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辨史(六)

狮子王

<p class="ql-block">哲学思辨史(六)</p><p class="ql-block"> ——日记哲思</p><p class="ql-block">我的日记始于1993年年中,但并不连续。甚至可以说一个月才记一两天。</p><p class="ql-block">1994年10月以后,随着思想火花的强烈碰撞,感悟越来越多。以至于,我很快就写完了妹妹给我的那本“心灵得回忆”。</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开始翻开久违了的日记本,把感悟写在里面。</p><p class="ql-block">这一天始于1995年5月。</p><p class="ql-block">我无法对当时疯狂的歇斯底里的穷思竭虑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只能把它称为“思想潮”。</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它更像“思想漩涡”。因为我的思想总是围绕着一两个根本问题疯狂的打转。</p><p class="ql-block">这些终极问题,对于一个十六七的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承受的。就像一堆饕餮盛宴摆在了一个刚会喝奶的孩子面前,我没有这么大的消化能力,却只能吃这些东西一样痛苦。</p><p class="ql-block">在哲学上,关于生死的问题,叫终极问题。它一般是一个人经历风雨之后,慢慢去感悟和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有的人就算活到老,也可以满足于温饱层次而不涉及这一领域。</p><p class="ql-block">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这一状态是自我实现层次。</p><p class="ql-block">要想达到这一层次。之前必须满足好几个层次。</p><p class="ql-block">而我仿佛是直接跳过来的。</p><p class="ql-block">马斯洛也针对我这种现象做过解释,说有的人天生对终极问题有强烈的渴求,他们在满足温饱之后可以跳过几个常人必经的层次直接表现出终极需求。</p><p class="ql-block">我看后,并不觉得有什么荣幸。因为这意味我会经历常人感受不到的痛苦。</p><p class="ql-block">我不忍直视那几年的日记,与其说是感悟,不如说是发泄,里面发泄着对终极问题的困惑无力。对陷入这个困惑的先后事件的整理。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自己的遭遇和不解。</p><p class="ql-block">约摸18岁年后,我才真正意义上开始有所感悟,那些个日子,只要我有所感悟,就会随时把感悟写在日记本上。</p><p class="ql-block">针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其他哲学书籍,我还专门做了笔记。对里面的哲学词条进行了摘录,摘录了满满一大本。在21岁的时候,我对唯物主义的认知已经远超同龄人。</p><p class="ql-block">当我看到学校里的马哲教材的时候,总觉得它是小儿科的写法,毕竟,看了大师的原著,老师写的教材就没啥看头了。</p><p class="ql-block">当然,这有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我觉得和同龄人有了代沟。他们聊的我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他们不懂。</p><p class="ql-block">更致命的是,高强度的思想让我脱离了现实生活,走上了一个独特的人生路径。</p><p class="ql-block">这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但当我进入社会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很大困难。</p><p class="ql-block">同龄人其实在学校里已经半社会化,进入社会施像德芙巧克力一样丝滑。</p><p class="ql-block">我则不同,2001年进入社会后的感觉就像是从来不会游泳的人被一下子扔进深水里,接连呛了好几口水。</p><p class="ql-block">不谙世事的我有明显的过渡期,在毕业两年后,我才勉强跟上了社会的节奏。但依旧磕磕绊绊。</p><p class="ql-block">这一切的不同,早在1994年的那个10月就已注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