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瑰宝 — 大足石刻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庆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唐朝,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形龛安化,色彩和雕刻的完整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宝顶山石刻,包括千手观音、释迦牟尼涅象、华严三圣象和六道轮回图,展示了佛教和民间信仰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朝永辉年间(公元650年),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在宋朝的时候达到巅峰,也有一部分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上最夺目也是最后的丰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是区内102处摩崖造像的总称,有23处,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 “五山” 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宝顶山大佛湾,立刻就被眼前依山而凿的大片造像惊住了,如此大规模精湛的摩崖石刻令人目不暇接、无比震撼!它显现了古人的石刻技艺和聪明才智。宝顶山造像基本以宋代为主,前后历时70多年,据说是南宋僧人赵智凤主持营建的 “密宗” 佛教的道场。宝顶山石刻之所以是大足石刻的代表,是因为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如果屏幕前的您,也对石刻感兴趣,就请跟随我的镜头,一起走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宝顶山石刻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世界有八大石窟,中国就占了5个,它们分别是: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其它三个石窟分别是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印度的香岛石窟,柬埔寨的吴哥窟。身为中国人,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窟作为佛教文化中一种特殊的寺院建筑形式,不仅具有远大的山景,而且对佛教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印度石窟是佛教石窟文化的发源地。它们不仅为石窟文化传入中国打开了大门,而且也奠定了石窟文化的基本形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国内外东方艺术的神奇明珠,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宝库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大金矿,也是目前最佳的观光胜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顶山摩崖造像,修建于南宋时期,距今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大佛湾为主,包括小佛湾、广大山、龙潭、松林坡等处。修建历时70多年,是南宋的著名僧人赵智凤所主持营建的 “密宗” 佛教的道场,共有石刻13处,造像数以万计,这五山的石刻以大佛湾和小佛湾的规模最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石刻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魏晋至盛唐时期(公元5世纪至7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唐天宝之后(公元8世纪中叶)走向衰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 “五山” 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未再新开凿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在19世纪之前无闻于世,元、明、清三朝与世无声,大足石刻湮没失载。度其缘由,恐因大兴于晚唐藩镇割据之际,崛起于蒙军大举进攻四川之时,元朝近百年,大足又失去州县治的重心地位,明末兵燹导致清初史志无大足职方典遂。时代的变迁,州县治活动重心的转移,致使大足石刻史失其载。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史无记载,也因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迨至八年抗战,国府迁都重庆,学贤营集巴蜀,大足石刻方引世人瞩目。1945年暮春,时值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学典馆杨家骆先生,应邀组《大足石刻考察团》考察,乃大足石刻史上首次进行的科学考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窟多为洞窟形式,并在其内绘画或雕刻图像。这门艺术源于古印度,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在北方产生了如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这些伟大的遗迹。自唐代以来,石窟演变为以摩崖造像为主,洞窟越来越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的造像主要是在崖壁表面或洞窟中雕刻的宗教造像,而非仅仅是文字或平面图画。大足石刻产生的年代,摩崖造像已十分普遍,所以大足石刻本质上属石窟范畴。历史上,从官方到民间、从文献到口传,都无“大足石刻”这一称谓。此名称是1945年著名历史学家杨家骆先生率团考察大足石刻后所定,久而久之便约定俗成并沿用至今。1999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也沿用此名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区境内全部石刻的总称,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区全县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约90万,是驰名中外的 “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大足建县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40多年历史,县名取 “大丰大足” 之意,或亦境内有大足川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云冈、龙门石窟鼎足而立,与敦煌莫高窟齐名,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晚期石窟艺术世俗化、生活化的典范。大足石刻的密宗佛教题材的石刻,生动反映了民间佛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传 “大足” 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武则天把年号改为 “大足”,寓意为 “大足天下”,后来唐肃宗使用这个年号在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取 “大丰大足” 之意。