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话 年 俗

善缘

<p class="ql-block">  “年”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年”最初是指庄稼的一个成长周期,即“年成”或“收成”。</p> <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年除夕都会出来伤人畜。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逢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以此来驱赶“年”兽。从此,这种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是,“年”是吉祥兽,能给人类带来四季好运、五谷丰登;而夕是古代传说的怪兽,每年腊月底出现在人类群落周围,吃人、毁坏村庄。夕被天神“年”所克制,年在腊月最后一天子时正中除掉了夕,因此腊月最后一日叫除夕,新的日子就叫新年。</p> <p class="ql-block">  追根溯源不管怎么说,过年已成为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民族特色浓郁,气氛<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隆重而热烈,</span>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年俗,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节,是三年新冠疫情过后的第一个春节。这个年,少了许多人们不情愿接受的疫情管控和限制措施,回归了诸多释放年俗的自由空间,人们在奔放中遵规守俗,祭神拜祖,走亲访友,欢渡新年,构成了不同地区的年俗文化,旨在虔诚祈福甲辰龙年能有新收获、新收成、新进步。</p> <p class="ql-block">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山西晋城地区的年俗还挺多,因此有“小孩过年高兴,大人过年忙活”的说法。匆匆忙忙中,过完了今年的春节,现已进入农历二月,一切皆回归常态。这也是我正式退休之年的第一个春节,亲身感受体会品尝到了年俗中的“年味”以及中华五千年浓郁的亲情孝道文化,可谓天地有节,风雅中华。</p> <p class="ql-block">  定年餐。我们家姊妹5个,10几口人在家吃饭也不太方便,所以每年基本上在十月份就要选择好预定好过年的团圆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时间晚了百姓口碑较好的酒店就订不上包间了,只能在大厅里就餐,餐费标准一般在1000元左右,</span>以保证过年的团圆喜庆氛围。</p> <p class="ql-block">  备神品。我们这里多数家庭信奉的是佛教,过年要提前准备敬神用品,用五色纸叠“布匹”,用锡铂纸捏“银两”,用黄金纸叠“元宝”,用黄纸叠“香纸”,原则上每处住房都得准备一份,用于正月初一早晨集中烧香敬神,心愿是祈福新的一年家中万事顺遂!吉祥平安!!多数家庭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今年老母亲元旦前就准备好了这些用品,足足整了5个尼龙袋。</p> <p class="ql-block">  扫屋子,也叫扫尘。进入腊月就可打扫房间、擦玻璃、清理房间犄角旮旯的卫生死角,清洗沙发罩、窗帘、门帘、被褥,清理家里的废旧杂物。一般高层住宅都请家政代劳,清洗、清理得自己干。腊月二十三小年过后,再购买点新春生肖吉祥挂件,窗花等新春饰品,条件好的还要采购点鲜花摆放,营造下节日氛围,这叫喜迎新春,迎春接福。</p> <p class="ql-block">  购新衣。按传统习惯家里人过年都要准备新衣服,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必备。尽管平时大家穿的都是新的,但过年仍要有新衣服,在正月初一穿上,这样才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仪式感,提升精气神,据传能带来好运。现在虽不是缺衣少食的年代,但仍祈求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爱人早早就在网上为两个孙子选购了衣服、裤子、袜子和新鞋。小妹妹每年都为老母亲准备新衣,一年一身,今年在母亲的极力反对声中,也仍购买了少而精的过年新衣。</span></p> <p class="ql-block">  祭灶爷。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我们这里这一天,一般家家都要买3个或5个火烧,少许芝麻糖棒,晚上祭祀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工作,初一返回家中。祭灶常贴的一幅对联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span>意思是希望灶王上天后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讲点人间的好事,以博得天上神仙欢心,待到新年来临时多降吉祥喜事给人间。</p> <p class="ql-block">  蹲蒸锅。我国起源于农耕社会,过去“蹲蒸锅”是年尾的盛举,那面里糅杂着“亲朋邻里一家亲”,蒸腾着“家”的烟火。现在虽然简化了许多,但是比较传统的家庭,过年仍然要简单蒸个枣山(枣山年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枣花和</span>人口馍(口礼馍)。枣山和小枣花用于除夕摆供敬神,老人说,家里的靠山不能倒。人口馍要家里每人一个,还要多蒸出一个,馍里放着红枣,其中在一个馍里放着红枣和硬币,用于正月初七“人日”早餐食用,看家人谁的运气好,能吃到带硬币的馍。枣山通常要在二月二龙抬头日,泡在早餐油茶中吃掉。我们家一直延续这样的习俗,腊月二十八了,爱人还要蹲蒸锅,寓意蒸蒸日上,人丁兴旺,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  坐油锅。腊月二十八、九家里还要坐油锅,用小麦面炸一些油花、油伞、油圪麻、红薯丸等油食,用于敬神以及招待过年来访的亲戚和客人。据说,神仙喜欢吃这些传统油食。随着现代食品的多姿多彩,传统油食已被各种小食品所取代,主要是炸油食包含有一定技术含量,年轻人都不会,也不敢坐油锅。我们家今年就没有再炸油食,而是购买了些小食品。</p> <p class="ql-block">  买年货。腊月二十五之后,家家都要备些年货,主要是干果、糖果、水果、蔬菜、鸡鸭鱼肉、烟、酒等,保证过年丰衣足食。尽管春节期间超市正常营业,但备年货的习俗仍然经久不息,各大超市人头攒动,煕熙攘攘。