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3月11日跟随三亚市摄影协会组织赴琼海市蔡家宅采风拍摄。蔡家宅子有“海南侨乡第一宅”的美誉,这处老宅,感受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以及海南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这次采风才知道蔡家宅子由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包括4座宅院,建筑面积共2645平方米,其中以蔡家森的宅邸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我顺着小路走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保留海南民居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蔡家宅兼容了西洋建筑的特点。楼梯和四通八达的走廊参照骑楼设计,具有浓郁的南洋风情,房子和室内则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门窗的木质雕花展示了精湛的传统技艺。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屋脊翘头,又大胆使用西方的方、圆、弧变化图案,别具一格,美观大方。据资料所说蔡家后人蔡王普君如今专注于蔡家宅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据她介绍,蔡家宅始建于1924年,历时10年,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国外运回来的。“那时海南还没有钢筋水泥,建屋用的水泥是用船运回来,地砖、琉璃、螺纹钢也都是用英文报纸包着从印尼运回来。”蔡王普君说,“当时蔡家四兄弟建四栋大宅,是轰动整个琼北的大事。宅院建成后,蔡家大摆酒席,请戏班唱戏庆祝了好几天。蔡王普君说,蔡家森1886年出生在琼海市留客村,18岁独闯南洋,40岁左右成为印尼赫赫有名的大富商。事业有成后他热心华侨华人社团工作,开办华文学校。蔡家森曾是印尼都亚地区华人社团理事和副主席,还被当时统治印尼的荷兰王室封为“甲必丹”(荷兰官方任命管理华人事务的侨领职务)。由于“炎黄子孙家乡的观念很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管走多远,都要落叶归根,蔡家老宅承载了子孙六代人对家乡的念想,是魂牵梦萦的家。”蔡王普君说,如今蔡家人虽散落在世界各地,从事不同的行业,但每逢清明就会回来祭祖,三年一次小聚会、五年一次大聚会,全家还设立了基金,用于保护修缮老宅。蔡家宅已成为海南华侨文化的代表,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目光。蔡家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其中不乏专程从海外赶来的华侨华人。特别是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蔡家宅。看到蔡家宅院,百多年的历史,爱国华侨回归故里,忘不掉的就是家乡,忘不了国家情怀我们摄影人妥把蔡家四兄弟的发家史用各项画幅的形式展现出来。向所有人,向全世界讲好海南的故事,讲好蔡家大院,侨乡第一宅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查资料证明有"海南侨乡第一宅"美誉的蔡家宅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大院由一座庞大而完整的二层三厅四合楼房组成,外观酷似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你拿着相机走过槟榔树掩映下的小路,蔡家宅建筑群落便出现在眼前。把这一处具有浓郁南洋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落,四出宅院别有不同,且建筑风格相似,你会情不自禁的拍摄近百前的风貌,会把你带入那个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蔡家四兄弟在筹划建这个宅院时,材料都是从国外用船运回来的,包括钢材水泥等,建筑的坚固,想得很到位,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惟独蔡家大宅屹立如初的原因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蔡家大院由印度尼西亚华侨富商蔡家森四兄弟于1934年所建。长兄蔡家森15岁那年,从留客村头的万泉河边古渡口出发,独闯南洋(类似孙悟空只身飘洋过海去学道),同船去的几十个人,大海无情,到印尼时只剩下几个人了。蔡家兄弟创业之万般艰辛,与当代年轻人工作受点苦累不可同日而语。经过多年拼搏,蔡家兄弟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商和印尼华侨中的首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蔡家大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至实归,并不为过。古迹应该是无价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