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下午15时徒步探访“回龙寨”

浪里

<p class="ql-block">“回龙寨”目前有关这遗址的名称,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叫法,一种叫“回龙寨”,另一种叫“老狼窠遗址”;回龙寨叫法,主要依据《武夷山世界遗产名录》,书中介绍慧苑寺,提到回龙峰一名,遗址所在地点,是否叫“回龙峰”,还有待确认;也有人说《崇安新县志》中有“回龙寺”记载,我查找了一下,确有“回龙寺”记载,但地点不对。那“老狼窠”一词又从何而来呢?经查找资料,来自2017年7月21日发表在《岩茶教室》,“七泡加起来500多岁的茶,喝起来什么味道?”一文中,文中的地图有明确标出“老狼窠”位置,从遗址的位置看,应该属于老狼窠范围。遗址位于慧苑寺东面崖壁上,长约65米,宽约5—10米,距慧苑寺约500米;建有二座山门,依崖而建,相距约50米;第一座山门已倒塌,靠山一侧还遗留部分石砌墙;第二座山门相对完整,墙基、墙体由非规整的块石砌成,门高约1.7米,宽约65厘米,门坎距地面约两米,无直达的台阶,目前需借助石墙上突出的棱角和一棵小树进遗址内;遗址内可见一就石打凿的石臼(估计用于舂米),岩阴下有两条石砌的墙基,石壁上可见人工打凿的石槽,地面散落着一些砖瓦、陶瓷片,遗址后部靠流水处有一石砌围墙。此遗址建造年代,建造人,遗址名称不详。根据513群主潘医生推测:建造年代大约在清咸丰年间。(上述材料来源于513群主潘医生的美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