今年我买了两家酒店的春节大礼包,半成品速食,冰箱冷藏里放也放不下,还美其名曰,年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  压岁钱,也叫压祟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压岁钱</span>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希望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过年依惯例姐妹们都要据自家条件酌情给老母亲点过年钱,我也要给老母亲备点发压岁的钱,让老人高兴。在我们这里,发放标准晚辈<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般是</span>每人100或200元,新婚的外甥、外甥女新人钱一般是500或1000元。</p> <p class="ql-block">  贴春联。我家就很注重贴春联,因为老父亲很讲究,不仅要求旧联要撕干净,浆糊刷的要到位,而且内容还要好,两头要贴火金纸,确实也好看。受父辈影响,每年我要贴三处春联,分别是乡村老家、母亲居住家、我的居住地,不仅要贴到位,而且要让老母亲满意。大都在年三十上午张贴,每年我都得早准备,早下手。</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六回南村镇北西村老家贴对联。儿时过年,在院中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隆起“</span>蒸火”,年初一先放3个出门炮,然后穿着新衣,围着火堆放鞭炮,印象中每年都会下大雪,此情此景勾起了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p> <p class="ql-block">  包饺子。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我们的习惯,年夜饭是在家包饺子吃。老人讲,包饺子是要包住福禄寿喜,包住好运气,保全家人平安健康幸福。今年我亲自下厨,炒了6个菜,包的羊肉饺子,烩了一锅菜汤,俗称里外肉兑汤饺子。俩孙子大的4周岁,小的2周岁,一齐闹腾得大家就一块坐不下来,饭吃的参差不齐,但挺热闹,搞得楼下邻居也不安身,敲门让轻点声。</p> <p class="ql-block">  祭祖先。怎么操作,过去都是老妈干的事,自己从未问过。今年老妈已跨90岁,有点力不从心,所以这些习俗就由我代劳。年三十晚上要摆上牌位,在家烧上香开门,愿意祖先回家过年,初一至初五五天,每顿饭要给祖先献点,并要烧香,到正月十六早晨要捏点银两,到住房外大路边,烧香和银两,送祖先各回各家,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包涵了对已故亲人的尊敬和怀念吧!</p> <p class="ql-block">  摆供桌。年夜饭后,春节晚会开始前,还得在神位桌子上,摆上枣山、枣花,6盘水果,6盘供品以及献老爷的小食品敬神。除此之外在灶爷处、门神处、供桌下也得摆上供品,以便初一早起敬神拜佛,祈福全家人新年大吉大利。</p> <p class="ql-block">  敬家神。我们这里传统家庭,正月初一早起要献老爷,许心愿,上“银两”和“布匹”,敬家神。做生意的商人、企业家有的还要到庙上烧香拜佛,希望新年财源广进!阖家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全家福。正月初一中午,午餐准备都比较丰盛,是全家人团圆聚餐。今年我准备了10个菜,主食是大米,有饮料、有水果。午餐后照了“全家福”,四世同堂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充满了年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老妈与大孙子。</p> <p class="ql-block">  老妈与小孙子。</p> <p class="ql-block">  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回娘家。正月初二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拜年。九点开车送爱人回娘家拜年团圆。十点回来后,陪老妈与出嫁的4个姑娘、女婿在酒店聚餐,大厅里满满当当,一桌挨一桌,大家相聚在一起,共享这新春美好时刻,煞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  走亲戚。从正月初三开始,老娘后、小娘后以及伯伯、叔叔家都要去走一走,见个面,拜个年。记忆中初三是姑姑、姨姨,初四是舅舅。初五叫破五,一般不走亲访友,初六把剩余的亲戚走一下,你来我往,互致新春问候,进一步增进情亲和友情。</p> <p class="ql-block">  逛庙会。过去叫庙会,現在叫灯会。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地都有灯会和社火,大多在春节前就搭好了灯展。春节要么举家,要么好友相聚都要观下灯展。现在也兴旅游过年,趁假日休闲,一般正月初二就外出旅游过年了。儿子、儿媳及孙子今年就坐高铁直达南京过年了,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  大姐、大妹和小妹陪着老母亲高平苏庄喜镇看灯展。</p> <p class="ql-block">  看演出。市歌舞剧院的周末惠民演出,也是节日消遣的好地方。男声独唱《再见了大别山》</p> <p class="ql-block">  电吹管联奏《我是一个兵》</p> <p class="ql-block">  歌曲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p> <p class="ql-block">  男女生对唱《相亲相爱不分离》</p> <p class="ql-block">  电子琴合奏《步步高》</p> <p class="ql-block">  街头灯展“贴春联”。</p> <p class="ql-block">  街头灯展“逛庙会”。</p> <p class="ql-block">  市区装点一新的街头“龙凤雕塑”,在灯光的映衬下,纷外妖娆美丽,不断变化着身姿和颜色,引人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  橘红色。</p> <p class="ql-block">  紫薇色。</p> <p class="ql-block">  金灿灿。</p> <p class="ql-block">  主街道上灯光璀璨。</p> <p class="ql-block">  红红火火过年,虽年年花一样,但岁岁人不同,愿一年更比一年好!愿迎春花开,万物复苏,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明天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