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母亲二三事

老瘦

<p class="ql-block">  母亲应彩书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p><p class="ql-block"> 春风又绿江南岸,又是一年柳暗花明、生机勃发的阳春三月。三月也迎来了母亲逝世一周年的忌日,去年的3月23日,一个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母亲因病永远地告别了这生机盎然的春天,告别了她一生热爱的文学写作,告别了家人和亲朋好友们,永远合上了她对生活留恋的目光,追随着父亲(去年1月7日逝世)去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回忆母亲的一生,真的可以套用“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这句耳熟能详的悼词来概括。中国人推崇盖棺定论,母亲作为一名女性,不擅家务,不会厨艺,不精女红。她一辈子为妇女事业呕心沥血,是正宗的女强人、工作狂,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我们子女眼里她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布尔什维克。</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农村大多数人是文盲,有文化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母亲读过小学,当时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因此20岁不到的母亲被选中了参加土改工作,后来又被送到杭州华东革大学习培训,成了一名妇联干部。母亲这辈子除了曾短暂在退伍军人安置办等部门工作外,一直从事妇联工作,40年的工作经历中有34年是在妇联,最后在金华市妇联退休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深深地感谢党和组织对她的培养,常常在不经意间表露出坚定的政治信仰,她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相信组织相信党”。她常与别人炫耀三个子女都是共产党员,我们当时还觉得有点好笑,如今想来也难怪她,因为在她眼里,入党是神圣的人生目标,说老实话我们入党的确与她的持之以恒喋喋不休的教育有一定关系。小孙子寿益至今记得他上高中时奶奶曾和他说:“不要受网上、社会上很多吐槽党内不正之风的影响,要对党和国家有信心,因为我们的党有纠错机制,会改正错误的”。</p> <p class="ql-block">母亲获全国优秀妇联干部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证书</p> <p class="ql-block">母亲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外妇女联欢会请柬</p> <p class="ql-block">全国妇联颁发给母亲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妇联给母亲发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部分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省优秀妇女干部证书</p> <p class="ql-block">省社会科学学会优秀工作者证书</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母亲和我们说,建党100周年是大事,我作为老党员一定要有所表示。于是她给家里的小辈们每人发了一个红包,每个红包内是710元,寓意7.1(党的生日)×100(一百周年),在红包封面上写着“牢记七一百年庆,红色基因代代传”。外孙马重夫收到红包后当场表态:“我们会高举党的旗帜,传承红色血脉的。”</p><p class="ql-block"> 建党100周年时党中央给每个在党50周年的党员发一枚纪念章。母亲收到在党50周年纪念章时激动不已,立即分别给每个子女打电话,激动的声音震的我们耳朵欲聋。她还戴上纪念章、拿着证书拍照留念,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证书和纪念章与以前获得的“全国优秀妇联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证书勋章收藏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绿城颐养中心党支部为入住的老人发在党50周年证书和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母亲挂上在党50年纪念章手捧在党50年证书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部分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入住绿城颐养中心养老后,仍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颐养中心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党员活动,以前我们从未听到过母亲唱歌,当时已80多岁五音不全的她竟然几次登台唱《红梅赞》《洪湖水浪打浪》等红歌,虽然常跑调,但这种精神令我们敬佩。</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母亲因口腔癌出血转到康复医院住院,在那里她碰到了早些日子就在那住院的几个熟人,母亲一不问服务,二不问伙食,三不问治疗,而是问有没有成立党支部?有没有组织过学习二十大精神?她们被母亲问的一楞一楞的,告诉她这里是医院不是养老院。</p><p class="ql-block"> 每天看报是母亲的必修课,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她到康复医院住院后,因订的报纸都在绿城颐养中心未及时转过去,没有报纸看她坐立不安,再三吩咐我们一定要抓紧把报纸转过去,在报纸未转过去前她就自己跑到医院保安室去借阅报纸。