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6)~美仑美奂的撒马尔罕古城(下)

又见炊烟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一座跳出一千零一夜的璀璨明珠,被称为“东方古罗马”的千年古城,正处在想象与描绘的交汇之处。这个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传奇帖木儿帝国的首都,帖木儿时代的辉煌都体现在它无数宏伟的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一代枭雄贴木儿。</p> 古尔·阿米尔陵墓 <p class="ql-block">“如果天穹消失,此穹顶便可取而代之……”,这是一位诗人在看到古里·阿米尔陵时曾经的赞道。这里有着整个乌兹别克斯坦最美的穹顶,是帝国统治者帖木儿及其后代的陵墓,承载了帖木儿王朝最辉煌的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帖木儿在沙赫里萨布兹(Shakhrisabz)已经为自己建了一座简单的陵墓,1403年修建这座陵墓本来是为了纪念他的孙子和既定继承人、已于上年去世的穆罕默德·苏丹,后来逐渐成为了帖木儿家族墓。</p> <p class="ql-block">1404年冬天,贴木儿带领20万大军远征中国。那年的天气异常寒冷,在穿越哈萨克草原时,很多士兵和战马冻死在路上,帖木儿也身染风寒。他的阿拉伯传记作者写道:“汤药和冰袋让他的口鼻喷出泡沫,好像一只猛然被拽住缰绳的骆驼”。1405年2月,帖木儿死于肺炎,在运回沙赫里萨布兹时,道路被大雪封住,他的尸体只好转而安葬在了撒马尔罕这座本来为后代设立的墓葬群。</p> <p class="ql-block">陵墓的正门不大,前后都有装饰。穆卡纳斯(Muqarnas)是伊斯兰建筑中的一种装饰拱顶形式,将几何形状的区域细分成许多微型斜角,产生一种细胞结构,也称为蜂窝穹顶或钟乳石穹顶,多用于建筑入口的半圆顶处。它没有重要的结构性作用,通常由砖,石头,灰泥或木头制成,并用瓷砖或石膏包裹,作为纯装饰表面悬挂在结构屋顶上。</p> <p class="ql-block">进入陵墓,一条过道直通后院,墙上有一些对陵墓的简介,在过道的后部有一扇不起眼的小门,从这里进去才是陵墓的主体。</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座家庭墓是帖木儿亲自设计的。陵墓主体是一个球锥形的圆顶建筑,外表由密密的圆形对角菱线组成,贴着天蓝色瓷砖,以及阿拉伯文的图案和字母。被认为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华丽的陵墓,让人惊艳。</p> <p class="ql-block">三层结构的大殿,里面装饰可谓极其细腻,特别是高高的大殿穹顶的建造技术堪称精妙。而整个殿内表面装饰的也是极尽繁复,从地面到穹顶,所有墙面都被装饰了使用金箔覆盖的金色花纹。透过大殿墙壁四面的花窗,投进的光线把整个陵墓都照得金光闪闪,相信没有人不会感叹:这哪里是一座陵墓,简直就是一座宫殿!</p> <p class="ql-block">墙壁图案的分割处,突出伊斯兰的淡蓝色花纹图案,还有艺术化的阿拉伯文字,有着书法一般的韵律。墙壁上那些看似抽象的图案,实际上是古阿拉伯文“真主不朽”。整座灵堂就像一座刻满经文的立体经书,能想象它给穆斯林带来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为不是为大帝本身所建,</span>整个陵墓规模不大,最精彩的是陵墓的内部,四壁中描金的几何和古兰经图案,内部金线雕缕的穹顶,在昏暗的灯光,衫得异常富丽堂皇。诗人所说可以替代天穹也许夸张,但是它的辉煌却毋庸置疑。</p> <p class="ql-block">墓室的正中大理石地面之上摆放着9座石棺,看起来比一般的棺椁要小,因为石头棺木其实只是墓碑,真正的墓穴在下面的一个封闭的墓室里,现场有指示牌说明每块墓碑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帖木儿有四子,长子和次子都先他而去,葬在老家沙赫里萨布兹。撒马尔罕的大帝陵墓中,描金色的天穹之下9个石墓冢所属分别如下。</p> <p class="ql-block">1.Temur(埃米尔帖木儿,1336~1405)</p><p class="ql-block">2. UIug bek 米尔扎•乌鲁别克(帖木儿的孙子,1394~1449)</p><p class="ql-block">3. Sulton(穆罕默德·苏丹,帖木儿的孙子)</p><p class="ql-block">4. Said Baraka(赛义德·巴卡拉,帖木儿的精神导师,1404年去世)</p><p class="ql-block">5. Umar(赛义德·奥马尔,导师的儿子)</p><p class="ql-block">6.Mirzo(帖木儿的儿子,1377~1447)</p><p class="ql-block">7.Shoh(沙鲁克Shah Rukh,帖木儿的儿子/乌鲁别克的父亲,1366~1407)</p><p class="ql-block">8.Mirzo(乌鲁别克的儿子,1420年去世)</p><p class="ql-block">9.Mirzo(乌鲁别克的儿子,1421~1432)</p> <p class="ql-block">除了一代枭雄贴木儿的黑色墓(1)外,还有两座墓也特别引人瞩目。