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书札记:《情绪自控》

小满梧桐🌿

<h1>  李筱懿是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的一位作家,因为算是同龄人,同时许多观点比较相合,所以一直在看她时不时的文章推送。这本《情绪自控》似乎就是在某次文章推送时,附带广告中买的。与之前看过她所著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这本书——主要介绍近代一些著名女性人物相比,这本《情绪自控》的着眼点完全不同,但又有似曾相似的共同点。共同点在都是借用人物事迹也可以说是一个个案例来阐述对生活、人生的理解,不同点是这本《情绪自控》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对生活的指导性更进了一步,这也是本书在市面上众多同类型书中能让读者读后眼前一亮,顿感茅塞顿开的主要原因:每个情绪方面的问题,作者都现身说法,不但结合自己经历,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总之通篇看完,受益匪浅。</h1> <h1>  身为女性,感觉作者李筱懿说出了女性常见的一些情绪问题,而且分析到位,入木三分。在序言部分,借自己亲身经历,来说明解决问题比宣泄情绪更重要。这件事是深夜加班回家打不开门,最后果断决定去酒店住宿一晚,而不是沸沸扬扬闹得要么让住家保姆赶来开门,要么让亲戚朋友为之担心。人到中年的作者由此来点明女性常见的情绪焦虑最深层的原因,那就是:<font color="#ed2308"><b><u>当我们感到焦虑时,究竟是事情本身真的很糟糕,还是自己糟糕的情绪,带来了恶劣的心情?</u></b></font>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因为当事人的面对问题时急于去宣泄不安的情绪,加重自己的烦躁,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就像打不开锁的这件事,明明是件可以缓一缓,通过住酒店不影响自己当晚休息,待到白天开锁匠师傅就能解决的事,但作者自己在20多岁时面对同样的事件时,却是把家里爷爷奶奶亲戚一大群全惊动到晚上来帮自己开锁。所以,在作者看来,情绪成熟度高的人,懂得把“处理问题”放在“发泄情绪”的前面,因为他们明白“看上去很差”和“真的很差”是两码事。</h1> <h1>  随后,作者分十章将“很敏感”“爱生气”“总焦虑”“选择困难”“压抑自我”“情绪地雷”“爱错人”“婚姻挫败”“忌妒前任”“遭遇小人”等女性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每章都有一个案例,有的是真实历史人物故事,如末代皇后婉容因为长期的恐惧和压力导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结局凄惨,而与之对比的是皇妃文绣,因为“不把愤怒这种能量随意挥洒在不值得的小事上,而是积攒起来,鼓励自己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挑战即与溥仪成功离婚,扭转了自己原本太难被改变的命运。”而大部分案例,都是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如用《红楼梦》中林黛玉来诠释“敏感”与“情绪化”的区别;用《飘》中郝思嘉来说明“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生活倒逼出强悍的生命力”“女性优势”不仅仅是外貌优势;用《简·爱》中的简爱来告诉读者“自信与固执”的区别,“自信与自卑”的联系;用亦舒《喜宝》中的喜宝来讲“每个人终其一生必须做出的‘断舍离’”;用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璐瑶来解释什么样的爱情才是正确的爱情——“要能回报我们的爱或带来幸福感,在这段感情中获得成长。”如此等等。<br></h1><h1> 可以说,每一章的标题初看都是同类型书籍写过的主题,但每一章诠释问题的角度和提出的解决措施,却是许多同类型鸡汤文做不到。</h1> <h1> 摘录几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分析。<br>  <font color="#ed2308"><b><u>关于情绪地雷。</u></b></font>“它是你成长过程中累积的一些情绪节点,也就是你在什么事情上会特别过不去和想不开。”作者以此为例,提到自己因为偏科很严重,数理化一塌糊涂,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专业特别优异,所以学生时代别人一说到“成绩”就很惋惜,因此也造成她跟着紧张。这种心态在成年后带来的情绪地雷就是,作者对于别人评价工作会异常敏感,对方哪怕是中肯的建议,也思来想去,认为是在提醒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进而引申为对其能力的怀疑。所以,这种让你情绪格外激动的事情,就是你的“情绪地雷”,这个“地雷”必定事出有因,你要去把它找出来、拆掉它,才能让自己重新获得自由。