</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中的卧佛是一处令人震撼的石刻艺术作品。这一卧佛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半身佛,全长约31米,展现的是释迦摩尼侧身卧于石崖的姿态,这种设计使得双脚隐而不见,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释迦摩尼的眼睛半开半闭,展现出一种似睡非睡的安详与平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卧佛周围十四位弟子表情悲恸,他们向内向外站立,各自捧着不同的法器,如八方钵、六合瓶、净瓶等,这些细节的刻画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真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释迦摩尼的母亲、发妻以及内眷九神则位于身体上方的烟云处,而正下方的石案处则有四尊背立的帝王石像,这些并非是弟子,而是帝王形象。整个卧佛造像的设计和细节处理,都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艺术水平和深远的宗教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手观音雕凿于南宋中后期淳熙至淳祐年间,该造像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雕凿在88平方米崖面上,以主尊为中心,近千只手呈辐射状分布于岩面上,各手均持器物,其姿势或伸、或屈、或正、或侧,形若孔雀开屏,斑斓夺目。共刻有830只手(一说1007只手)、眼,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中国古代艺术家打造的这尊拥有830只手、眼,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已历经800多年,被誉为 “天下奇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手观音像展现出了慈悲与力量的完美结合。无数只手婉转悠长,巧妙排列,迎风挥舞,富有动感,环绕着整个身体。她似乎随时准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为众生提供帮助和庇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这些石刻之中,沉醉于这种古老的艺术之美。每一处线条都流露出独特的韵味,每一个表情都传递着挚深的感情。这些石刻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但依旧保持着原始的韵味和生命力,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顶山的石刻都呈15度倾斜,当我们抬头望佛的时候,似乎有种顶礼膜拜的感觉。古人非常智慧,宝顶山石刻不仅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防雨水侵蚀的石檐,还有三点固定的理学知道,把 “倒金字塔” 运用在雕刻上,保持平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华严三圣,宝顶山石刻中最精美绝伦的三尊石刻。中间是毗卢舌那佛,他的左边是普贤菩萨,右边则是文殊菩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道轮回,您相信有来世吗?这幅六道轮回图说的是佛教 “十二因缘、因果报应、转世轮回” 内容。蓝面转轮王两手攀着一个大轮盘,轮盘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坐一修行者,心际飞出六道毫光,将轮盘分为六个部分。每道毫光上都有小圆圈,圆圈内端坐着佛或是菩萨,意为 “万源发于心,一切由心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祖说,人生的欲望,导致人生苦楚,世间万物就在这六道中轮回,在无穷尽的痛苦中不断进化。六道轮回图规模之大、内容之独特,使其与大足其他造像相比显得更加特殊,在石刻艺术史上虽不能说是独一无二,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顶山石刻很有民俗化、生活化特色,摩崖上除了佛、菩萨、罗汉金刚和各路侍者的造像以外,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社会生活,眼前我们看到的是把石窟艺术和世俗审美情趣相结合的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景象,这跟许多其他石窟很不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眼前这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大足石刻圆觉洞,是大足宝顶山石刻大佛湾最大的洞窟造像,洞内有十二位菩萨和三身佛,通过采光、排水和雕刻等巧妙设计,展现了古代工匠师们的高超技术和信仰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仔细观看两边菩萨的衣着十分的华丽,身上的袈裟柔和地舒展开来,行云流水一般的搭在了座台上,就犹如一阵微风吹过一样,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在菩萨座台下方的香案,人们以为是木头做的,其实它们全部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十分的逼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圆觉洞并非天然洞穴,完全靠古代工匠师们手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凿出这个洞窟,而里面的菩萨都是直接在里面雕刻完成,这足以体现古代工匠师们高超的技术和超凡的智慧。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让工匠师们创造了奇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个圆觉洞就是一座根据《圆觉经》的内容布置而成的舞台,主题是问法。这道光线就像一盏指示灯,引导人们关注剧情的关键点。这个洞窟内保存的大量精美的佛像,展现了南宋时期的雕刻工艺和造像结构,令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宝顶山大足石刻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的重要特征之一:三教造像俱全。眼前看到的是太上老君,道教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道、儒三教并存,大足石刻绝对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的一面奇葩。与云冈、龙门鼎足而三,齐名敦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匆匆浏览,还是细细品味,这里都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景区,以其独特精湛的摩崖石刻艺术,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文化之旅。这些千尊石刻,神韵千年,让人惊叹不已、回味无穷,中华文化瑰宝尽显古韵。</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