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旅——摩洛哥(之二)

勇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马拉喀什——红色</b></p> 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需要坐火车,就跟从穆罕默德机场去市区一样,不过马拉喀什的火车站可比卡萨布兰卡的火车站漂亮很多。 这是卡萨布兰卡的火车站,你可能收这个好看,所谓见仁见智吧。 我们最后回到卡市时就住在这个火车站旁边的酒店里,方便坐火车去机场,总体感觉人很少,跟广州火车站的人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不要以为火车就跟我们现在的复兴号一样宽敞、整洁、现代,我估计比我们绿皮火车先进些,跟我们的复兴号却差很远。不信你瞧。 <p class="ql-block">不过人的基本素质要比国内高,至少没遇到旁若无人大声打电话,一路不停的做生意,好像全世界的生意都由他控制一样的鸟人。就在这个美篇写就的前几天,我去汕头出差,车厢里就有这么一位哥们儿,<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在给大家免费表演做生意,得意的太直白!</span>我借故上厕所瞅了一眼这孙子,感觉单挑收拾他没问题后,实在忍不住时大声呵斥:小点声不行吗?过分!结果很奏效,原来他会小声打电话。后面还在打,但是分呗降低了很多,我能接受了,难为他了,全世界的生意让一个人做,上哪说理去?!</p> 过道很窄,我们两个大箱子不能放在过道里,否则,就是一箱当关,万夫莫开,谁也别想过,哪怕你是穆罕默德六世也白给。 既然是好色之旅,马拉喀什,就代表:红色,因为在阿拉伯语中,马拉喀什就是:红色的意思。因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现在老城建筑也以赭红色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城,曾被称为摩洛哥城,摩洛哥的国名就是从这一称呼演变而来。必须要说的是,在摩洛哥,中国人很受欢迎,马路上经常有人热情的跟我们对暗号:泥浩,或者:Chinese,泥浩。我们也越来越熟练的回答:泥浩。 出了火车站就眼前一亮,感觉大街干净了很多,马路上的车也好了很多,车内也整洁了很多,这些都是跟卡萨布兰卡比较来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就是从这里来的。 就感觉马市(马拉喀什,下同)比卡市(卡萨布兰卡,下同)有钱、更讲卫生。沿街的红房子和满大街法国车(雪佛兰、标志等,几乎没看到中国车,乡亲们,赶紧去开辟市场吧)为主的干净车子以及精神饱满的路人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异国风情,心想此行值了。一出火车站就看到这位慈祥的大爷,不知是否名人?还是人名? 老城区在阿拉伯语中,叫:麦地那,马拉喀什的麦地那,1985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是摩洛哥继非斯后的第二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一般认为早期的世界文化遗产质量更好)。马拉喀什始建于公元1062年,曾三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 法国人占领后,为了不和穆斯林文化发生冲突,就在老城旁边建了个欧洲风情的新城,这样做的目的是新城可以任意地实现现代化,而老城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我就一阵心绞痛,我们的先人怎么连这点智慧都没有呢?如果不把北京城老城区破坏掉,如果能接纳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建议,我们将拥有多么数量浩大、设计精湛、制作上乘的震惊世界的古代建筑,不仅为我们带来逢人便讲的骄傲和自豪,更能给北京人民带来世代相传、无穷无尽的财富啊。