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览鄂州西山

一鳴俊人

在湖北省鄂州市的城西,靠着长江边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当地人因其在城西,故称为西山。<div>西山东西长约 1.6 公里,南北宽约 1.2 公里,主峰海拔170 米。<br></div>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鄂州的西山,因为历史上曾经是吴王孙权的避暑之地,也成为当地一个省级风景区。现在的西山,已经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园林。 每天早上,当地百姓纷纷登山健身。假日里,人们携老带幼来到山上休闲,或是登高望远,眺望日渐变化的鄂州古城,欣赏江边美景,或是在树林里、草坪上,三五好友家人野炊欢聚,不亦乐乎。 西山上有鄂州博物馆。据介绍,鄂州博物馆已另建新馆。 这里是西山的游客中心,很老式的建筑。时隔14年,应该有变化的。 西山上有一座孔庙,大概是国内最简陋的孔庙了! 尽管只是一座孔子像,却也依然有人在膜拜。 这是一座财神庙。看来这些寺庙可能是民间自发建造的。 山路边,一座亭子飞檐翘角,有点气派。 走到亭子正面,上面有匾“九曲亭”,亭内几位老人在聊天休闲。 九曲亭在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取“羊肠九曲”之义,命名“九曲亭”。<div>九曲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后来荒废。宋人苏轼谪居黄州,过江兴攀西山,觅得故址,扩地重修。</div><div>九曲亭内黄屏红柱,屏壁正反两面,分别书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div> <div>苏轼的《武昌西山》:<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div> 路过一座“历险城”,是与西山历史没有关系的收费场所。不知还在否? 来到了一个三岔路口,看到有指路牌,下面一块大石头。 见石头上刻着“庞统读书处”。庞统,号凤雏,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谋士。 <div>在路口选择了左边的一条岔路,前方一座牌坊立于路上。<br></div>此牌坊建造结构有点特别,上面有匾“三国遗踪”,并有一副对联“把酒论赤壁战功 畅谈诸葛借东风庞统献计,入门访英雄业绩 共赏坛基依旧庵舍犹新”。 走过牌坊,依然是一条平坦的山路。 抬头望山坡上,一座四方亭,现代水泥柱子加上古典式的顶,没有亭匾。 路边一条石台阶在林中延伸,路口有石柱刻着“秀园”,也是西山一个景点,台阶旁边一只野犬似看门的。 继续走在山路上,前面一组古典式建筑,是一处景点。 <div>看到中间的门楼建筑上有匾写着“松风阁”。</div>这里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后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作了《松风阁》这首诗。《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于是此亭阁即命名为松风阁。 匾名“松风阁”有落款庭坚书,那就是他的诗帖中的字了。 《松风阁诗帖》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网搜图片)。 《松风阁诗帖》双页版(网搜图片)。 走过门楼,里面有一座三层楼阁,即为松风阁主建筑。 <div>松风阁一层门柱上有一副对联“落笔巧对 至性天成 题额复吟诗 阁外松风听不绝,烟起寒溪 云深箬谷 吴宫连晋寺 山中胜迹景常新”。<br></div><div>此对联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邑人周华琴之手,道出了古阁的历史景观及人文价值。