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儿,你慢些走

车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1年,云南诗人李鉴尧到西双版纳采风,创作了一组《西双版纳诗抄》,在1962年2月号《边疆文艺》上发表。《马儿啊,你慢些走》是其中的一首。北京战友文工团作曲家生茂看到这首诗后,情不自禁地为它谱了曲,并交交给该团女高音歌手马玉涛演唱,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歌声中,在欢快明亮的旋律引导下,人们似乎听到了敲碎林中小路寂静的马铃声声,听到了路旁小溪拨动琴弦叮咚的演奏;歌声中,人们似乎看到浸透了油的万亩良田好像是用黄金铺就,看到了美丽的姑娘正在吊脚楼前刺绣……诗情画意的歌词,明亮欢快的旋律,充满了温馨浪漫的画面感,再加上马玉涛深情无限的演唱,《马儿啊,你慢些走》不仅展现了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还把中国人民对祖国社会主义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和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表达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让这首歌像长了翅膀一样,一夜间就响彻了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首带有些许小资情调的歌曲打破了以往红歌铿锵有力的传统创作模式,充分展现了歌曲抒情的魅力,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马玉涛也唱出了只属于她自己的、他人无法模仿的风格,这让听惯了雄赳赳气昂昂2/4拍的中国大众眼前一亮,惊艳不已。《马儿啊,你慢些走》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当年的首唱奖和广播金曲奖,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口赞誉,后来还获得了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除了参加本团的正常演出外,还经常到前线、边防、救灾第一线参加各种慰问演出,还参加“五个一工程”、文化下乡“心连心艺术团”系列演出。因为这首歌,使她成为了中国人家喻户晓,最受欢迎的歌唱家之一。带着这首《马儿啊,你慢些走》,她曾出访过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法国、波兰、前苏联、保加利亚、奥地利、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连当时对中国大陆音乐不屑一顾的香港音乐界和媒体听了她的歌声之后,都赞不绝口地评论说,“百唱不烦,百听不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从此《马儿啊,你慢些走》便成为马玉涛的另一个名字,人们听到《马儿啊,你慢些走》就会想起马玉涛,想到马玉涛就想到了《马儿啊,你慢些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从上世纪1964年我在大连小平岛当兵第一次听到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多个年头了。写词的人写曲的人唱歌的人都已经辞别人世,去往了天国。当初与我一起听这首歌的那代人也都和现在的我一样,从满头青丝朝气蓬勃的少年变成满头雪花满脸沧桑的老者了。而我对这首歌的情感有如初恋,一点点都没有变。每次听到它那轻松、明亮、优美的旋律,我的心情都深受感动,就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当初的少年。这是一首具有怎样艺术魅力的歌曲啊,竟然令我半个多世纪里心心念念,不弃不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的生命会随着时光流逝老去,但艺术不会,艺术的生命力是永恒的。经得起时光的淘洗,经得起岁月的打磨,历久弥新,永远不朽,这就经典,所有精美的艺术都一样。《马儿,你慢些走》正是这样一首音乐艺术精美的精典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3月21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