墓(2)长眠着帖木儿王朝衰落前最后一个统治帝国的著名文治国王~乌鲁别克,他是贴木儿的孙子/沙哈鲁的儿子,在他统治之时,撒马尔罕的恢弘壮丽达到了巅峰,可惜却在晚年死于儿子的叛乱,苏联考古学家打开他的陵墓发现他的头是被斩首的。墓(5)是帖木儿的老师谢赫·赛义德·奥马尔,这是帖木儿最为敬重的老师,据说他是穆罕默德先知的后代。帖木儿让整个古尔·埃米尔陵都要围绕他的墓作中心修建,故而他的墓和其他人的墓隔了一段距离,单独在一侧。</p> <p class="ql-block">在俄罗斯与东欧地区一直流传:帖木儿的遗骸若遭移动,将使天下遭遇大兵灾。1941年,斯大林下令发掘帖木儿陵墓。据说墓穴打开时,考古人员看到内有一行碑铭,大意是:“打开这座墓穴的人将被一个比我更可怕的敌人所打败”。巧合的是,就在帖木儿的陵墓被挖开的第二天(也有说是三天后),德国就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似乎帖木儿的诅咒真的灵验了。</p> <p class="ql-block">然而,考古仍在继续。考古队的人类学家格拉西莫夫以实证主义的精神,解剖了帖木儿的尸骨。他的头盖骨上还沾着红色的毛发,身高大约在1米7左右,高于当时突厥人的平均身高。他的右腿受过刀伤,这证实了“跛子帖木儿”的外号。此外,他的确死于肺炎。通过头盖骨,格拉西莫夫还原出了帖木尔的形象,并塑造了一座青铜头像。</p> <p class="ql-block">导游总爱讲故事,比起繁杂烧脑的中亚历史知识来说,游客也乐于听。据说,1942年7月16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前一天),斯大林命人将帖木儿的遗骸放上飞机,围绕莫斯科飞行了三圈(俄罗斯人通常在战争前将神像围绕莫斯科三圈,以乞求战争的胜利),然后重新风光大葬帖木儿。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卫国战争乃至整个二战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贴木儿诅咒显灵的故事:厅中心帖木儿的碑石,曾经是一整块墨绿色玉石。传说1740年军阀混战时期,纳迪尔·沙阿(Nadir Shah)曾经将其带至波斯,这块玉石随即意外地裂成了两块。据说从那开始纳迪尔·沙阿就走了厄运,他儿子也生命垂危。在伊玛目的催促下,他将玉石还给撒马尔罕,当然,他的儿子也痊愈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也许是凑巧,也许就是因果,都为这位传奇大帝蒙上了神秘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人们络绎不绝地涌入灵堂。乌兹别克人的脸上带着敬畏之色,不时做出祈祷的手势。外国游客则是一种探秘般的神色,那个几乎可以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的征服者、神奇与恐怖并存的代名词,如今就躺在眼前那座窄小的黑玉石棺材里。</p> <p class="ql-block">朝圣的妇女或坐过站在墙边。她们全都戴着头巾,她们轻声祈祷,不时向天上举起粗糙的双手。</p> <p class="ql-block">也许你在乌兹别克斯坦看过很多的陵墓,但古尔·艾米尔陵墓却依旧是不可错过的地方。传奇的帖木儿帝国对于撒马尔罕的影响,根深蒂固。</p> 鲁哈巴德陵墓 <p class="ql-block">鲁哈巴德(Rukhobod)陵墓就位于通往古尔•埃米尔陵墓的大道旁边,非常明显,但又完全被古尔•埃米尔陵墓的光彩所掩盖。这座建于公元1380年的陵墓,是目前保存至今的撒马尔罕市内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正方形的没有入口的陵墓,建筑的四面是完全一样的,拱形入口处由蓝釉瓦装饰,内部的拱顶阁也被釉色瓦所覆盖。这里埋葬着死于14世纪80年代的撒马尔罕苏菲Burkhan ad-Din Sagardji。当时,陵墓建筑一般都如此繁复华美。</p> <p class="ql-block">鲁哈巴德是帖木儿大帝所尊敬的一位老师,这座陵墓外观上极为简朴,与帖木儿王朝时代典型的外表贴满瓷砖,内部遍布彩绘的建筑风格不太一样,这大概是因为彼时帖木儿尚未完全征服西亚,建筑风格还没那么“土豪”,算是继承了从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到后来帖木儿王朝时代建筑艺术大飞跃的过渡产品吧。</p> <p class="ql-block">陵室同样简朴。