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助成长,学习促提升——记宜黄县实验小学教师赴南昌参与“教育梦”培训研讨会

po3a

<p class="ql-block">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乘着春日的清风,赴一场心灵的盛宴。2024年3月16日-17日,我校老师赴南昌参与了“教育梦”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径探索暨作业创新设计教学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分两天进行,由全国著名教师蒋军晶、陈琴、何敏、宋飞、刘恋、王崧舟、潘文彬、徐俊老师带来最新的课例,本次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手指》,先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讨论写法上的共同点,再研读句段,发现手指的性格特点,最后细读文章,补充资料,感受幽默。蒋老师深挖教材,紧扣语文要素,巧妙设计,层层深入,在思辨性阅读中学生理解自然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陈琴老师执教的《采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秒懂并掌握古诗文诗文吟诵规则,感受朗读和吟诵的感性差异,并练习“见字能歌”的基本能力。师生吟诵《采薇》全诗,理解诗歌大意,感知诗性语言的精妙、深刻及典雅。 通过吟诵《采薇》,领悟诗情,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最后,拓展学习《诗经·小雅·常棣》《诗经·秦风·无衣》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典故,了解其对后世作品的深远影响,深化主题,增强感性认识。</p> <p class="ql-block">  何敏老师执教的《神州谣》,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想象画面,结合丰富的视频图片,让孩子们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并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如看字形演变、生字与熟字组词、熟字换偏旁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p> <p class="ql-block">  宋飞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由姓氏导入,带领学生感知古代韵文特点。通过小组交流,明白人物特点,进一步感受单元课文语言风趣幽默。</p> <p class="ql-block">  刘恋老师基于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设计《猫》,创设丰富的情境,通过多文本阅读,拓展大量课外资料,联系古今“爱猫人”,让学生感受到猫的可爱之处。最后通过一则视频,呼吁人们爱护流浪猫,升华主题。这样的教学设计独具一格,极为有趣。</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最中国:月是故乡明》,通过创设情境,围绕“月是故乡明”写一段推介语,来依次梳理文段中的五个月亮,引导分析故乡的月亮和其他的月亮的相同之处,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教学充满了语文味。</p><p class="ql-block"> 接着王老师以“分述:生命之中,见月不是月”,让学生联系环境、风俗、童年、过去、未来,回顾之前学习的《走月亮》《月迹》,让学生明白“月亮”这一文学意象承载的思乡意蕴,通过播放各地月亮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升华情感。</p><p class="ql-block"> 舒缓的音乐,有趣的互动,王老师每一个教学设计,看似漫不经意,实则很用心,让我们感受到原来公开课其实不用那么“炸裂”,安静也是一份思考和体验,表面的活动不如那走进内心的触动和感动。感受绵长的乡愁,永恒的乡恋。</p> <p class="ql-block">  艾青笔下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潘文彬老师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读诗—解诗—诵诗”三个活动,结合本诗写作背景,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本诗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王林波老师执教的《蜜蜂》,由古诗引入,明确法布尔实验的目的、过程及结果。运用实验记录单,梳理课文信息,通过文章用词的分析,感受法布尔科学严谨的态度。关注表达,落实了写作方法指导。王老师的课风趣幽默,妙趣横生,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打开自己,勇于表达。</p> <p class="ql-block">  徐俊老师执教的《短诗三首》,由小诗的特点、魅力,为何能引发潮流?这一问题入手,通过自由读、师范读、生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感受诗歌的魅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深化课文情感。</p> <p class="ql-block">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通过这次学习,希望我们在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报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