除了北京,还有西安、南京、以及遍布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古建筑啊,造孽啊,我的心在流血,一直在流,止血药也止不住......</p> 这就是麦地那的风采,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商品,赶脚进了义乌,有木有?不过摩洛哥人爱好艺术,可以不精致,但不能不艺术——这是我12天的总结。哪怕是东西的摆放、罗列,都从骨子里透着那么艺术。所以,不是我媚外,总体感觉,摩洛哥人的人均素质,要高过如今的大唐。 满大街的络腮胡子一个比一个帅,围巾大妈却大致如新疆、西藏,婚前尚可欣赏,婚后形体粗放,再无起伏,偶遇玲珑身材者,造化不浅。 我们曾经问过一个店老板,因为他自己说去过中国,也去过义乌,我们说你这些东西都是义乌来的吧?不不不,连忙否认。 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却不会让人感觉凌乱,井然有序,透着艺术味道。 摩洛哥人的英语差到什么程度,想起第一天到卡萨布兰卡,因为酒店里真的没有拖鞋,不管是一次性的,还是反复用的,都没有,晚餐后只好去买拖鞋,我在记忆的仓库里终于找到拖鞋的英语,连续问了三个店,基本都没听懂,却一贯的热情,熟练的说:泥浩。给我拿出袜子、运动鞋,就是不拿拖鞋,最后没办法,我打开有道词典,直接用阿拉伯语告诉他们,才告诉我,他们店压根就没有,连续三个杂货店,差不多如广州的士多店吧,规模还不算小,竟然没拖鞋卖,直接颠覆我三观。 这大概就是一千零一夜中传说的阿拉丁神灯了。来之前的攻略里言之凿凿的告诉我们,在摩洛哥,可以拦腰砍价,砍到1/3也有可能,但自从在卡市跟出租车砍价遇阻后,我们砍价的信心日渐衰微。后来在小商品采购中的砍价也基本让我们的砍价政策全军覆没。最要命的是,他们给一个价格,我们砍完之后,他们不还价,从不还价,就跟我们遇到了犟种一样,而这样的犟种在这里比比皆是,结果自然是我们悻悻而去,他们惋惜摇头。所以,生意做的不好,我准备下次有时间,来这里办个培训班,教他们如何还价,然后客人再讨一个价,他们再还一个价,就接近双方的心理预期了,还有,等客人扭头走的时候,你要赶紧追啊,就像追赌气的女朋友一样,可我们几次假装走,都没有等来疾步追赶的阿拉伯人。他们太需要培训了。这如果在广州,那整个戏码会演绎的流畅、自然、逼真、舒坦。 麦地那逛的差不多了,我们下一站就是阿里班约瑟夫神学院<br>(Ali Ben Youssef Madrasa),就在麦地那里面,门不大,也不起眼,进去就是一个院子,如同我们国内一些老房子的天井,不过这个天井更大,更敞亮,其他房子都围绕这个天井而建。 本约瑟夫神学院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北非地区规模最大的学习古兰经的神学院。其建筑以装饰雕刻华丽,精致无与伦比著称,它也是摩洛哥建筑的瑰宝。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 神学院的设计与雕刻艺术绝对是伊斯兰艺术的集大成。古兰经学校于14世纪初由摩洛哥的君主阿布·哈桑(Abu el Hassan)创立。直到1570年萨阿德王朝统治时期才进行扩建和重新装修,成为北非最大的古兰经学校。它能够同时容纳900名学生,食宿由国家提供,但是需要学生自己烹煮。1960年改造成博物馆,自1999年翻新以来,一直是马拉喀什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仔细看,每一个花纹都是工匠们一刀一刀雕刻的,我都替他们发愁,如此大的工程,没有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愚公移山的毅力,难以想象。 修女的美丽和自然,无需雕琢,却是浑然天成。谁说她是修女啊?我没问她,她也没告诉我。 看到不少人把孩子跨在脖子上,这是他们遛孩子的一种方式吧?看来,络腮胡子和跨脖子,是小家的标配。 <p class="ql-block">拍到两张满意的人文,这家伙有点小得意!</p> 哪怕是小巷里一个窗子,也能让你体味到艺术的感染力。生活可以不富裕,但不能不艺术。 马拉喀什博物馆(Museum of Marrakesh)门口,暖暖的斜阳伴着咖啡在歇脚。