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唐)(上)——读史点记(《纲鉴易知录》之四八八)

水之流

<p class="ql-block">  有为入公门,</p><p class="ql-block"> 党争难全身。</p><p class="ql-block"> 好恶多怨恨,</p><p class="ql-block"> 荣辱透人心。</p><p class="ql-block"> (“李德裕”: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787至850,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至武宗朝,再次入相,期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宣宗即位后,因位高权重遭忌被先后贬为潮州司马、崖州司户;病逝,懿宗时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李德裕与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历代对其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梁启超将其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之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朱熹:“德裕所言虽以利害言,然意却全在为国;僧孺所言虽义,然意却全济其己私。且德裕既受其降矣,虽义有未安,也须别做置处。乃缚送悉怛谋,使之恣其杀戮,果何为也!”胡三省:“牛僧孺患失之心重,李德裕进取之心锐,所谓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相关轶事典故有牛李党争、语惭武相、翰林三俊、丹扆六箴、智破妖言、反对李训、父子同命、谏君崇道、辞让官爵、威慑宣宗、命食万羊、八百孤寒、智断疑案等)</p><p class="ql-block"> (“有为入公门”、“党争难全身”:翰林学士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因中书舍人李宗闵曾在对策中讥讽过他的父亲而对其十分忌恨;而李宗敏又因为与翰林学士元稹争夺得到提拔使用的机会产生矛盾。右补阙杨汝士与吏部侍郎钱徽掌管科举考试,西川节度史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分别写信推荐其看重的进士;等到张榜时,两人推荐的进士都落选,可是郑覃的弟弟郑朗、裴度的儿子裴撰、李宗闵的女婿苏巢、杨汝士的是弟弟杨殷士却都入选。段文昌对穆宗说:“今年科考考试礼部太不公正,都是凭着各种关系来疏通关节才得以录取的。”穆宗问诸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也都认为是这样;于是穆宗命令重新考试,罢黜郑朗等十人,并于穆宗长庆元年即821夏四月将钱徽、李宗闵贬为边远州郡刺史,杨汝士贬为开江——今四川开县令。有人劝钱徽将段文昌、李绅两人书信奉上,皇上一定会醒悟;钱徽说:“假如做到问心无愧,不论得失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还要去揭发人家的私信,这哪里是君子的行为呢!”便将信取出焚掉,博得当时很多人称赞。从此,李德裕、李宗闵各自聚集朋党,互相倾轧,持续了近四十年。长庆三年即823春三月,穆宗任命自己厚待的户部侍郎牛僧孺为同平章事;当时牛僧孺、李德裕都有希望入朝为相。李德裕出任浙西观察使八年没有得到升迁,认为这次是同平章事李逢吉在排挤自己而引荐了牛僧孺,从此怨愤更深了。敬宗游乐巡幸毫无节制,亲昵小人,每月临朝听政不超过三次,大臣都难以见到他。