我想,在撒马尔罕这座被建造和修复得无比绚烂的古城,如果不是它正好就位于贴木儿陵墓的斜对面,也许我们还不能光顾这座非常小众,LP(孤独星球)都查不到的陵墓。</p> 雷吉斯坦广场 <p class="ql-block">古城撒马尔罕最著名的地标,就是被称为"撒马尔罕之心"的雷吉斯坦(Registan)广场,Registan 是塔吉克语“沙地”的意思。广场的所在地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便是城市扼要:城市管理者将人们聚集在广场上宣布可汗的命令,举办各种庆典活动,执行各种处决,集结军队出征等。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此地作为撒马尔罕最重要的活动中心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图片为截取团友视频)。</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坐落着三座气势恢宏的神学院:乌鲁别克神学院、季里雅·卡利神学院和谢耳·多尔(狮子)神学院,呈品字状排列。这三座神学院都是15~17世纪建造的,是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伊斯兰神学院,更古老的建筑都被成吉思汗摧毁了。三处不同时间建成的伟大建筑共同构成了如今恢弘磅礴的雷吉斯坦建筑群,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这三座神学院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金碧辉煌的清真寺,代表了整个帖木儿帝国最杰出的建筑典范:巨型拱门、高耸的宣礼塔、深蓝的大穹顶、繁复细密的墙体花纹、极富想象力的造型与色彩,伫立广场中央,便会不由地被这满眼的伊斯兰文化深深震撼。</p> <p class="ql-block">15 世纪以来,乌鲁别克神学院始终是中亚地区伊斯兰学府中的佼者。它和后世建成的两座神学院一起,培育出众多学者、科学家和文学家,为传播伊斯兰教义、弘扬伊斯兰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古伊斯兰文明的灵魂皈依地。</p> 乌鲁别克神学院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西侧的乌鲁别克神学院(Ulugbek Medressa)是三座神学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1417~1420年。神学院由贴木儿的孙子乌鲁别克下旨修造,乌鲁别克为乌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曾经在这里教授数学并以其名字命名,这里开设的其他科目包括神学、天文学和哲学。</p> <p class="ql-block">神学院的宣礼塔亦采用了工艺最为复杂的蜂窝状顶部,每一寸都覆满了瓷片,美丽异常。</p> <p class="ql-block">神学院拱门上部两侧绘制有曼陀罗纹饰,内部四个角各有一个圆顶的教学大厅,每个圆形的大厅里面按十字形每个方向各有壁龛。神学院两侧的中央位置各有一个幽深的依华厅(Iwans,也是用来作为教学讲堂的),最里面和神学院入口相对的一侧中央是一个圆顶清真寺,清真寺左右两侧还成排各分布着两个较小的圆顶,同样是用来作为教学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位喜欢天文学的乌鲁别克,将神学院穹顶装饰的如同浩瀚的星空。</p> <p class="ql-block">依华厅上方的拱顶亦采取了蜂窝状的结构,同样覆满了花纹,将这种帖木儿时代创造的美学用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神学院四面都有两层高,上层是学生的宿舍,每个宿舍外面都是做成拱形的壁龛样式。神学院中央是一个正方形的庭院,在神学院外侧的四个角上又各有一个宣礼塔。这样的神学院布局,就是后来帖木儿王朝及乌兹别克诸汗国所有神学院设计的参考范本,因此在中亚伊斯兰建筑史上具有丰碑式意义。</p> <p class="ql-block">乌鲁别克本人在其父沙哈鲁迁都阿富汗赫拉特后,成为了河中地区实际的掌权者,他将帖木儿帝国的国力推向了又一个顶峰。乌鲁别克共建造了三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神学院,而雷吉斯坦广场的这座巨大的乌鲁别克神学院,在当时仅仅花了三年时间就建成,神学院的建筑结构也成为了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后世经学院的模板。鉴于这座建筑和天文台的建成,撒马尔罕成为了15世纪上半叶东方中世纪学术重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神学院一层现在成为博物馆,此为贴木儿时代的撒马尔罕地图。