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遗珠:人间仙境仙人崖

风起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下之大,能称之为崖者,多如繁星,数不胜数。而称之为“仙人崖”者,不唯有天赐奇景仙境,地赋山水神韵,亦必有古刹殿宇,佛香在心。天水仙人崖,只听其名,便不同凡响,自是不俗,让人顿生好奇之心,心向往之。神秘之余 ,不禁自问:所仙者何?仙人者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水,古称秦州,位于秦岭腹地,渭水中段,背靠陇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人类始祖伏羲的诞生之地,大秦帝国的摇篮。这里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兼有南秀北雄的自然风光,山清水秀,四季分明,人誉“西北小江南”。两千年前,秦人就是从这里出发,怀揣黄土,心涌渭水,骑着放马滩骏马,挥秦戈,舞铜剑,横扫六合,一统帝国。与那个唐三藏取经出发之地三秦大地相比,此“秦”整整早了300多年。</p><p class="ql-block"> 据说1600年前,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些自绝红尘的文人墨客游历至此,结庐崖下,修身养性,终归得道成仙,飞升而去,石崖自此有了一个美丽而传奇的名字——仙人崖。另说相传此处过去常有神仙逗留,又有高人隐居修行,故名仙人崖。且不论孰是谁孰非,前者也好,后者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修身养性的文人墨客,常来逗留的神仙,隐居修行的高人,都是心甘情愿逗留或驻足于此,不是被诳来的。仙人崖之美,由此也可见一斑。毕竟天下之大,何处青山不留人?他们选择了仙人崖,自有选择仙人崖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仙人崖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麦积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麦积山东北方向15公里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宋代称华严寺,明代永乐皇帝赐名灵应寺。自北魏以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对仙人崖的庵观寺院进行过修缮,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将华严寺改成“灵应寺”,做为肃王朱松的私人家庙,并对仙人崖进行了工程浩大的扩建修缮,铸造了大小钢佛18尊,铁钟16口,分别安放在燃灯阁、无量殿、玉皇阁、石莲寺和木莲寺。可惜六口钟先后被毁,铜佛现仅存三尊,供于东崖玉佛堂内。明隆庆四年,划定仙人崖及周围大量土地为私庙,晓谕官民“不许侵扰”。清代后,一度失于维修,一些建筑圮塌。1982年开始整修和兴修庙宇,重新塑像,后又铺设石级步道四公里。1987年,在入山处建高5.8米、宽4.2米的大理石牌坊。</p><p class="ql-block"> 仙人崖山巍水秀,崖峻林密,风景秀丽,寺观,庙宇,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凸凹的飞崖间,是佛道合一的宗教圣地。“其崖突出云表,翩然如跃,三峰参列,上峰下洞,如覆如帱。”“岩有石如箕,覆而前,梵宇皆在其下,树木云连,处处掩映。”沿着600多台石阶盘旋而上,到了仙人崖下,只见苍松翠柏,枝阴如盖,赤壁丹霞,如画如染,奇峰异石,鬼斧神工。东、西、南三峰参列,宛若天成。南峰上有玉皇顶,四周群峰若揖若拱,如朝似拜,被称为“十八罗汉朝佛祖”。殿宇香火鼎盛,烟雾缭绕,庵内塑像逼真,栩栩如生。崖前崖后,苍翠欲滴,烟云缥缈,人行至此,身轻步健,心舒气爽,如临仙境。</p><p class="ql-block"> 清代王际有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 谁开石室倚云霞,过眼鸿濛一望赊。</p><p class="ql-block"> 幽洞风来溪水咽,空山鸟语夕阳斜。</p><p class="ql-block"> 临崖翠柏万千树,傍寺居人三五家。</p><p class="ql-block"> 丹灶至今无觅处,漫劳渔父问桃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仙人崖中心景观由三崖(又称三庵)、六寺、五莲山组成,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保存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间,以及南北朝、宋、明、清各类塑像197尊,壁画83平方米。