敬宗宝历元年即825二月,浙西观察室李德裕进献《丹扆六箴》,即一是《宵衣箴》,规劝其上朝不要太少、太晚;二是《正服箴》,规劝其服饰要符合礼法;三是《罢献箴》,规劝其不要一心征求奇珍异宝;四是《纳诲箴》,规劝其不要辱弄、抛弃忠直的规谏;五是《辨邪箴》,规劝其不要信任围着自己团团转的奸佞小人;六是《防微箴》,规劝其不要轻易地外出游玩。敬宗下诏,委婉地予以回答。文宗征调李德裕为兵部侍郎,裴度则推举他做宰相;而李宗闵得到宦官的支持,便于文宗太和三年即829秋八月被任命为同平章事。李宗闵憎恨李德裕危及自己,将他调出朝廷,赴任华州。太和四年即830春正月,文宗任命牛僧孺为同平章事;李宗闵引荐牛僧孺担任宰相,联合起来排斥李德裕及其党羽,渐渐地斥逐他们。同年冬十月,文宗任命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蜀地自从南诏入侵,残破凋敝。李德裕赴任后,修建筹边楼,绘制地图,南到南诏境内、西至吐蕃;每天召见军中熟悉边事的老兵,询问山川、地势、城镇以及道路的险易、宽狭、远近等事,不到一个月就完全熟悉,好像曾亲临其境一样;训练士兵,修建城堡,储备粮草,防守边疆,蜀地才开始安定下来。太和五年即831夏五月,李德裕向南索要被掠去的百姓四千人。同年秋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率维州——治薛城今四川茂汶薛城镇请求归降,并率部众投奔成都;李德裕派兵占据维州,并将具体情况上奏。事情下达到尚书省,召集百官商议,人们都请求按照李德裕的计策行事;牛僧孺却认为不行,文宗便下诏李德裕将维州和悉怛谋及部众全部归还吐蕃。悉怛谋等全部杀死在边境上,极为惨酷;李德裕因此更加怨恨牛僧孺。西川监军王践言入朝任枢密使,多次对文宗说:“将投降的悉怛谋捆上送回吐蕃,令其人心大快,以后便不会有人归降了,这实在不是个好办法。”文宗也很后悔,埋怨牛僧孺的失策;牛僧孺心中不安,多次上表请求罢官,于同年十二月被罢为淮南——治扬州城今江苏扬州节度使。太和六年即832冬十二月,文宗任命李德裕为兵部尚书。当初,李宗闵与李德裕有矛盾;后来李德裕自西川被征入朝,文宗十分看重并且厚待他,朝夕相伴并任为宰相。李宗闵千万百计从中阻拦却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十分忧虑;京兆尹杜悰对他说:“李德裕擅长文学,但却不是科举出身,他自己也常常为此恨恨不已。如果能让他掌管科举,就可以平服他一向的遗憾了!”李宗闵说:“再想一个其他的办法。”杜悰说:“不行的话就任用他为御使大夫。”李宗闵说:“可以了。”杜悰告诉李德裕,李德裕喜极而泣,连连请求转达对李宗闵的感谢;李宗闵又与给事中杨虞卿商量此事,最终半途而废。太和七年即833春二月,文宗任命李德裕为同平章事。李德裕入朝谢恩,文宗与他讨论有关朋党之事;当时给事中杨虞卿和从兄中书舍人杨汝士等人善于拉帮结党,巴结权贵,文宗十分厌恶,因此与李德裕谈及此事,李德裕趁机排挤他所不喜欢的人。后来有一天,文宗又谈及朋党之事,李宗闵说:“我一向了解,因此杨虞卿这些人我一直不给好的官职。”李德裕说:“给事中、中书舍人还不是好的官职,那什么才是?”李宗闵大惊失色。当初,李宗闵厌恶郑覃多次在朝中谈论政事,上奏罢免了他的侍讲学士职位。文宗从容地对宰相说:“殷侑精通经学,水平接近郑覃。”李宗闵说:“郑覃和殷侑的经学水平固然值得称道,但对政事的议论却不足听取。”李德裕说:“郑覃、殷侑的议论,别人不想听,只是陛下想听,真是国家的大幸。”同年夏六月,朝廷宣布诏命,提升郑覃为御史大夫。李宗闵对枢密使崔谭峻说:“事情都由皇上决定,还要中书省有什么用!”崔潭峻说:“已经做了八年天子,可以听任他自行决断政事了!”李宗闵神情忧惧地不再说话。李宗闵被罢官。文宗对近年来的文士不通晓经学十分忧虑,同平章事李德裕请求依照杨绾的建议停止进士考试诗赋,又说:“当年,玄宗以临淄王的身份平定宫内叛乱,因而疑猜宗室不让其出宫任职。有人议论说这是紧闭骨肉宗亲,有伤人伦。天宝末年、建中初年,宗室都成为安禄山和朱泚案板上的鱼肉,就是因为都聚在宫中的缘故啊。