</div> 现在的松风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鄂州市建立时重修的。 松风阁也是一个院子,山坡上建有一座六角亭,只是没有可坐一会的位子。 整个松风阁院内树林茂密、郁郁葱葱。 <p class="ql-block">离开松风阁,接着走到一道粉墙前,这里有一个花形的门洞。上有砖雕匾额“花谷藏幽”。</p> 园内一片竹林,倒是有点藏幽之感。 但见园内有一座曲折的长廊延伸去,四周无一游人。 长廊通体以绿色,也是园林中罕见的。 沿着长廊走去,来到开阔的位置前,可见对面竹林摇曳,竹林前一泓碧水。 有游人在池塘边拍摄。 池边有黄石堆砌的假山,山上一座重檐六角亭。 拉近了镜头,看到亭子上有匾“思幽”,即亭名。并有亭柱对联“风月本无价,山水皆有情”。 沿着上升下降随着山坡建成的长廊走去,一路看景倒也有趣。 池塘对面,一座歇山顶的厅堂坐落在池边,堂前有临水平台。原来这里就是秀园了。 秀园是一个占地25亩的江南风格园林,典雅古朴,可谓是园中园。 池边的厅堂名为“停云馆”。<div>有明代的书法汇刻丛帖的善本名为《停云馆帖》。此帖为文徵明选集,其子文彭、文嘉摹勒。初为木刻,后改为石刻,此为石刻本。这里的馆名大概来由于此帖。</div> 停云馆旁边也是长廊曲折连接着,这也是秀园的特色。 掩映于树林中的停云馆也是秀园中的主要建筑,馆前的池塘为一条石径分为两个水面,盛夏的绿色在这里显得格外浓郁。 停云馆右面的长廊随山势起伏,构成了秀园的旖旎景色。 长廊中设置了一座水榭,也是观景及休憩之处。 走出秀园走的是这个门,其实应该是秀园的正门。 接着去吴王避暑宫。 吴王即三国时期的孙权,1800年前的避暑宫建筑,早已烟飞灰灭。现在的避暑宫则是开发西山风景区时建成。 历史上的吴王避暑宫,始建于公元221年--229年之间,相传孙权在战争期间常在西山避暑读书,在西山寒溪建了这座避暑行宫。 虽是新建,大门上的铜门饰也十分精致,显出了王宫气派。 走进避暑宫院子,就见前方高耸的一座塔形建筑,那就是武昌楼。1999 年吴王避暑宫迁址椅子山顶重建,成为西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 避暑宫位于一个山坡的平台上,宫前数十个台阶通向平台。 避暑宫是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仿汉风格的殿堂,依山势而建,由武昌楼、避暑宫、读书堂和议政殿等组成。 避暑宫廊前一副对联“南面称尊 开疆拓土 终就三分霸业。西山避暑 议政谈兵 未销一统雄心”,后面门框上也有一副对联“才志枉孙郎 惟有遗宫传避暑,藓苔封剑石 犹余胜蹟引游人”。说的也就是孙权的事。 避暑宫前路边,有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碑。 走近了看,是一篇《避暑宫记》,是当代人所作。 避暑宫是一组新建的仿古建筑群,后面有小花园。 这里是读书堂。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建都鄂州后,西山便成为他讲武修文,避暑游猎的场所。 与读书堂对应位置有议政殿。 议政殿的正门。<div>殿前门柱上一副对联“决战猇亭 筑城江夏 当年谋议滔滔 大殿巍峨传故事,改元黄武 经略东吴 此日和风习习 离宫锦绣启新程”。</div><div>东吴王虽是来西山避暑读书休息,也是少不了议政大事的。</div> 走进议政殿,迎面是一座王位的高台,上有匾“以武而昌”,下为带翅的麒麟或是龙形漆画。两边也是一副对联“华城三分功迈父兄承志业,戎衣一著君临吴楚坐江山”。<div>“以武而昌”是有历史典故的。</div><div>公元220年,38岁的孙权带着一帮老小顺流而上,将东吴首都从南京迁到了鄂城(今鄂州市),改鄂名为“武昌”,寓意 “以武而昌”。因此确切的说,历史上第一个正宗的武昌城在鄂州,而非今天的武汉三镇之一。<br></div> 殿内有壁画描绘吴王孙权在议政殿谋划国事的场面。 避暑宫外墙。 去武昌楼,可以看到此楼在一座山头上,虽然山不高,到达楼下也有好些台阶。 武昌楼正面。武昌楼是一座三层四方的楼阁,建筑体现汉代风格。