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尽(21)

法律与人生

<p class="ql-block">【随笔】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怀念父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金娥 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生于1911年农历七月初三,1999年农历九月十三过世,享年89岁。随着时间的移动,不知不觉已经28年了。28年来,我无时无刻都在怀念他老人家。怀念他的音容笑貌,怀念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怀念他对我的谆谆教诲与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中等个子,高挺的鼻梁,炯炯的双眼,白皙的肤色,清瘦的身材,和善慈祥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村邻们都很尊重他,信任他,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帮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生于陕西华州高塘镇东阳涧峪口村一个贫穷农家。与他同时出生的还有一个孪生弟弟。因其母亲产后染病匆匆过逝,贫穷如洗的家庭无法抚养两个急需喂养的双胞胎兄弟,经人介绍,父亲被高塘南堡村的张家人家抱养。张家,家境殷实,家中只有奶奶,无男性后嗣。就这样的家庭,奶奶以超人的毅力把父亲喂养成人。后给父亲成亲立家,就在父亲大姐出生那年,奶奶离开了人世。在舅舅家人的帮扶下,父亲送走了奶奶。后來,两个哥和我相继出生,一个儿女双全的大家庭得以形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 父亲是抗战老兵</b></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常常称他是我们家的“老革命"。他的右手大姆指因战火造成的殘疾骨伤,就是留下的铁证。那是在1941年5至6月期间,他在山西南部中条山战役保卫战对日作战中负伤致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日军入侵山西,从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以中央突破的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企图入侵陕西关中,占领风陵渡、蒲津渡和茅津渡三大渡口,抢占黄河岸边的中条山战略要塞。中条山若失守,陝西关中之大门就受到极大威胁,进而危及到陕西、西北各省乃至西南四川成都、重庆等战略要地。扼守中条山有30000多国民陕军,在国民革命军首长赵寿山(1894—1965)、孙蔚如(1896—1979)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血肉之战,“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抗日将士用血肉之驱,顽强抵抗日军疯狂的进攻,使日寇始终没有跨过黄河。当年800名抗日勇士,宁可战死,决不投降,奋勇跳入滚滚黄河的壮举,永垂青史。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员。他曾两次被征招入伍,分别是1937年和1939年。他在孙蔚如的部队,当过炊事员,后来,长官看他有文化,人也机灵,就让他当通讯员。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他被洪水冲到离河岸不远处,因抓住一匹战马的尾巴幸而死里逃生,免于一难。每当父亲讲述这段感人肺腑的抗战经历,他脸上总是那样凝重与深沉,饱含泪水,告诫我们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 父亲送我进学堂</b></p><p class="ql-block">在我和父亲生活的28年里,父亲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爱,但莫过于送我读书上学这桩大事。20世纪50年代,母亲常常带着我吃住在舅舅家。我有5个舅舅,表兄妹很多,看到他们上学、放学高兴的样子,我很羨慕,缠着母亲说我要上学。可母亲总是一句话:“女娃娃上什么学"!1955年我快9岁了,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和母亲说要送我上学,可母亲总是不肯答应,她觉得女孩子上学没用。无奈,父亲就给在部队的大哥写信,让他劝说母亲答应我上学。记得那年夏收时节,大哥回了信,父亲让上初二的二哥亲口把信念给母亲听,可她仍然不同意。她知道,有了文化我就会远走高飞。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她一心想把我留在她的身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间,秋季开学时间到了,记得报名的最后一天,父亲假借带我上街玩,领我到学校报了名。母亲得知这一切后,她也无可奈何,其实,她何尝不让女儿读书,她为我缝製了书包,开学还给我做了新鞋新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学的第一天,父亲送我到学校领取了新课本,我是多么高兴。在回家路上,他告诉我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要像两个哥哥一样,将来找个工作,不愁吃,不愁穿。学校里分配班级时,老师看我长得高又懂事,让我当班长。放学回家,我高兴地告诉父母:“老师让我当班长。" 