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崔瑗的座右铭

@瞎折腾

<h1><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崔瑗简介</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学方面,《后汉书》本传(卷五十二)记载他撰写的各种文体五十七篇,亡佚颇多,严可均辑录《全后汉文》中的作品已不足一卷(见卷四十五),今存者以收入《文选》卷五十六的《座右铭》最为有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崔瑗父亲崔骃、儿子崔寔 、侄子崔烈都是著名的学者,《后汉书·崔骃传》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可惜存世之作不多,以致各种文学史著作很少论及。 ——摘自百度百科</span></h1><h1><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座右铭全文:</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b></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崔瑗幼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但是他好学上进,继承了父亲的学业,经过一番刻苦努力,终于名满天下。十八岁的时候,他来到京城求学问道,与著名学者王符、窦章、马融、张衡都有交往。他在天文、历法、术数、文学,尤其是书法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崔瑗传世的文章不多,他的这篇座右铭是他传世的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全文二十句,一共一百个字,被大家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分享一下崔瑗这篇座右铭的内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第一句“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b><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于别人的短处不要津津乐道,对于自己的长处也不要四处夸耀。“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职场更是如此。扶贫期间,我的扶贫队长没有获得单位的提拔,就到单位领导面前说我不支持他工作,他干不下去了。而且还多次在我和另一位同事面前表达不干的意思,还要求我们不要和单位人说。我当时比较幼稚,认为队长不干了,会影响单位考核,出现纰漏对不起单位,无不认真工作,最后是我越干越出事,他也多次找我茬,最终我实在忍不住怼了他,正好给他拿到把柄,搞的我在单位非常无助和不解。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小心。管好情绪和懂得斗争方法非常重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实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优点让别人去说才能更加闪光,如果是自己四处夸耀的话,那这优点就不值钱了。缺点和不足得自己主动去承认,缺点自己说,短处就会减半儿,缺点让别人说,那毛病就会加倍。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多做自我批评,少做自我炫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第二句“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b><span style="font-size:18px;">施恩于别人之后,就不要再去想了,接受别人的恩惠之后,千万不要忘记。给了别人一点儿帮助之后就念念不忘,总想宣扬出去,这样的境界是比较低的。越是情商低的人,越会常将“恩惠”挂在嘴边,人缘会越来越差。不过如果别人给了我们恩惠,千万要记在心里边儿,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个人要知恩图报,要存感恩之心,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基本人品,基本人格就是有问题。我们大家听说过两个故事:一个是《农夫和蛇的故事》,一个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讲的都是一件事儿,就是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定要知恩图报,恩将仇报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第三句“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b><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要贪慕别人的赞美,也不要在意他人的批评,在内心里要把仁义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做人就是要有这种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践行仁义,一定要把道德标准,仁义的原则作为行动准则,而不是把别人的评论作为行动的准则。如果别人的一句赞美或一句批评就让你改变了自己的言行,那只能说明你还是一个修养不够,境界不够的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互联网时代,这句话更有特别意义。网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发表意见,发表建议,一个人的言行一旦暴露到网上,就会有铺天盖地的人来点赞或者来指责,甚至还会出现语言暴力的现象,甚至还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必须要坚守原则,坚定信念,千万不要拿原则做交易,去讨好别人,做一条活在别人口水里的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第四句“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b><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加强和引申,具体的意思是在行动之前已经思考过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仁义的原则了,那么别人的指责或者议论对你又有什么伤害呢?年轻的时候要不断加强学习,在工作中实践,不断形成正确的三观,然后再去指导实践,坚持“是非观”而不是“利益观”,那么你就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了,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人云亦云,思想受到别人左右,坚定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标准,靶定人生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就可以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第五句“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b><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边就谈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做守愚。