<div>传说武昌楼是三国时期东吴军事瞭望塔,后人据孙权"以武而昌",命名为武昌楼。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武昌楼是1998年重建。</div> 武昌楼的一层檐下有匾“目穷吴楚”。 二层檐下的匾是“气壮东南”。三层还有匾“武为德”。 登上武昌楼,向北可以眺望长江。长江内侧的水道称为“长港”。 隔着长江,对岸就是黄冈市。可以看到十四年前的长江水还是不太清的。 向西面望去,前面湖边郁郁葱葱的山峰,是雷山。西山下有抔[póu ]湖。这里就是称为西山的“退谷”。<div>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谷底幽邃,四季皆春。唐代谪县令孟士源因元结(唐代诗人)退修耕钓,爱游此谷,遂取隐退之意,给此谷命名为退谷。<br></div> 武昌楼前的登山台阶边有望江亭,不过要眺望长江还是登武昌楼,那就是一览无余。<div>不过也有传说,岳飞的词《满江红·写怀》,就是在这望江亭吟咏出来的。</div> <p class="ql-block">走下西山武昌楼,继续游览西山。路过一座望楚亭。再一路向东,到一座寺院前,这就是古灵泉寺。</p> 古灵泉寺 又名“西山寺”,是东晋太元年间高僧慧远所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现存的寺庙是清同治三年由湖广总督官文捐款修建的。现在为鄂东南一大佛教圣地。 <div>赵朴初题写的匾“古灵泉寺”。</div>寺中有一堂(文殊师利堂)、三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武圣殿、念佛殿)。 寺院山门右边,是一座妙乐楼,挂着几块牌子,其中有古灵泉寺工程指挥部。说明寺院还在修建。 寺内的大雄宝殿,殿前有庑廊,其檐下挂着匾“慈云普荫”。这样的建筑格局也是少的。<div>这里并有一副对联“胜地喜重兴 依然金碧辉煌 画桷迎风开楹耀目,名山欣共赏 向为林泉幽静 试剑石下洗墨池边”。</div> 大雄宝殿内,有数十尊罗汉菩萨或坐或卧、或动或静,造形精巧,维妙维肖。只是不能拍摄。 山坡上的佛堂。 山石间有泉水。 这就是三泉之一涵息泉的石碑。 山脚下一个门洞上有“塔院”二字。 塔院内,是历代寺院主持方丈等的下葬处。 塔院后面似一个花园,有池塘楼阁。 山坡下还有挹云楼。 当时看到古灵泉寺的后面还是比较凌乱,所以设置了工程指挥部,在修建中。 西山有一座古人陵园,是清代名人张裕钊墓。墓道开始是一座四柱三檐石牌坊。 <div>牌坊上书“张裕钊陵园”</div>张裕钊,清末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古文家,其影响远播日本,生平事迹载入《清史稿》。 牌坊后面石台阶上,有一座墓碑亭。 亭内一座石碑,为“张裕钊 宫岛咏士师生纪念碑”。<div>宫岛咏士(1867-1943),日本书法家,名吉美,号勖斋,通称大八,又称宫岛大八,日本米沢(即“米泽”)市人。1887年赴清,师从保定莲池书院院长张裕钊,所以有师生关系。<br><div>亭柱上一副对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此联出自苏轼的诗作《初到黄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苏轼曾被贬谪到黄州,即今之黄冈市。</div></div></div> <p class="ql-block">纪念碑背面,是鄂州市文化局1994年撰写的《师生情谊永世垂》,写了张裕钊与宫岛咏士的简单生平及交往历史。</p> <p class="ql-block">西山还有一个景点,试剑石。(网搜图片)</p> <p class="ql-block">一个比剑石。(网搜图片)</p> <p class="ql-block">山路蜿蜒曲折,行走中没看到这两个地方。</p> 离开寺院出西山,这个大门倒是西山风景区的正门。<div>时隔十四年,这个省级风景区大概能够升为国家级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