父母听后,高兴地说:“我娃还行,当了班长啊,你可要当好这个班长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学这件事,现在看来似乎并非什么令人感慨之事,可在解放初期阶段(1950年前后),孩子上学也是一件难事,不是因为家庭困难,还会受旧社会封建思想影响,女孩子上学是很难的事。正因为父亲的开明与远见,他坚持给了我上学的机会,才为我后來的成长创造了机会,这就是真正的父爱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冬天,为了我不受寒冷,爸爸给我买了个木炭小火炉,每天早晨他总是起得很早,点燃木炭,把火炉弄好,上学让我带在身边取暖。若天下了大雪,他还要接送我,背着我上下坡,生怕我滑倒。小学开设的珠算课,我不喜欢,不得要领,学得不好,父亲知道了,他专门去请生产队会计庞叔叔教我。庞叔叔告诉我,要想把珠算学好,首先必须熟记珠算口诀,按口诀拨珠,平时要多打多练。父亲时常在晚饭后,在煤油灯下检查我背珠算口诀,教我如何拔算珠,与我一起练打算盘,经过努力,那年期未考试,我珠算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1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初中。为了解决学费问题,父亲带上我,背着背笼去塬上拔猪草卖草赚学费。我记得第一次我们就收获4角8分钱,后来我一人拔牛草,也收获了5角钱。拔了草,父亲怕我背不动,每次他都要來田里,帮我背草到猪厂,虽然辛苦但却换來了一定数额的学费,使我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期望和疼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5年,在父亲和二哥的支持下,我参加了中考,并顺利地考取了渭南師范学校。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父亲高兴地流下了热泪,因为他对女儿的期望已经实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父亲给我们的家教</b></p><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经历丰富,见多识广。他心灵手巧,养成了很强的自力能力,一般家里的小修小補,他都会自已动手解决,为我们排除了一些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难事,我们从父亲那里也学到了一些基本知识和动手技能。特别是父亲在为我们带孩子期间,他帮我们教管小孩的日常生活。每天,按时接送小孩,从未出现任何问题。父亲有小学文化程度,识字比较多,一般报刋书籍都能阅读,算盘也打得不错,辅导小学生功课没有什么困难。那时,他常常教他们看一些“小人书",识别一些生字,给孩子讲述一些民间小故事。有时他还给小孩表演一些小游戏、小魔术,训练孩子的反应和认知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常常给我们讲,不要把小孩管得太死(严),放手让他们同小伙伴一起玩耍,让孩子从玩耍游乐中享受快乐,感受风险,适应环境,体验自然,使他们从小学会一些自力的小本领。这些家教常识成了我们带孩子的“良方",我们也从中领悟出许多带孩子的方法,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家教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4父亲还是饲养员</b></p><p class="ql-block">牛,是传统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人常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农耕时代的小康生活场景。要是家中没有牛,那是无法实现的。可见,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怎样养好牛,选一个好吧的饲养员,对一个农村生产队來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农村里都把养牛视为一件大事。由于父亲在村民心中是个能吃苦耐劳、干活踏实、老实本分的人,家中有养牛的经历与实践,被推选他为生产队的养牛饲养员。当时,生产队大概有十七、八头牲口。父亲接手饲养员后,就一门心思把牛养好,他一干就是好几年。养牛是个苦活,晚上还要定时添喂草料。晴天时,还得把牛牵到室外空旷地给牛晒太阳,为牛刷毛,除蚊虫,清扫牛栏,为牛圈除糞填土。在草料不足时,还要铡草运草。养牛这活就是要有老黄牛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父亲当饲养员的几年里,他常常吃住在饲养室,生产队的牲口个个养得骠肥体壮,还为生产队添生了好几头小牛犊。每个小牛犊出生,他都会昼夜守护,他把家里的旧衣、旧被拿去,包裹在小牛崽身上,有时还偷偷把家里的玉米或麦麸子拿给小牛煮汤喂。从全村的村民到生产队长对他养牛都很放心,父亲因此被生产大队、公社评为“模范饲养员",披红带花,参加了公社先进模范表彰大会,成为当地家喻户晓有名的养牛能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离开我们快30年了,可在我心中,他一直没有走,那些往事似乎是几年前的事情。日月轮回转,不觉时月长。总觉得父亲依然活在我们身边。他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公私分明,爱社如家,送子参军,他爱党爱国爱社的家国情怀,都是我们人生的榜样。他生我,养我,教我做人做事,我永远感恩他,永远怀念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张金娥 2024年3月22日于岳阳</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