主要景点有西崖,献珠峰、东崖、玉皇峰、南崖、仙人湖、石莲寺、花莲寺、铁莲寺、水莲寺、灵应寺等。</p><p class="ql-block"> 西崖是座半圆形天然大石窟,石崖含窟抱寺,窟寺深嵌崖底,长116.4米,最深处20.7米,为仙人崖主要景点。崖下从西至东,依次建有寺庙殿宇14座36间,均嵌于石崖深处,后壁利用自然崖体,前壁另加木柱门窗。如同一只蹲着的巨大蛤蟆,张着一张巨大而深遂的嘴巴,20多座大小殿宇,就修建在长百余米、纵深十多米的岩檐下,也就是蛤蟆的嘴里,如吞似含,若吐若咽。规模最大的释迦牟尼殿,悬上顶,三开间单檐,内有明代塑像9尊,四壁有明代彩绘祥云和僧道朝圣图。殿廊两侧山墙内,右边嵌永乐14年(1416年)立《大明敕赐灵应寺记》,左边嵌明隆庆四年(1570年)立《钦赐韩府富地碑》这些寺宇分别是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修缮的。寺里供着100多尊塑像,多为明清作品。</p><p class="ql-block"> 西崖向南不远,为1986年建的六角形木结构环翠亭。再向南即宝盖峰,峰顶有一株珍贵稀有的铁杉树,高20余米,合围2米多,形似宝塔,因而得名。这里山势陡峻,峰顶原有木莲寺,建有唐僧殿,现已被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崖往东约50米处就是献珠峰。献珠峰为东西崖之间的一座孤峰,沿羊肠小道,可曲折攀登峰顶。峰腰第一平台处建有山门、圣母殿和文昌宫。峰顶开阔处原有清康熙32年(1693年)所建望云楼和无量殿,旁边建有钟楼,内悬明永乐时所铸铁钟,现只存无量殿,内有塑像11尊。殿内塑有无量祖师,像高2.12米,披发跣足坐于台上,左手掐诀,右手按剑,颇具威猛之势。左右立金童玉女,两侧为天神像4尊,其中一宗为清代塑像,其余为新塑。</p><p class="ql-block"> 文昌宫东约200米处就是东崖,又称莲花寺,亦为天然石窟,长87米,深13米。与西崖相比,规模略小。建有罗汉堂禅院、西洞、尼姑庵、石莲洞等多处建筑,均为明代小型建筑。较大的罗汉堂正中有明代所塑高近2米的鎏金释迦牟尼像,两侧塑菩萨像,有大佛及十八罗汉等塑像计25尊。禅院内现存三尊高0.7米左右的明代铜铸佛,并绘制有观音救度众生图。崖下石穴中有泉三眼,清澈甘冽,夏不溢冬不枯,俗称“圣水”(另称“圣水”)。据说用水泡茶时,清香芬芳,酿酒时则甘洌隽永,饮此水可延年益寿,祛病健身。禅院向东十米依次有石莲洞(又称仙人洞)、珞珈洞(由高梯攀入,故又称梯子洞)、吉祥洞(又称三佛洞)。石莲洞距地面9.2米,洞口宽10米,原有高梯可通。分前、后两室,前室地面凿石莲,后室坛台塑水月观音及二童子,相传为剑客修炼处,洞旁有插剑崖。吉祥洞高3.1米,为雅阁或长方形窟,内塑三世佛。珞珈洞高5.4米,深8.2米,宽4.2米,为山崖阁楼式建筑,阁中开一长方形大窟,相传为明末清初陇西书法家王了望隐居处,洞内存3尊清代塑像。三洞中共存清代和近代塑像24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西崖间是玉皇峰,山峰拔地而起,峰北山脚平坦处,原七真观(又称集真观)早毁,1986年重建为磨针殿。沿磨针殿西石级迂回而上,峰顶有“南天门”的拱形木质重门,其门正对明代依山所建燃灯殿(又名燃灯阁),内塑燃灯佛,两侧壁绘四大天王像。殿后为玉皇殿,内塑玉皇大帝等像7尊,两侧壁有单墨色吕洞宾、汉钟离壁画。由玉皇殿东南下至半山腰路绝处,有睡佛洞,洞内睡佛长4.74米,身后塑如真人大小十弟子,表情生动,富有人间情趣,均为唐代做(一说北魏所做),后代又有修复。由玉皇峰顶向南眺望,罗汉沟群峰参次罗列,若揖若拱,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故名罗汉沟。沟内观峰,如群像卧翠,又若众驼拜月,千姿百态,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三崖中数南崖最为陡峭,沿着狭窄的攀山小路躬行而上,两边长满矮矮的灌木,手脚并用,穿行其间,不由得气喘吁吁。玉皇峰的南麓就是南崖,因其上有千佛龛,又称千佛崖,保存有珍贵的北魏小影塑和宋代摩崖悬塑作品。依崖建有如来殿,千手千眼佛殿。殿后距地面约20多米的崖壁上,建有三层高的雅阁,这就是燃灯阁,造型优美,为北魏晚期作品。1950年,摩崖失火后,大部分造像残缺不全,唯一浅龛四尊北魏小影塑保存基本完整。</p><p class="ql-block"> 在宝盖峰南部山谷中,有一人造湖,叫仙人湖,1989年修建而成。拦河大坝长80米,高15.4米,顶宽2米,湖水平均深13米,最深处20米。湖面北岸建有水榭和观鱼台等建筑。拦河坝中部有一13米高瀑布,水流急泻而下,恍如天降,远远望去,如巨龙,如银缎,如轻纱,又如银河泻落,风一吹,如烟似雾,如絮飞,如梅绽,如树摇雪溅,飘飘渺渺,恍如仙境。仙人湖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镶嵌在群峰之间,一池春水盈盈,波光粼粼,碧透如镜,几叶小舟飞过,微波荡漾,漾起层层涟漪。