</h1> <h1>  <font color="#ed2308"><b><u>关于情绪失控。</u></b></font>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情绪的区域,叫做“杏仁核”,它位于脑干顶部、环状边缘系统底部附近,负责给我们的情绪站岗放哨,所以又被称为“情绪哨兵”。信息传到杏仁核的速度比传到大脑皮层的速度要快,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更倾向于先产生情绪反应,会有狂喜、愤怒、伤心等各种体会,但是过后又平复下来,甚至经常会因自己的过度反应而后悔。了解了情绪失控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人类自身的生理构造后,再来看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不是不可改变的。一个敏感的人,如果ta能首先意识到情绪的发生,能够在情绪爆发之前冷静十秒钟,情况马上就会不一样。”<br></h1> <h1> <font color="#ed2308"><b><u>而作者在解决各种情绪问题中,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接纳自己。</u></b></font>如何接纳?“客观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承认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客观看清别人的确在很多方面优于自己,客观发现自己真的就是在为芝麻绿豆的小事而焦虑……”而如何客观看待与发现,本质上是需要对自己状态了解且还有对自我有充分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因此, 作者提到自己有一个坚持了很久的方法:随身带一个笔记本,从正面开始记录工作,从反面开始记录情绪,如果遇到一件事情让她情绪波动,就把笔记本拿出来,简单记录下来到底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遇到了怎样的意外,让她产生这种情绪。就这样简单记录,不用评价,不用反省,不用写日记,就是简单写“什么时候,谁,为什么。”然后就搁置它……好吧,我得承认,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已经找了一个小本按此执行了一天,就仅仅是这一天,我已发现效果明显——原来一天里自己的情绪波动是有规律的,梳理一下,不过就是两三类小事让人不时有负面或正向的波动。这么容易就找到自己情绪波动的规律,自然,下一步就能制定修正计划了。</h1> <h1>  因为作者深厚的文学阅读储备,《情绪自控》这本书中虽然是引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来将阐述情绪自控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因为对人物的重新解读,让原本也熟悉这些文学作品的我,也随着作者笔端对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对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家世,以前也总有一种误会,认为“金玉良缘”的原因有一部分在于身为王夫人外侄女的薛宝钗家世为皇商,但是,实际上黛玉出生书香之家, 父亲林如海是探花且在扬州巡盐御史这个非常有实权的职位上。所以,从家庭出身的角度来说,林黛玉家世显赫,至少绝不比薛宝钗弱——还别说,一语惊醒梦中人,细想还真是如此。了解人物家世与成长背景,对理解林、薛二人在贾府中的不同为人接物态度,也非常有帮助。</h1> <h1>  再比如,对《飘》中郝思嘉和梅兰妮的友情,作者通过郝思嘉在战火中留下来帮助梅兰妮生产、带着梅兰妮母子驾车逃回家乡等等事件,指出“一个人说了什么,远远没有她做了什么重要。”也就是说,在当时看似离经叛道还一直暗恋着梅兰妮丈夫艾希礼的郝思嘉,在生死关头,几次都没有只顾自己,而是先履行自己对艾希礼做下的要照顾梅兰妮的承诺,这样的胆识和能力,不是一般女人能具备的。所以,梅兰妮在全书中始终把郝思嘉当成至亲,哪怕流言议论郝思嘉和卫希礼有婚外情,也坚定地站出来维护她,不完全是仅仅因为梅兰妮天性善良,而是因为梅兰妮应该从内心里认定和郝思嘉有过命的交情,她俩才是真正的生死之交,郝思嘉是拼了命才把梅兰妮和孩子带到平安之地,这种被检验过的患难之交,和那些说风凉话的人,不是同一个量级。这样的解读真是要了解人性也有所阅历后才能做到的深度解读,读来真是畅快淋漓。所以,这本书已在周末和小伙伴们聚餐时,分享给大家了——还被开玩笑说这算被我“现场直播带货”的一本书,哈哈哈,感谢小伙伴认可我这感染力,这也算,读完这本好书的花絮吧。</h1><div><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情绪自控》,李筱懿著,2021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上海文艺出版社]</font></div><div>备注:插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