这个“守愚”说的并不是做愚蠢低智商的事。这个“愚”字对应的词是“巧”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确实总喜欢投机取巧,卖弄小聪明,习惯于找资源、找关系、走捷径,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君子之道的。所以和这样的行为相对应就是“守愚”。“守愚”的意思是保持淳朴,保持本真,不投机取巧。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能做到踏实本分,朴实无华,不投机取巧。第五句总的意思就是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华。俗话说德不配位、能不配位都是要倒霉的。“守愚”是圣人所赞赏的为人处世之道,无论何时都要做到长本事,尽本分、守本心,不要投机取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第六句“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b><span style="font-size:18px;">“暧暧”这两个字形容的是温和内敛的光芒。这句话里有两个古汉语里常用的词,现在已经不怎么用了,一个是“在涅”,一个是“不淄”。这个“涅”指的是一种黑色的染料,而“不淄”指的是不被沾染,不变色。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遇到黑色染料的侵染,也能够坚持本色不会改变,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却能做到含蓄内敛,保持内在的光明。传统文化表达外圆内方告诉我们的也是心中有戒,有原则,有分寸,不是自己的坚决不拿,不属于自己的坚决不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随波不逐流”,保持内在本色,即使受到一点委屈,一些打击,都不算什么,风雨不动安如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第七句“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b><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句引用了老子的观点,意思是柔和退让是生存的根本。老子曾经反复提醒我们,大家一定要避免逞强好胜,那种卖弄刚强的行为不会得到好结果的。在这方面,道家还有一个深度的比喻,坚硬的牙齿半途就脱落了,而柔软的舌头却能跟我们一辈子。看来,天地之道,人体之道是一致的,柔软的更长久,刚强的都不会长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夫妻之间有矛盾也是如此,当一方强硬的时候,另一方就不能强硬,要适当放低身段,等对方气消了再沟通,而不是两人硬钢,就像“大锤砸棉花”,砸两下没有什么事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了。工作中有很多人借酒表现自己,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什么事情上要强,什么事情上服软,量力而行,适合而止,细水长流,不能过于集中追求。学习上就要拿出水滴石穿的持之以恒功夫,看似柔弱无力,实际绵力延久。</span></h1><h1><b style="font-size:18px;"> 第八句“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b><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句话延续了上一句的含义,意思是处处逞强,处处冒尖儿,会显得固执而浅薄。只有小人鄙夫才会这样去做,真正的君子会含蓄内敛,不露锋芒,这样才能显得有修养,有境界。网络发达时代,有很多还没有准备好的人就想成为网红,本来生活还比较平静,一旦成为网红后便无法驾驭,倒在了网络上,是成也萧何败萧何。还有一些人自诩自己是网红,感觉自己了不起,实际上就是别人的一个笑话。爬得越高就越要主动克服自己的缺点,猴子爬杆,爬得越高红屁股就越会被人视为谈资和笑话,也会是弱点和漏洞。</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第九句“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b><span style="font-size:18px;">谈的是修养原则,这一句可以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准则。“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这句话谈到了三件事:一是言语要谨慎;二是饮食要有节制;三是内心要懂得知足。能做到言语谨慎,节制饮食。内心知足,就可以趋利避害,避免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咱们中国有一句俗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管嘴是一件大事儿,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关注的事情。我们吃饭是用嘴的,我们说话是用嘴的,所以大家看到这嘴上的一进一出,跟吉祥跟祸患都会直接相关,把嘴上的饮食进出和言语进出管好了,确实是一个人修养进步的一件大事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第十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b><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句话是对以上这些原则和方法要求,如果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去做的话,久而久之必然会芳香四溢,名满天下。这最后一句强调的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小事儿看起来很简单,能坚持做到就不简单,把平凡小事儿都落实了,就能成就不平凡。所以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把眼前每一件小事都坚持不懈落实到位,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诗人白居易在写家训的时候给我们大家推荐的这篇崔瑗的座右铭,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思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认真去落实,当然二者结合会事半功倍。(根据赵玉平老师讲解整理)</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