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作为首都,是无数国人向往的地方。有生之年,曾无数次到访京城,却因为种种原因,只是走马观花地游览过各个著名景点。此次没有俗事羁绊,只有悠闲之心,便可以来一场优哉游哉的北京之旅。</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再游京城,便决定略过曾经去过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北海公园等人流如织的经典景点。只想静静地感受京城古老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交织的和谐乐章。</p> <p class="ql-block"> <b>一,以北京中轴线为中心,开启寻古之旅。</b></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是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有永定门箭楼、永定门城楼、天桥、正阳桥坊、正阳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等多个建筑。</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先导,对中轴线两侧的重点文物和古建筑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历史风貌,盘活了文化遗产。今天,这个古都的骨干,讲述着700多年的时间故事,凝聚着一颗历史和文化的明珠,以一种庄重而华丽的方式向世界传播着千年古都的城市空间新形象。</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每个国人心目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殿堂。这里晶莹剔透的汉白玉桥,金灿灿的琉璃瓦,高大的红墙,威严的华表,巨幅的毛主席画像,处处体现着天安门的雄伟气魄,体现着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大国的气魄。</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修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朝永乐时期,一开始天安门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承天门,意味着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一直到清朝顺治年间才改名为天安门,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这座高大的城门,就是北京的正阳门,俗称前门。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门,包括箭楼和城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正阳门前,大栅栏,熙来攘往,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7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p><p class="ql-block"> 景山万春亭是个特别的去处。每到新年伊始,总有许多人登上景山,只为看第一缕阳光,许第一个愿望。清冷的风捎来亘古的记忆,这里原是紫禁之巅,南依金碧辉煌的故宫、北望巍峨耸立的钟鼓楼。驻足亭中,仿若立于中轴线之脊,将暮鼓晨钟、前朝后市的古色与新颜尽收眼底,正是“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p> <p class="ql-block"> 北京钟鼓楼,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修,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p><p class="ql-block"> 北京鼓楼、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鼓楼呈大红色,共有二层,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内遗存有25面大更鼓。钟楼为灰色砖石建筑,共有二层,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采用重檐歇山顶,内遗存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b>二,打卡中国国家博物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和文化。</b></p><p class="ql-block"> 国博是所有博物馆迷的殿堂级宝藏之地,这里有泱泱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各种国宝重器,它们历经沉浮,穿越千年,与我们相遇,这是何等幸运!</p> <p class="ql-block"><b>三,雍和宫与恭王府,感受皇室和王府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b></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来此参观,一为上香礼佛,二为请上一串开光的琉璃手串。</p> <p class="ql-block"> 恭王府及花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b>四,天坛与地坛,感叹古人智慧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b></p><p class="ql-block">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雨的神圣场所。整体建筑风格典雅庄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地坛,也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专门用于祭祀大地的。地坛的建筑风格与天坛相比相对简约,但这份简约也同样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b>五,后海、南锣鼓巷、烟袋斜街,探索北京独特的胡同文化。</b></p> <p class="ql-block"><b>六、繁华的都市,感受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冲击。</b></p> <p class="ql-block"><b>七,京城春天里的鸟语花香</b>。</p> <p class="ql-block"><b>八,旅行中最不可辜负的便是美食了</b>。</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北京之行,收获最大的是,终于理解了旅游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探索、学习和自我成长。旅行不仅是一种活动,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旅行让我们增强好奇心,培养全球视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从中吸取营养,实现自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旅行是探索,去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和传统。从中学习不同的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成为更加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个体。</p><p class="ql-block"> 旅行是学习,从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学到很多东西。学到地理知识,了解各地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学到历史知识,了解各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学习到社会知识,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 旅行是自我成长。提高自我认知和理解能力,克服恐惧和不安,挑战自我,培养我们的冒险精神。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的旅行机会,要前往那些有历史厚重感的地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绿水青山,不能单纯地为了旅行而旅行,要让每一次旅行都能有独特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