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为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质,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老师们利用假期时间阅读跟学科有关的书目。新学期伊始,我们欢聚一堂,2024年3月22日举行了小学数学组教师读书分享活动。</p> <p class="ql-block">首先,由李书记为本次活动致开幕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读书分享会上,教师们分享了自己阅读书目之后的感悟。他们时而解读文本,时而阐述观点,时而畅谈体会,各位教师不仅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而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不同角度畅谈了自己的收获和启发,开启了一场愉悦的心灵与思想的碰撞之旅。</p> <p class="ql-block">严发丽老师分享《我就是数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该书一共六辑: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正如华老师所说:“觉得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是件很踏实、很幸福、很惬意的事。”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学习华老师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那将是教育的春天,学生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米萨古丽老师带来的《我这样教数学》。该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课都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研读此书仿佛亲历专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课,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古扎拉依老师分享的是《做最好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序言部分解释了,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其实是强调自己和自己比,做最好的自己。确实,没有谁能够称得上“最好”,能够使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江伟老师分享的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也是立德树人的导向。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一个只是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很难用知识去弥补。”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到知行合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担了重要的教育使命,是伟大的筑梦者。教师是辛苦的,但拥有高尚情操的老师,注定是与学生共同成长,一定也是快乐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库里孜拉老师分享的是《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主线,是亲情、是爱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诚实,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风筝,无论它意味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勒白尔老师分享《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50问》。本书结合新课程理念和教改的要求,从实践中收集一线教师备感困惑的问题,并精心分类整理,从“教材、学生和教学方式”三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详细解答,指导教师既研究教材和教法,也研究教育思想,既研究教师的教,也研究学生的学,使广大教师在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高效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杓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目前学校的数学教师们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对数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希望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科的本质,一切都要集中在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上。做学科研究的专家,做学科设计的专家,用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像专家一样去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是心灵的美容,是智慧的源泉,是生命的化妆。读书是教师知识和精神的源头,教师需要背靠着阅读这棵精神大树,呼吸新鲜的空气、汲取最富足的养分。此次活动,让老师们收获了知识,启迪了思维,拓宽了视野,感受到了阅读的美好和力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热爱阅读的老师们会继续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