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香年谱之四:1980年初——1 984年底

孙希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0年初 2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2月初,我们班的毕业分配方案终于跟同学们见面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奔赴海阳县教育战线,我和另外三位同学到海阳县人事局报到。县人事局留下了其中两位,我和同桌冷作进同学到县委组织部报到,最后冷作进同学分到了团县委,我分到了县委宣传部。县委宣传部办公室的同志把我送进了县委报道组,交给了张岱基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2月6日,王铭浩同志带我到县交通局运输队,采写了一个爱岗敬业的赵姓司机;2月7日王同志带我到留格公社采访。王铭浩同志带我两个周后,2月23日,张组长带我参加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2月2 7日,他带我接待了省电视台记者王友国;2月29日,他带我采访了县物资局;记忆中他还带我到里店公社拖拉机站,采写了一位年青漂亮的女炊事员。老同志带过之后,我即开始了独立采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3月4日,参加烟台地区新闻工作会议;3月5日,听取典型发言;3月6日,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南振中做辅导报告;3月6日,领导讲话,颁奖。这次会议对我影响很大,特别是南振中社长的讲话,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使我开始知道了什么是新闻主题,如何深入挖掘主题,怎样布局谋篇、调动材料、运用语言彰显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4月23日,我按照县委宣传部领导的安排,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学习。我先到采访部跟王忠义老师学习审稿分稿,后到新闻部农业组跟权福臣老师学习编写消息类稿件,再到专题部《社员节目》组跟潘士强老师学习通讯类稿件。其间5月29日—-1 2日,我随王忠义老师先后到海阳、乳山、荣城、威海等地采访。7月8日——24日,我随权福臣老师回烟台采访,途经青岛、海阳、威海等地;7月25日,培训学习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秋,我根据王友国记者的建议,开始设立了新闻线索本,建立了新闻关系电话联络薄,但最为有效的还是逐步培养出来的学习联系网点。我把县委办公室作为机关联系点。我和县委打字室打字员交上了朋友,通过他们我可以获得许多权威资料。我把县经委作为经济部门联系点。我的下级同学在那里当秘书,同学感情加合作关系,可以了解全县经济的运转情况。我把小纪镇、凤城作为公社方面的联系点,还把丁家夼东、野口大队作为农村方面的学习点,从中学习农村工作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我先后在《烟台日报》发表了第一篇新闻稿件《军令状》,发表了第一篇加“编后”消息《靠设计创新提高了竞争能力》,发表了第一篇人物通讯《笑端深情迎客来——记海阳县优秀服务员于丽云》,发表了第一篇现场速写《年丰人乐——黄龙夼大队开支现场记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记略之一:8月王书臣离职,刘同德任县委书记,王曰銮任县革委会主任;12月海阳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海阳县人民政府,县人大选举王曰銮为县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记略之二:6月5日在乳山县参加地区报道组会议。7月5日赴青岛市南区城武路28号内365户看李勇坚。12月15日陪地委宣传部刘树琪赴高家乡大山东夼采写《山乡一支青年突击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1年 25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1月26日,张岱基组长离开县委报道组,到县政府办公室任分管文字工作的副主任。2月21日,王铭浩组长告诉我:报道组的另外两位新同志也调走了,烟师毕业的张元庆去了县志办公室,曲师毕业的李光去了县财贸办公室;原本五个人的县委报道组,现在只剩下组长王铭浩和我两个人。王组长说:能提的提了,该走的走了,现在只剩我们两个,工作压力太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6月27日,我一边陪同新华社记者程德源到小纪公社东野口村采访,一边 在过去的基础上重新修定我的作息时间表:早5:00—-5:05起床,5:05—6:15读书;中12:00—-13:00读报,13:00—14:00午休;晚7:00—-11:00读书。还做了一个人生十年规划:26—28岁,完全胜任新闻工作;28—30岁,力争突破大型人物通讯;30—32岁,力争当上烟台新闻先进;32—34岁,选择最佳人生归宿;34—36岁,无论成败继续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26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带上铺盖跟随耿银贵副部长下乡参加三秋。