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历史深处的——开平碉楼

泉水知音

<p class="ql-block">我们南粤大地广东,有一处深藏于历史,悠久而传奇的侨乡,那就是——开平赤坎</p><p class="ql-block">我虽不是什么海外赤子,但怀着对过去飘泊海外的游子回归故乡表达一份深深的敬意和赞美,现特将我的侨乡之行,配上一曲《故乡的云》拉开我漫步侨乡之旅的序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平侨乡的形成以及独特碉楼群的诞生,出自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说起来要追溯到十六世纪中叶,那时地处广东中南部沿海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等地区就已有移居海外的历史了,俗称这四地为四邑,在过去特定的地缘和历史环境下,四邑人就敢于冒险闯荡,为了谋求生活,不惜冒险扬帆飘洋过海至南洋等一带的东南亚国家。及至到了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洲发现了金矿,从而再度引发广东四邑地区乡民移居加洲参与淘金热潮。因所在地与金关联而被华人称为金山,后为区分澳洲出现的金山而叫旧金山,又名三藩市,最后旧金山成为华人名副其实的聚居地,以至全球华人分布最广之地,旧金山三藩市唐人街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美国向中国大量招募劳工开采金矿和修筑铁路,迫于贫困的开平乡民为了谋生,选择了背井离乡应募来到了异国他乡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谋生之路,最初从事苦力劳作,后又从事经商,经过岁月浸泡辛勤打拼积累了财富,这时,阔别家乡的游子思乡心切,想起了远方的家。于是,先后陆陆续续踏上返乡的归途,在家乡土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因那时侨胞处身异国日久,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感染和影响,房屋样式多以西洋风格结合传统中式建造,因而形成了一座座中西合壁的骑楼洋房和独特的碉楼,大幅散落在这广袤的广东中南沿岸,在此后的悠悠岁月中开平赤坎便成了华侨之乡的代名词,为这一地区注入了浓郁别样的侨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当抵达赤坎步入华侨古镇入口时,赫然见到了一座依水而立很有年代感的奇特建筑物,这就是开平地区华侨特有的标志性建筑碉楼了。看!这碉楼高耸而宏伟,外貌魁奇,顶部呈罗马式宫殿圆顶,围绕圆顶四角悬立着四个锥形的物体,形似堡垒,居高临下俯瞰四方,显得轩昂霸气,俨然就是一座保卫家园的碉楼,其构造充满了艺术美感,这种独特建筑,可以说是全球之中没有之一的了,看到这奇伟建筑,不由得赞叹起当年华侨们奇思妙想构思出这独具匠心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此情似景,我的脑海忽然闪起了费翔的一曲《故乡的云》,那抑扬顿挫亢奋激昂的歌声在我耳边萦绕回荡,那声声归来吧归来哟!不正是对那四处飘泊海外游子的殷切呼唤吗?如今,我身临其景,有如感同身受,真切领悟了歌中的情感和彼时游子思乡的心情,那时浪迹天涯远在他方的游子又何曾不是朝思暮想都盼望回到自己生长的故乡呢?</p> <p class="ql-block">穿街过巷,寻踪觅迹,只为寻觅那被岁月尘封了的往事,走在这寂静的街巷,两傍尽是整齐林立的民国时期骑楼洋房,和目不暇接的各种行业的店铺。眼前的一切皆联想起过去侨胞在此的生活情景,也隐约看到了昔日古镇的繁华,这些都是昔日曾经承载华侨古镇繁华的景物:骑楼,是清末民初时特有的岭南建筑,也是反映华侨聪慧和勤奋的结晶,同时也是倾注着游子们的情怀和辛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的华侨先辈昔日在海外飘泊打拼积攒钱财回来所建立的家园。从它的规模和式样看,不难看到昔日这里繁荣兴旺的程度和景象,他们长期飘泊海外艰苦挣钱,积聚金钱回乡开埠建业,休养生息,让一颗飘泊的心回归安放在家乡。可如今,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有岁月在它的身上刻下一道道斑斑的伤痕,随着日月交替,时光流转,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在历史的帷幕中徐徐降下帷幕,成为了游子们永远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的诞生和形成,无疑是开平乃至四邑华侨们的勇敢智慧的绝妙体现,因中国近代一直都是烽烟四起动荡的年代,战争频发,兵慌马乱,土匪流寇横行,打家劫舍屡有发生,为防匪盗流寇侵扰,侨胞们想出了抵抗土匪来犯保卫家园的防御措施,在镇子前沿外围的四野筑起一座座碉楼。碉楼外貌形似战时炮搂摸样,但又不完全似准军事化造型,在雕搂摸式的基础上加以西洋式装饰美化,使其艺术洋气,一眼看去既似作战的碉搂又像童话故事中的城堡,高高屹立在那辽阔的田野陌上,扼守着乡镇要塞。</p> <p class="ql-block">雕楼的外观和作用除了有防御用途之外,还有居住生活的用途,请看,里面一应生活所需俱全,简直就是一个优渥舒适的家,一点都没有紧张恐惧的弹药味,有的都是生活浓郁的烟火气,莫说它不像一个作战工事,却反而有几分像一个有钱人家的家庭,看陈列摆设就可以说明了,在当时那个年代来说这些东西都可算是上乘的了,也为我们再现了当年开平华侨的真实生活情景。</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种较为奇特的碉楼了,顶部四角向外飘悬,从外观看形似岗亭,俗称角堡(又称燕子窝) 。 可不同角度暸望远方观察敌情,角堡向前向下开有抢孔,可迎击来犯之敌,拒敌于外,保乡镇平安。</p> <p class="ql-block">信步拾级登上碉楼顶部,站在那飘悬的角堡边上,极目远眺,辽阔大地一览无遗,远山近水掩映其中,只见茵茵大地上星罗棋布着一座座屹立的碉楼,给这原本旖旎的原野再添上神秘梦幻的一笔。那绿油油的大地与星罗棋布的碉楼交积在一起,互相辉映,组成了一幅旷阔唯美的田园画卷!望着这壮美景色,真的感叹大自然与华侨们的碉楼如此相映成趣的搭配,让这侨乡变得愈发美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此番侨乡之旅,处身设地感受体验了昔日侨胞们在此的那一段往事,从中了解了开平华侨飘泊海外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开平华侨的渊源涵盖了整个中国近代史,饱含沧桑的开平华侨为中国近代书写着不可磨灭的一页,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华侨文化的宝贵遗产,植根在这片大地的华侨之乡历史将永远记载着它的前尘往事。光阴无情,可以摧老容颜,但大地有情,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能抚慰游子飘泊在外的心灵,抹去游子离乡别井的创痕。故乡,是游子的心心念念;故乡,是游子忘不了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光临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