撒马尔罕是穆斯林东方最伟大天才的艺术科学中心,伟大天才的创作中心。在贴木儿帝国的统治时期,许多新的宗教学校和行政大楼一起建成。</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正在举办“撒马尔罕教育历史”展览。作为第三代君王,贴木儿的孙子乌鲁别克的学术成就远远高于他的政绩,是15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及数学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并且是一位卓越的科学组织者与领导者。乌鲁别克根据观测记录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的协助,完成了名著《乌鲁别克表》四卷。为了配合天文学上的计算需要,他曾编制了几种三角函数表。乌鲁别克在500多年前能够达到的计算精确度,实在令世人惊叹和佩服。</p> <p class="ql-block">乌鲁别克曾在这里授课,和学者们探讨问题,曾有上千学生在此学古兰、数学、天文等。</p> <p class="ql-block">乌鲁别克与他的学生阿里·库什奇和米拉姆·查拉比。</p> <p class="ql-block">此为12~16世纪撒马尔罕的陶瓷器皿综合体残片。</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建筑用陶瓷碎片,15~19世纪。</p> <p class="ql-block">可追溯到埃米尔·贴木儿时代的土地使用文件。</p> <p class="ql-block">贴木儿磁盘。苏联人通过遗骸复原了帖木儿的形象,所以今天在乌兹别克各地所见的帖木儿雕像、画像,包括磁盘的形象都是有依据的。</p> <p class="ql-block">这件展品的形制有点像我国红木家具,驻足仔细观看床围,惊讶的发现,床围中间板块雕刻着雷吉斯坦广场的三座神学院,而左右两块板子上,竟然雕刻着乌鲁别克神学院对面谢耳·多尔神学院拱门上方的狮人太阳图案,床下方是各种动物。这是个啥画风,难道伊斯兰中不许出现动物具象的规定只适用于建筑,可左右两块板子的图案就是建筑的翻版啊,不解中。</p> <p class="ql-block">神学院二层学生宿舍成为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商店。</p> 谢耳·多尔神学院 <p class="ql-block">在乌鲁别克深学院的对面,位于雷吉斯坦东面的谢耳•多尔神学院(Sher Dor Medressa),则是在布哈拉汗国时期仿照乌鲁别克神学院,于1619~1636年建造的。两座神学院结构十分相似,但尺寸上谢尔•多尔神学院比乌鲁别克神学院小了一号。</p> <p class="ql-block">单纯从建筑价值的角度来说,谢尔•多尔神学院就是乌鲁别克神学院的复制品,价值不如乌鲁别克神学院来得珍贵,但观赏性还是十足。</p> <p class="ql-block">神学院的两侧同样有用作讲经用的依华厅,旁边两层的壁龛则是神学院学生的宿舍,神学院内的拼花图案同样也是多种多样。</p> <p class="ql-block">谢耳·多尔神学院最特别之处是,正面入口拱门无视伊斯兰禁止描绘动物的戒律,装饰着咆哮的狮子追逐白鹿的图案,背上还有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人面太阳,于是谢耳·多尔神学院也被称作狮子神学院。不知道那时的设计师是不是没有见过狮子,画的一点都不像,说是老虎吧也不像,只能笼统的叫它猫科动物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布哈拉的纳的迪尔•迪万•贝吉神学院,</span>比谢耳·多尔神学院建成年代要早14年(1622年),拱门也有类似的具象元素(孔雀与羊羔),相隔几百公里,两座神学院拱门图案异曲同工。在禁止描绘生物肖像的伊斯兰世界中,画风跑偏的“离经叛道”表现,也许只有在远离伊斯兰中心以及游牧民族浪漫而不拘小节的共同作用下,才会诞生这样的“异类”,成为现今游客的最大看点。</p> <p class="ql-block">除了尺寸外,谢耳·多尔神学院与乌鲁别克神学院最大的不同是在正面多了两个肋状圆顶,平滑的圆顶和肋状圆顶都是帖木儿建筑的一大特色,肋状圆顶所要求的工艺会更高。细看肋状圆顶与宣礼塔的拼花瓷传,还是很惊人的美。值得一提的是,建造于帖木儿帝国鼎盛时期的乌鲁别克神学院仅仅花了3年时间,但在布哈拉汗国时期建造这个小一号的复制品却用了17年的时间,仍无法与乌鲁别克神学院比肩,<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也是两个时代国力的对比所在。