</p> <p class="ql-block">母亲入住绿城颐养中心后坚持每天读报</p> <p class="ql-block">香港回归倒计时留念</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澳门回归时写了一首藏头诗《欢庆澳门回归祖国》:</p><p class="ql-block">欢歌狂舞九九年,</p><p class="ql-block">庆贺游子回家园。</p><p class="ql-block">澳岛受侮百年泪,</p><p class="ql-block">门第增辉千禧圆。</p><p class="ql-block">回眸往昔耻尽雪,</p><p class="ql-block">归望未来花更妍。</p><p class="ql-block">祖国一统夸两制,</p><p class="ql-block">国强民富捷报传。</p> <p class="ql-block">母亲逝世后,《金华日报》刊登的悼念母亲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2022年夏天,母亲从绿城颐养中心分别给我们子女打电话,郑重其事地要我们过去有要事商量。人到齐后她说:“我这辈子已经不能再为党做贡献了,趁我现在神志还清醒,你们帮我把遗体捐献手续给办了,这是我为党最后一次做贡献了。”我们当时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听了都很意外,只好使出缓兵之计说我们商量一下。</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母亲又打电话来催问了,我们就明确表态不同意。谁知几天后颐养中心的主管来找我们了,因母亲见我们不同意她捐遗体,就找到颐养中心主管,请她联系办理捐遗体事宜。主管无奈之下只好联系子女,于是我们把我们的态度告诉了主管,并请她帮忙做做母亲的思想工作。最终主管说服了母亲放弃了捐遗体,从母亲的角度讲,她肯定觉得 很遗憾,她想为党做最后一次贡献的愿望没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绿城颐养中心</p> <p class="ql-block">父亲90岁暨结婚65年,原金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时中写诗并书法予以祝贺。</p><p class="ql-block">寿诞凤鸾比翼飞,</p><p class="ql-block">晚生济济暖和熙。</p><p class="ql-block">鹤龄九秩庆恭酒,</p><p class="ql-block">暮景期年合欢杯。</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一辈子争强好胜,在工作上称得上是“拼命三郞”,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为了写材料写稿子,母亲基本每个晚上都要挑灯夜战,夜深人静无干扰,正是思路泉涌写作的好时光,母亲写的畅快却苦了父亲,当时我家只有一间房间,母亲伏案疾书多多少少影响到了父亲的睡眠,常常午夜惊魂,半夜醒来看母亲孤灯只影还在写作,既心疼又无奈,为此还曾发生过口角。</p><p class="ql-block"> 记得母亲在汤溪公社当妇女主任时,有一次晚上叫我陪她去离汤溪镇约五里地的一个村里找村妇女主任谈工作。我拿了一个手电照路,走的是乡间小道,路边就是水田。那天从村里回到家已9点多钟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父亲</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妇联办公楼前</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教肃反办公室干部合影,前排左三为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1972年参加金华县“抓路线教育促春耕生产”誓师大会,后排中间是母亲</p> <p class="ql-block">与参加北京国庆观礼的方有秋(中)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9年参加教养员培训班,后排左三是母亲</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争强好胜不仅仅是在工作上,即使对家人也是要争一争,可能是从小受母亲的薰陶潜移默化之故,我一直喜欢写作,工作后也当上了《金华日报》通讯员,而母亲是《金华日报》的资深通讯员、评报员。于是我俩经常为写稿而切磋,有合作有竞争,也有文人相轻的互不服气。一方面母亲为我而骄傲,如有一次报社举办好书读后感竞赛,一共20人得奖,我和母亲都榜上有名,我的奖是母亲代领的,她二次登台领奖,说起来很是自豪。另一方面母亲又常常暗中与我较劲,比谁的稿子见报多,比谁的稿子得奖多。母亲很得意的是虽然我俩常常同时获奖,但一般她的奖级都比我高。特别是年终评奖,母亲大多数年份都评上“优秀通讯员”,而我大多数年份都是获得“积极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2022年《金华日报》为纪念复刊40周年而发起了“我与金报40年”的征文活动。当时母亲已90高龄,住在绿城颐养中心,看到征文启事后激动不已跃跃欲试,无奈毕竟人老体衰,视力也不好,有点力不从心。报社对老通讯员很重视,知道情况后派了一名记者以采访的形式代为执笔。半月后稿子未见报,而我的征文《金报圆我文学梦》却正好在那几天登了,于是母亲不淡定了,竟然自己连夜写了一篇征文,要求我们帮她送到报社去。我们都劝她不要急耐心等等,要相信那个记者。谁知她竟责问我的征文为什么登出来了?我只好哭笑不得地告诉她,我的征文是2个月前投的稿,并不是最近写的,母亲才作罢。由此可见母亲的争强好胜之心有多强烈。</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我(4个月大)</p> <p class="ql-block">《金华日报》创刊70周年母亲写的藏头诗“金华日报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母亲获得的《金华日报》各种奖励证书</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获奖文章统计</p> <p class="ql-block">  印象很深的是母亲在金华地区妇联当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时的一件事。年底母亲要到杭州开会,但手头的单位年终总结未写完,于是母亲将未完工的年终总结带到杭州,利用早晨晚上的休息时间继续写。