如果你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随处可见美的存在。 哪怕是咖啡店里墙上的摆设,也在提醒你,这是在摩洛哥,在马拉喀什,藏不住的艺术韵味。 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位于当地的一座美丽的宫殿之内。最初是摩洛哥阿拉伯王朝的一位贵族家族的住所。在1997年该建筑被改造成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内的展品十分丰富,包括雕塑、绘画、摄影、书籍等,十分适合文艺爱好者光顾。我对其中的绘画尤其感兴趣。 这里定期会举办特色的展览活动,而且内部配备休息区和咖啡厅,设施齐全。建筑风格特色明显,马赛克的基调和喷泉交相辉映,景色迷人。 <p class="ql-block">看着有点面熟,这不是小时候蒸馒头用的锅盖吗?这么多年到处找,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p> 一匹沉思的马,在想念远在他方的母马?还是思考马生? 是在街舞?还是拿着灭火器和吸烟做斗争? 是在彩排?还是举行什么典礼? 这些看不懂的艺术,把我这个刚刚洗脚上田两天半的农民心灵彻底洗涤,如同吃一只冰激凌。 <p class="ql-block">阿拉丁的神灯,述说着一千零一夜的连环故事。</p> 公主的背包,不经意透出富贵和奢华。 即便打碎了,也是艺术的姿态 没想到红军还有一支国际小分队,活动在北非的深山里。 这屋顶的设计,让我想起豪车的全景天窗,其实就是一个加钱的理由,买回来就用过一次,是销售人员给我们展示时用过。 两个全副武装的女性在阳光下细语,到后面我才发现,鬼佬是多么的喜欢晒太阳,生怕晒不黑。 把盘子里的佳肴吃到光盘行动,就躲进屋里进行下一个享受 抽象的画作,必须在刚画完就问作者的中心思想,否则,时间一长,就没有人知道真正含义了,因为作者也忘了。 博物馆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品和文物,涵盖了摩洛哥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传统的摩洛哥手工艺品、珠宝、织物、陶瓷、木雕和金属工艺品等。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文献和照片展示了摩洛哥的历史和人文景观。 <p class="ql-block">中庭大殿高大宏伟,马赛克花纹是其特色,如同北京故宫里的中国红。</p> 各种不同的刀。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庭的打卡点,新人可以在这里拍一张规矩的证件照,起名为: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庭的总体观。</p> 陶瓷,我们不缺,他们的特色是不能容忍没有彩绘的。 各种佩戴饰品。 炉灶和煮茶的器皿 如果认真研究,这里可以对摩洛哥的历史、沿革、文化、艺术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这种画风,类似于我们的水彩 这一幅,最有特色,摩洛哥特色,一双明亮的眼睛,背后是一张迷人的脸?严肃的脸?有趣的脸?总之,是神秘,神秘就带来好奇,带来无尽的可能和愿望。 他们的画作喜欢明亮的冷暖对比颜色,所以,我说摩洛哥人好色,名不虚传。 胡须是男人永远的追求,无论年龄多大 神秘则是女人温柔的武器 这样的设计,你会想到洗手间吗?在国内会,在这里,不应该 <p class="ql-block">从中庭往小门里走,房间套着房间,有不少惊喜等着你</p> 又是熟悉的蓝、黄对比 表现的是脸,表达的是心 想起阿凡提来,有木有?应该是天方夜谭吧 这种风格,却类似速写 无论从房顶,到壁画,到地板,都不能空白,都是艺术的一部分 直接在毛坯房墙壁上的这一幅,却让人想起油画。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都类似油画,比如一个人,远远的接触,很好,长期生活在一起,就是粗糙的色块,没有任何美感。 从博物馆出来,太阳已经下到山的那一边,留下纯色的红房子 和两个黑白分明的游览姑娘,她们是有意为之?白人穿黑衣,黑人穿白衣。