山色湖光映衬之中,两旁的山,四周的树,倒映在湖水中,让人飘飘欲仙,如临仙境。湖岸台榭,亭廊石阶,迂回曲折,山衬水,水映山,置身其中,如仙如幻,似梦似醒,陶然若醉,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仙人湖上游东北部,是哭祷沟(又叫哭倒沟),据传明朝灭亡后,有皇室后裔为逃避追杀,逃至此峡,躲在沟里伤心痛哭,终年呜咽,泪水汇流成溪,向西流去。进入其峡,峰峦叠嶂,密林流翠,溪水嗽石,碧草如茵,山涧急流铿锵作响,藤蔓缠绕,仰首不见日光。三峡内有雷公洞,据说为雷电劈击而成。</p><p class="ql-block"> 明朝灭亡后,肃王朱炽宏避难至此,留有一联:</p><p class="ql-block"> 宗风大振,长安市上作宾作主;</p><p class="ql-block"> 政令全提,陇右山中学儒学释。</p><p class="ql-block"> 仙人崖西部山谷叫石莲谷,向西北延伸,总长约4公里,为东柯河支流南河上游。河水清澈见底,平缓处珠溅玉盘,声似金石,湍流处顿成飞瀑,恍如雷鸣。谷中巨石,因受日光风化和水流冲刷,状若白莲,浸映水中,千姿百态,故名石莲谷。石上镌刻冯国瑞书“石莲谷”三字。两边山坡,松杉蔽日,藤蔓交错。逆溪东行,山崖上刻有“峰回路转”,“渐入佳境”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等大字诗句。</p><p class="ql-block"> 相传明末剑侠汪士镛于明亡后来到仙人崖,隐居石莲洞,苦练剑术,以图东山再起。一次,他在东崖对面的练剑台练剑,其剑脱手飞出,刺入东崖,横横地插在险壁之上,犹如天外飞剑,引得无数人前来观赏。后来,汪士镛云游四方,广交名侠,不知所踪。仙人崖僧人为了纪念他,在其隐居的石连洞修起了塑像。又传王了望因年羹尧案牵连,便来到仙人崖,隐居于灵应寺出家为僧,自号绣佛头陀,后圆寂于灵应寺,也曾留有一联:</p><p class="ql-block"> 在何所在,试参来,青莲叶底谁拜自;</p><p class="ql-block"> 音实无音,聊说起,碧海潮头作甚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崖下的庙宇间仰望,不得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拍案叫绝,也许真像传说的那样,仙人崖是自然之神雕琢奇山异水之余,想擦去指尖上的沙粒,结果一不小心把一座砂崖的底部抹去,使之形成一面巨大的石檐,檐下成穴,形如蛤蟆之嘴,嘴里洞窟相连,更能藏千军万马。不曾想不经意间的轻轻一抹,却是神来之笔,竟然成就了一处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 仙人崖是一处充满神秘色彩,让人浮想联翩的人间仙境。一处集自然景观、宗教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神奇之地。不是仙人之崖,亦非有仙人来过驻过,久居不能成仙,长候也等不来神仙,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那群山密林,湖光山色,奇石险峰,崖底石窟,飞瀑流泉,无不仙韵盈盈,灵气欲滴。那一座座修建于崖缝峭壁之上的寺庙殿宇,一尊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雕塑,古朴典雅,庄重肃穆,远离喧嚣,亦虚亦实,无不飘逸的一缕缕仙风道骨之气。</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美丽的地方都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仙人崖也不例外。相传这里每到晴朗夏夜,星光灿灿,月光融融,松风阵阵,虫吟声声,飞瀑隆隆,溪流淙淙,又有灯火从燃灯阁飞出来,在山谷中来回游荡,与山间的点点莹光交相辉映,时升时降,时隐时现,忽明忽暗。天越黑灯越亮,即使风吹雨打,灯也不灭,恍如仙人携灯遨游,这就是被誉为秦州八景之一的“仙人送灯”。</p><p class="ql-block"> 人间仙境仙人崖,洞天福地,神仙府邸,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江南妩媚,又兼北国冷艳,淡妆轻抹总相宜;仙人送灯,更添崖底藏宫,佛经道藏本同源。一路走来,风中起舞,雨里吟唱,月下抚琴,雾里缠绵,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p><p class="ql-block"> 这人间仙境,来自远古,美丽时下,温暖未来。今人马永畅先生有仙人崖石牌坊联云:</p><p class="ql-block"> 扶杖行来,尽有青山供画稿;</p><p class="ql-block"> 临流小憩,且聆天籁涤尘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