我们宣传部分在地处北部山区的朱吴乡,我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先后采写了故事新鲜的《喜看后庄好春风》、题目新颖的《四世同堂喜盈门》和颇有新意的《山楂沟又红了》,这三篇稿件一篇反应农村经济责任制的稿子,先后“光临“了《烟台日报》《大众日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10月27日结束三秋工作,返回县委宣传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发表的重要稿件:1月14日《大众日报》在报耳位置发表消息《海阳县一百六十九个贫队人均收入超百元》;3月2日《烟台日报》发表《多产粮油的希望所在》;6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长篇通讯《好党风带出了好民风—-记海阳县东野口村干部社员的新风尚》;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加“编者按”消息《冷寿荣等人掺用霉变花生榨油坑害群众,海阳县领导机关依法给予处罚》;7月14日《农村大众》发表《她思想工作做得细——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倪秋华的事迹》; 8月5日《烟台日报》发表见闻《想得周到,干得主动—-发城公社粮管所见闻》;8月13日《农村大众》发表人物通讯《王祥养牛》;9月17日《烟台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消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涣散软弱状态》;10月21日《烟台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消息《落实三项措施,增加艺品收入》;12月9日《烟台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消息《海阳县工业系统领导敢抓善管教育职工顾大局,提前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记略之一:全县推行完善农村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批评制止个别大队、生产队分口粮田、自留地的作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记略之二:3月7日赴海阳县招待所110房间陪记者。5月9日赴行村十一中学通过赵明南看望孙希利。6月经于贺年、王铭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20日陪新华社记者程德源赴东野口采写《好党风带出好村风》。6月28日陪烟台报社记者郑学香赴佘格庄采写《老将出门》。10月11日晚随耿部长在朱吴乡与乡党委领导应遨赴程家做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2年 2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4月底,我随宣传部副部长到济南《大众日报》社拜访有关记者,同时拜访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程德源,请他当面指导修改我带来的新闻稿件。他说:你这个稿子我看过,主题、结构、材料都不错,语言上还要下点功夫。他一边修改调整稿子一边指导我,如何把语言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在程记者的“面授”下,我写的稿子,6月 28日《烟台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目是《发展生产靠科学,科学基础是教育—-海阳无线电元件厂开展职工教育的调查》;7月27日《大众日报》发表了,题目是《抓好职工教育,救活一个工厂》;8月5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题目是《职工文化技术教育救了海阳无线电元件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我发表了一些题目比较新颖的重要稿件:2月26日《烟台日报》发表人物通讯《胶东“刘兰芳”—-记青年放映员刘勤萍》;3月8日《烟台日报》发表长篇通讯《老将出马—-记海阳县三位女模范共产党员》;8月20日《大众日报》发表人物通讯《为了下一代—-记计划生育宣传员赵元凤二三事》;9月17日《烟台日报》发表通讯《让落地凤凰飞起来—-西沽头大队做落榜青年的思想工作三例》;9月30日《烟台日报》二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宝春园里的笑声》;11月23日《农村大众》三版发表长篇通讯《共产主义道德之花竞相开放》;11月27日《烟台日报》发表消息《手头紧一紧,就地出黄金,海阳县针织厂节煤节电价值两万多元》;12月9日《大众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海花一号诞生记》;1982年第六期《山东青年》刊发通讯《一支山乡突击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记略:2月海阳县委召开县、社两级领导骨干会议,制定下放了《关于稂油生产实行专业承包联产到劳责任制试行办法》;是年7月28日,中共烟台地委、行署召开全区干部会议,决定在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2月12日—7日海阳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大力推行农业联产𠄘包责任制,彻底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3年 27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1月5—-6日,海阳县委召开全县劳动致富经验交流会,542名代表佩带红花手捧奖状,13名代表登台交流致富经验。在细致采访的基础上,我大胆选择新闻角度,先写了一个“万元户”致富之后,从怕露富到敢露富的稿子,题为“露富记”。接着写了反映社员在靠勤劳致富之后,不忘国家,不忘集体的稿子,题为“万元户的风格”。我还写了留格庄村一名社员,通过承包本村烧水炉,由懒变勤夫妻重归为好的稿子,题为“包为媒”。我乘胜追击,又写了“致富户的心事”和“老包进了户,还要村干部”。