改善伙食吃包子,连长和我讲,集训快结束了,今天吃包子多放点肉,不要限量,让大家吃个饱。</p><p class="ql-block">中午开饭后,一见包子,战士们一窝蜂似的上去抢着吃!连长高喊“不用抢,让大家吃个够!”这时大家才松驰下来,不再多拿抢包子。</p><p class="ql-block">谁知这一顿包子,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造成一些战士夜间失眠。晚上睡觉时,郝建国对王占伟说,“今天这包子真香,你看咱们吃包子时我想到了什么?想到了狼!”王占伟也说:“我也睡不着,中午吃包子的情景老在眼前晃动!”</p><p class="ql-block">听了他俩的对话,好几个战友都笑了起来。刘兴国、穆来元笑着说,太激动了,也太可怕了,有人一下子就吃下七八个。(要知道那时的包子个很大,不似现在卖的小包子,吃七八个确实有点惊人) 新兵连吃包子的壮举,几十年后依旧是许多老兵津津乐道的话题。</p><p class="ql-block">《坚记日记》</p><p class="ql-block">太原兵聚会时得知,战士王占伟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积极性很高,努力完成军政训练任务,在高强度训练的间隙,仍坚持写日记。将新兵三连训练的全过程全部记了下来。</p><p class="ql-block">从哪天发通知书,哪天发新军装,哪天到的部队,每一天训练的内容,上的什么课,投的什么弹,轻武器射击训练,打靶全过程,都一一清清楚楚地记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心情很激动,高兴的不得了。当年的小战士多么有心,多么可爱呀!很了不起,记一二天可以,记些重要的事可以; 可天天记,一天不拉,却真不容易,实在难能可贵!王占伟写的日记,成为新兵三连的历史资料,并收录到郝运编著的《战友的情怀》一书中,成为永久的记念!</p> <p class="ql-block">三、三次组织送老兵</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接新兵要用心用情的话,那么,送老兵回家更须要用心动情。因为,老兵毕竟在部队生活了好几年,现在离开部队也算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回答,如何处理解决,正是考验我们送兵干部的素质高低、能否处变不惊,有效解决矛盾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我在任101团政治处副主任和主任期间,一共送过老兵三次,都是以送兵营教导员的身份进行的。第一次是同基地测量营营长一起,负责送河北唐山地区老兵。那次是一站一站地把老兵送到县武装部。先到滦南、滦县,然后到的唐山市,园满完成送兵任务。</p><p class="ql-block">另外二次则是把兵送到南方。一次是由我们试验大队组织送兵营,前往安徽和江西省运送老兵。记得老领导燕明庆同志,还有赵功文都参加了。那次送兵时间很长、很辛苦,连续在闷罐车中行军七八天,将安徽兵放下,又前行到达江西乐平、景德镇和鹰潭等地,逐一交到当地武装部。</p><p class="ql-block">这次送兵发生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一名老兵,上车时带了个大木箱子,被部队扣留。其心里有气不高兴,在火车上喝酒,又喊又叫闹情绪,要求送兵领导给他解释?大家怕他闹事,不让我去,我说,“不要怕!人家求你去就应该去,不去就失礼了。”</p><p class="ql-block">我到他的车箱里坐下,开始,其冷眼相对,怒目圆睁,骂骂咧咧,出口伤人……我坐在他旁边,给他先倒了杯水,对其说道,“少喝些酒,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他不理我,但我仍然不紧不慢地讲些道理。</p><p class="ql-block">待其情绪稳定了一些,我又同其唠家常,进而讲了我的观点和理解。他开了口问我,“以前也有人带了木箱子,为什么我就不能带?”我又给他加点水,关心他,让他多喝水。进而讲了部队的政策、制度和纪律。指出: 如果大家都带个大木箱子,公物不说,仅木箱要占用多大空间,老兵们还怎么乘车,让人民群众如何看待我们老兵……我们受部队教育多年,这个道理你应该懂得。”</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他低下了头,承认了错误。我趁热打铁,继续说: “有些事一时想不开可以理解,但不能出格。”通过这件事说明,我们的老兵是有基本觉悟的,只要我们带着感情,用心用情做工作,注意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工作是可以做通的。</p><p class="ql-block">第三次送兵,比江西更远,最远到达了四川攀枝花。本次同去的战友,有张志忠老领导和陈道发等。这次送兵是我一生中坐火车最长的一次,路途中乘坐闷罐车多达半个月。</p><p class="ql-block">而且这次送兵不是一站式到达,而是送了一站又一站。先到成都送下部分老兵,又马不停蹄地转往宜宾,在宜宾送下老兵后又连夜赶回成都,一点也不停留继续往攀枝花进发。这样反反复复倒来倒去,真是累的够呛。</p><p class="ql-block">由于坐火车太久,引起了身体生理反映,回到东北后,脑袋嗡嗡作响,耳朵发涨,听力下降。送兵结束回家好几天了,仍然觉得头晕脑胀,反应迟钝,恰似大病了一场,半个多月才逐渐地恢复过来。</p> <h3>新兵三连全体老兵合影。</h3> <h3>当年接兵连干部战士聚会时合影。</h3> <h3>新兵三连的同志聚会时合影。</h3> <h3>新兵三连的战友聚会时合影。</h3> <h3>新兵三连的战友聚会时合影。</h3> <p class="ql-block">接兵连老连长在战友聚会时致贺词。</p> <h3>接兵连指导员聚会时讲话。</h3> <h3>新兵连三连一班。</h3> <h3>新兵三连三班。</h3> <h3>新兵三连四班。</h3> <h3>新兵三连五班。</h3> <h3>新兵三连八班。</h3> <h3>当年新兵三连训练时的营房。</h3> <h3>在四川乐山送兵时合影。</h3> <h3>在四川送兵时都江堰合影。</h3> <h3>四川送老兵时与张自忠、陈道发留影。</h3> <h3>新兵王战伟记录的新兵连大事记,令人敬佩!</h3> <h3>新战士郝建国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以下是日记的原始日记。</h3> <h3>太原兵贺安迪与张爱萍将军合影。</h3> <h3>贺安迪与郑国仲司令合影。</h3> <h3>贺安迪与邓易飞政委合影。</h3> <h3>战友们在一起。</h3> <p class="ql-block">事实充分证明,人民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小青年到部队当兵三五载,各种素质都能得到充分提高和受到培养锻炼。部队这个集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能锻炼人改造人。青年朋友选择当兵从戎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职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