发朋友圈时,眼尖的朋友说黑衣女孩的肚子大了,我说这事跟我无关,向毛主席保证。 黑白分明远没有结束,这里还有一对。 这种小店门口的歇脚咖啡,我想应该源自法国人吧 继续在麦地那晃。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花白胡子,和搞不清是热还是冷的穿着。检查一下钱包里还有多少迪拉姆。这让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电子支付,身无分文却可以衣食无忧,着实方便,可以笑看迪拉姆了。 我认为,旅游,如果没有人文,就会显得枯燥、干瘪,没有生机,不完整,不全面。类似这位大叔,伊斯兰装扮,饱经沧桑,笑看人生。不过没笑。 没搞懂这些是干什么用的,化妆舞会上的面具? 这兄弟在想:我的迪拉姆究竟放在哪个钱包里? <div><br></div><div>走着走着,就豁然开朗起来,是一片空地,到处都是货摊,一个超级大卖场,露天的。原来,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德吉玛广场了。</div> 德吉玛广场(Jemaa el-Fnaa),全球唯一还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广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夜市,整个非洲最繁忙的广场。 说它是马拉喀什人生活的缩影,我没意见,一点也不为过。在这能看到马拉喀什文化的千姿百态。天方夜谭的发祥地。 广场上人头攒动,货摊上都支着太阳伞。商品琳琅满目,成千上万,不过大都是日用品,没有太昂贵的。远处的酒楼里,早有人提前占好位置,喝着咖啡,等待夜幕降临,欣赏德吉玛广场夜晚的风姿。 搞音乐的,耍蛇的,在手上绘画的,各种技艺,各种机灵。三个搞音乐的,可不怎么友好,不许拍照,于是我便用手机录视频,假装无视他们的存在,先从远处录过来,等他们不留意,就录进去了,最重要的,他们的音乐是我视频的背景音乐,这就齐了。 看视频,可以对的德吉玛广场有一个立体的感受 动态之后是静态的全景图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经历了此行最扎心的事情。儿子女朋友看到手绘很漂亮,而且标价也不高:25迪拉姆(注:按照当下汇率,1迪拉姆=0.72人民币,我们就简化为打七折,这样好算),也想到了怕上当,反复强调了几次是25迪拉姆,是的,确认无误,才开始画。等画完,那个女人却改口,说是250迪拉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没办法,给了她50迪拉姆。这是事后听他们两说的,我不在场。这给我们本来对马市不错的印象狠狠的泼了一桶墨。算了,就不骂娘了吧。这狗日的。虽然50迪拉姆也不贵,但这不是价钱的问题,欺骗是不能容忍的。这给泥浩的人们何等拔凉的刺激啊!</p> 当然,好商还是多数,这里依然有人跟我们对暗号:泥浩。 这让我想起一首著名的歌,一个女歌手唱的,叫什么集市来的? 像这位大爷,应该不会把25当成250来要吧,真是他妈的二百五。 蓝天下的红房子,马拉喀什的特色,色调鲜明,对比确切。 这哥们儿一定是遇到了中国男人最常遇到的问题:女友(老婆?情人?小三?鬼知道)看上的东西,可迪拉姆缺货,又不敢抗旨,你看这一脸的愁云,难解难消。 我们没有去等到夜幕降临再欣赏德吉玛广场的夜晚风姿,急着去吃我们的中国餐了,也是弥补年夜饭没有吃到中国餐的缺憾。再见了,德吉玛。 红房子的小巷里,一位身穿长袍的伊斯兰兄弟。 回麦地那深处的住处,叫:Raid的房子,经儿子解释,搞清楚了Raid和Dar的区别,前者是摩洛哥传统的庭院,有一个中庭,呈回字形结构,而Dar是摩洛哥民宿,没有中庭。我们在马市和菲斯住的都是Raid,而在舍夫沙万和艾西拉住的是Dar。详情见我后续的:摩洛哥食住行。 这就是我们在马市的Raid,所到之处,我们看到摩洛哥的大门都会古香古色,风格各异,都透着艺术和灵气。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Raid的名字,至于里面是何等惊喜震撼,请到后续的《摩洛哥食住行》中寻找。(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