一次会议,写了五篇稿件,都上了《烟台日报》,有的还上了《大众日报》,其中三篇加了编者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秋,我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农村改革,先后写出了一批新闻稿件,其中五篇上了《烟台日报》头版头条,有三篇集中刊发在8月份的《烟台日报》上:一篇是8月9日《烟台日报》头版头条——- 肩题为:不多提,不乱扣,不拖截;标题为:海阳农民卖粮款全部结算到户。另一篇是八月十四日《烟台日报》头版头条——肩题为:留格庄大队为进一步完善统专包责任制;标题为:从四个方面加强统的工作。还有一篇是8月30日《烟台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为:秋种即将到来,要在统上加强;副题为:西大滩大队成立四个秋种服务组,秋种准备已落实到每家每户。我一个月在同一家报纸上发了三个头版头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我被地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稿件120篇,省级以上报刊择其要者:1月2日《大众报》发表人物通讯《吃亏在前,得利靠后—-记东野口大队党支部书记梁兆国》;3月3日《农村大众》发表物通讯《爱生—-记海阳县模范小学教师安建华》; 4月2 0日《烟台日报》发表长篇人物通讯《毅力篇》;5月19日《工人日报》二版头条发表消息《张阁三年完成技术革新十三项》;8月24日《大众日报》发表人物通讯《技术过硬,服务热情—-记东村收购站营业员修宗诚》;8月日《大众日报》头版、9月27日《农民日报》二版头题发表了长篇通讯《在科学的十八盘上;12月10日《计划生育报》发表人物通讯《为了国策—-记山东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王爱芬》;11月 24日《人民日报》、12月7日《大众日报》、12月14日《工人日报》发表了关于粉丝状元程谟翠的稿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记略:是年2月25日,儿子出生,乳名亮亮,学名孙人杰。是年我被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一等模范通讯员,全省仅有十人获此殊荣。分别被大众日报社、烟台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被烟台地委评为烟台新闻系统先进工作者、树为新闻战线先进典型代表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4年 28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1月日,《烟台日报》由原来的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我在新改版的《烟台日报》上:1月3日发表长篇通讯《黄崖的喜报——海阳农村见闻之一》;1月4日发表长篇通讯《腾飞的翅膀——海阳农村见闻之二》;1月5日发表长篇通讯《东村的步伐—-海阳农村见闻之三》;1月29日第四版发表报告文学《粉丝状元》。本月,市委组织部下达调令,调我到烟台报社工作。由于家庭原因,我找到有关领导、特别是县委主要领导,决定放弃这次上调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3月16日,我在烟台市新闻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重点介绍了自己撰写人物通讯的经验:第一点体会是“采访要细”;第二点体会是“挖掘要深”;第三点体会是“人物要活”。我长达7000余字的发言,赢得了300多名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回到宿舍,牟平县的王兴国、栖霞县的林秀润两位同志登门交流。烟台市广播局的领导当场要走了我的发言稿子;大众报社的领导当面表态调我当报社记者;新华社山东分社陈必将组长则苦口婆心地劝我千万不要放弃新闻工作,等待机会进入更高的新闻单位。仍是因为家庭原因,我再次错过上调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4月初,经县委主要领导同意,我到县委办公室帮助工作。4月5日,办公室主任找我谈话,要我快速适应尽快接过文字工作。4月20日,宣传部邀我为电业系统新闻报道会议做辅导发言。4月21日,宣传部又邀我为全县新闻工作会议做辅导发言。4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电约我到北京商定撰写“花生育种专家乔文堂”和“粉丝状元程谟翠”两个农民科技典型。4月27曰《大众日报》二版头条发表人物通讯《为让璞玉生光辉—-记省优秀教师万世英》。4月底,我被任命为中共海阳县委调研科长,享受副科级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10月23日下午,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和山东省有关领导陪同下,乘专机抵达烟台机场。日程安排三天:第一天听取市委领导工作汇报;第二天上午到牟平调研,在牟平午饭后赶往乳山调研,下午五点开完座谈会离开乳山赶往海阳,在海阳招待所一号楼会议室,李长安省长代王曰銮书记读完海阳县委汇报稿子,这时已是下午六点多钟。当天晚上,为海阳凤城题写“海阳万米海滩”六个大字。荣城县委主要领导通过总书记的王秘书(文登人)、向总书记为成山头求字。总书记写了“天尽头”,穆青说“似有不妥”,总书记说“不太吉利”吧,又大笔一挥写了“心潮澎拜”。第三天早饭后,总书记先在宾馆一号楼前与山东、烟台、海阳有关领导合影留念,再步行到宾馆二号楼前跟海阳有关服务人员合影留念,然后离开海阳。我当时住在宾馆二号楼,负责撰写海阳县委汇报材料,记忆中主要内容是农村改革,沿海开放、凤城开发,大约1000字左右。这1000字,真的很难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记略之一:1月刘同德离职,王曰銮任县委书记;3月任命张凤国为代县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年记略之二:6月8日赴十三中找纪坤芝商定孙忠就读事宜。10月18日为县民政局撰写省民政系统典型材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