当时既无手机无电脑也无快递,母亲年终总结写完后就到邮局把手稿寄回单位。等母亲杭州会议结束回到金华时发现单位并未收到手稿。于是立即到邮局查询,查询结果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寄书稿一样“寄丢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那个心急啊,当时之所以寄回来,就是为了争取时间快一点,真还不如开完会自己带回来了,心里那个懊恼无以言表。我只记得母亲当时阴着脸,嘴里念念有词:“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当时因赶时间,稿子母亲未誊抄过,所以连底稿也没有。万般无奈母亲只能重写,而此时离上级要求上交总结的时间已很近了,母亲几乎是没白天黑夜地凭记忆重新写了一遍,终于赶在上级规定时间前写完了总结。记得当时母亲大大地松了一口气,颇自豪地说“比原来的还要写的好”。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过十几天后,母亲从杭州寄的稿子竟然被邮递员送来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写稿</p> <p class="ql-block">1967年三八节与金华县妇联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5年金华地区各县市妇联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5年金华地区各县市妇联主任合影照片后面母亲写的主任姓名</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仅教育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党,她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做表率。解放初期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妇女地位低下,党号召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母亲在妇联工作就想带个头,于是我妹妹就跟母亲姓了应,母亲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别人男女都一样。就是我们长大后常常要费口舌向别人解释,虽然我们不同姓,但的确是亲兄妹。我妹妹在三院当副院长时,我一个同事去找她,想当然地说要找寿副院长,结果别人回答我院没有姓寿的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这种改姓氏的带头倒也无甚大碍,然而带头把外婆、舅舅从城市户口转为农村户口就有点伤筯动骨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受了自然灾害,史称三年困难时期,党和国家号召城里人能为国分忧。母亲又身体力行,把自己妈妈和弟弟吃商品粮的金华城市户口迁到了永康老家,变成了农村户口。那时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许多人都是想方设法要把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而母亲却把自己最亲的人从城市户口转成了农村户口。所以说母亲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是名副其实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退休后还是退而不休,担任了金华市女企业家协会的秘书长,天天准时上下班,因女企业家协会的其他领导都是兼职的,唯有母亲是专职的。期间母亲又参加金华市首届黄大仙旅游节筹备组。1995年我弟弟定于11月11日结婚,一应事项都已准备就绪,酒店定了,请帖发了。但母亲却突然因筹备黄大仙旅游节要到香港实地考察,时间刚好与弟弟婚礼冲突。以母亲一贯的脾气和做法,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按母亲的原则,小事要服从大事,小家要服从大家,家事要为工作事让道。弟弟无法,只好把婚礼提前到11月5 日举办。</p> <p class="ql-block">1958年母亲和我、妹妹应红</p> <p class="ql-block">外婆与我们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亲三姐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亲退休后还多次获得荣誉</p> <p class="ql-block">  母亲年纪大后曾请过保姆照料日常生活,有一次母亲与保姆一起到超市买菜,看到有特价苹果,母亲就挑选了起来,这时保姆悄悄地从旁边不是特价处理的苹果里拿了三个放进了装苹果的塑料袋里,母亲发现后立即很严肃地和保姆说,这三个苹果要么你放回去,要么你自己吃,我是绝对不会吃的。保姆只好讪讪地把三个苹果放回原处。2天后母亲就把这个保姆辞退了。母亲的正统不圆滑由此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老妈,你离开我们一年了,都说天堂没有病痛,你在那里还好吗?值得告慰你的是一年来我们都一切顺意。你喜爱的小孙子寿益结婚了,他在香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隆重而热闹,你感受到了吗?你的大孙子寿晨帆给你添了一个重孙,你听到可爱的呀呀学语的童音了吗?还有一件能让你欣慰的是你倾注了心血写的《半边集》《䟤跋黄尘》《皓首苍颜也圆梦》三本书,库存的书全部捐给了婺城区图书馆,让更多的人能读到你的文章。我想你肯定是赞同我们这么做的。</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21日)</p> <p class="ql-block">小孙子寿益在香港结婚</p> <p class="ql-block">母亲写的三本书</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书捐给了婺城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婺城区图书馆的捐赠证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