您如果确实能令年龄大而且关系较远的宗亲出宫,并授予他们诸州长官的职位,让其携带男女眷属出外婚嫁,就可以使百年以来的敝法一下子废掉,天下人谁会不感到欢欣鼓舞呢!”文宗说:“这件事,很久以来我就知道其弊端。如今,诸王当中怎么能说一个德才兼备的都没有呢,只是还没有下决心实行罢了。”同年八月,文宗下诏进士停止考试诗赋;但诏命诸王出宫之事,终因没有商定授予什么官职而作罢。同年冬十二月,文宗中风不能说话。王守澄推荐右神策判官郑注,文宗吃了他配的药,非常灵验,于是得到宠信;文宗的神智却日益模糊,不能恢复到从前。当初,李仲言被流放象州——治阳寿今广西象州,遇到大赦,回到东都;适逢留守李逢吉想再次入朝为相,李仲言自己说他与郑注很友善,李逢吉便通过李仲言重金贿赂。郑注引荐李仲言见到王守澄,王守澄将其推荐给文宗,文宗见到李仲言非常高兴,想任命他为谏官安置在翰林院;李德裕认为不行,文宗说:“是李逢吉推荐的,我不想食言。”李德裕说:“李逢吉身为宰相,却去引荐奸邪误国,也是有罪之人。”文宗说:“那么就改授其他的官职。”李德裕说:“也不行。”文宗转向王涯,王涯说:“可以。”李德裕却在一旁挥手制止他,文宗转身时恰好看到便不高兴地做罢了。李仲言和郑注都很讨厌李德裕,看到李宗闵和李德裕两人相互敌对,便引荐李宗闵以对抗李德裕。太和八年即834冬十月,文宗任命李宗闵为同平章事,李德裕被罢免为山南西道——治兴元节度使;任命李仲言为翰林侍读学士,不久改名李训。文宗任命李德裕为兵部尚书;这是李德裕面见文宗请求留任京城的缘故。李宗闵说李德裕出行的诏命已经颁行,不应听其自便;同年十一月,文宗下诏仍命李德裕出镇浙西。当时,李德裕、李宗闵各自纠集朋党支持声援自己,文宗对此很忧虑,常常叹息:“除掉河北的叛贼容易,除掉朝中的朋党很难。”太和九年即835夏四月,文宗任命李德裕为宾客分司。文宗任命贾餗为同平章事;贾餗情褊狭,急躁而轻率,与李德裕有矛盾,却和李宗闵、郑注很要好。文宗将李德裕贬为袁州——治宜春今江西宜春长史。开成五年即840春九月,武宗任命李德裕为同平章事;当初,武宗得到册立并不是宰相的意思,因此杨嗣复、李珏相继被罢免,而用李德裕为相。李德裕入朝谢恩并说道:“治理天下,达到大治的关键,在于区别大臣的奸邪与忠正。邪正如同水火,不能相容。忠正的人指斥奸邪之人为奸佞,奸邪的人也指斥忠直之人为奸佞,作为君主很难辨别。我认为,正人君子就好比松柏一样卓然挺立,不需要依靠其他的东西;奸邪小人就好比藤萝,不依靠其他东西就不能站立。因此,正人君子一心辅佐君主,而奸佞小人则竞相结为朋党。先帝对朋党造成的祸害体会很深,但所任用的还是免不了都是拉帮结党之人,实在是由于决心不够坚定,因此奸佞小人得以趁虚而入。宰相不可能人人都是忠正善良之辈,有的做了欺骗君主之事,于是君主心中疑虑,便向身边的小人询问了解其执政情况。比如德宗末年,所信任的只有裴延龄这类的人,宰相不过签署一下诏命而已,这就是政事日益混乱的原因。如果您真的能谨慎地选择贤能之人担任宰相,发现欺骗君主的奸佞便立即将其贬斥,经常做到全部由中书省掌管政事,推心置腹,唯一重任,坚定不移,那么还用担心天下会不安定吗!”又说:“先帝在大臣面前拘于行迹,大臣犯了小错都容忍不言,这样日积月累,以致酿成灾祸。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希望您能引以为戒!大臣如果有了过错,您应该当面责问;对于小错则应容许其改正,犯下大罪则应加以谴责或诛杀。只有这样,君臣之间才不会产生嫌隙而相互猜疑了。”武宗嘉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内谒者监仇士良请求根据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官品授予儿子千牛之官职;给事中李中敏批示:“按照开府仪同三司的官品理应授予其子官职,但是宦官哪会有儿子?”仇士良十分羞愧愤怒。李德裕也因为李中敏是杨嗣复一党,很憎恨他,于同年冬十一月使其出任婺州——治金华今浙江金华刺史)</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