</span></p> 季里雅·卡利神学院 <p class="ql-block">广场北侧的季里雅·卡利神学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  (Tilla Kari Madressa) ,位于乌鲁别克神学院和谢耳·多尔神学院之间,建成于1660年,是三座神学院里面最年轻也是面积最小的一座,有花园式的宜人庭院。这座神学院的最大亮点是学院西侧的清真寺,穹顶用金箔绘制花纹,是整个中亚地区最美丽的穹顶纹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过高耸的拱门,进入清真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发出赞叹。</span>布满花纹的大殿和金光璀璨的穹顶墻壁蓝釉砖的颜色深浅不一,图案花纹复杂却有规律性,细腻精美的花纹构筑给人带来了极致的视觉震撼,这个让人目眩神迷的穹顶便是名副其实的“金顶”。</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以金色和错综复杂的装饰象征着建造时撒马尔罕的奢华富有。在这座清真寺建造之初,这些金色确实都是金箔所制作,当然后期神学院凋敞后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是苏联时期原样复原的,但金色的部分已经改用颜料而非金箔了。整个清真寺内部用了金色、深蓝以及少量的白色,这样的颜色为清真寺增添了几分贵气。</p> <p class="ql-block">金顶过于耀眼夺目,令人流连令人炫晕。我不停按动快门,感觉任何一个角度的拍摄都无法展现这个穹顶万分之一的美,用手机录了个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再细致观察一下,就会发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真寺贴着金箔的精致穹顶其实是平的</span>,只不过工匠们绘制的时候利用了视觉手法,绘制了一个往中心逐渐缩小的图案,以至于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往上拱起的圆形穹顶一样。</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内展示了各种关于旧时撒马尔罕的照片。在地震频繁光顾这个地区的那些年,三座建筑屹立不倒,这得益于建设者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精湛工艺。值得称赞的是,苏联人在维修这些困境中的珍宝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但他们也进行了一些有争议的发挥。比如从季里雅·卡利神学院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原本清真寺没有今天这个大圆拱顶,顶部本身就是平的,苏联人修复时,给清真寺增加了一个外部蓝色穹顶。有观点说这是狗尾续貂,假蓝色穹顶让整个神学院建筑变得不再左右对称了,当然也有说蓝色穹顶和其他两座神学院挺搭啊,见仁见智吧。</p> <p class="ql-block">这个神学院也有展览,这是保存的原始装饰瓷片,从细节上解剖工艺精湛得难以置信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如今三座神学院的内部,原本是神学院学生宿舍的壁龛都已经被商贩占据,这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普遍现象。在经历过三大汗国后期衰落的动荡以及苏联时期的去宗教化政策后,其实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氛围已经比较淡薄,加之这里本就是撒马尔罕最热闹的商业中心,二者的结合似乎就顺理成章了起来,也不失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随着夜幕的降临,四面八方的游客开始聚拢在雷吉斯坦广场。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三栋古老的经学院建筑便配合着灯光,由蓝到粉,由粉到绿,由绿到紫..…。这是每天晚上都会在雷吉斯坦广场上演的灯光秀,遥远的记忆在此刻被唤醒,那是神奇的一千零一夜里的世界,伴随着驼铃声声的丝路,在这一刻照进现实。</p> 2018年采撷 <p class="ql-block">与朝圣的穆斯林合影。</p> <p class="ql-block">雷吉斯坦广场上不时能遇到拍照的新娘新郎和情侣 ,祝他们幸福。</p> <p class="ql-block">来不及沉醉,来不及回味,又要离开美仑美奂的撒马尔罕,奔赴下一站~贴木儿的出生地沙赫里萨布兹了。</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18年9月27~28日,2023年9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