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村落:宏村和西递村

龙宗元

<p class="ql-block">  宏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村域面积19.11公顷。[1]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宏村三面环山,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状,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宏村的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p><p class="ql-block"> 2000年,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5日,宏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2年12月17日,宏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5日随拥軍团队参观了宏村古村落景区。</p> <p class="ql-block">  “傍云堂”又名秀才第,为椿和堂别厅,原建于柯村翠林,是清末时期秀才的住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这栋房子的主人无力继续维修房屋,景区为妥善保存和保护文化遗产,将建筑整体迁至宏村重修。整栋房子做工细腻,用料考究,器宇轩昂,尤以木雕为著。</p> <p class="ql-block">  凝雪斋最早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场所,其天花板彩绘为运用古法手绘而成,带有浓烈的书卷气息,讲述的是一个人自幼及老的学习过程,有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之意。</p> <p class="ql-block">  “宽和堂”原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宏村文人汪以文返乡后住此,于2011年恢复重建,整体建筑采用古法上梁建造,为“乐彼园”正堂,“宽和”二字取自汪氏宗族在创业过程中的一种人生感悟。</p> <p class="ql-block"> 南湖书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814年),占地面积为6660m2,是典型的徽州书院结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祇园组成,取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书院”。</p> <p class="ql-block">宏村古树</p> <p class="ql-block">  汪大燮故居原名振绮堂,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位于宏村正街中段,大门朝北,占地六百多平方米,由二楼前后三间、偏厅、书房厅、花园、庭院等组成:汪大燮是民国初黎元洪政府国务院总理兼财政部长,同时也是“五四* 运动重要策划者之一,这里是其少年生活的地方。汪大燮故居是宏村保存最完整、 气势最恢宏、雕刻最精美的古民居之一。</p> <p class="ql-block">唯一收费的堂馆没进去</p> <p class="ql-block">  月沼位于村落中央,状如半月,故谓“月沼”,亦称“月塘,系牛形古水系的"牛胃”。明永乐年间(公元14 03-14 23年) 宏村76世祖汪思齐勘定、开挖此池塘并凿西溪引水入池,供族人防火、饮用和洗涤;其后裔汪升平等人因地制宜最终确立了池塘的形状并扩大了规模。</p> <p class="ql-block">  承志堂位于村落中央,状如半月,故谓“月沼”,亦称“月塘,系牛形古水系的"牛胃”。明永乐年间(公元14 03-14 23年) 宏村76世祖汪思齐勘定、开挖此池塘并凿西溪引水入池,供族人防火、饮用和洗涤;其后裔汪升平等人因地制宜最终确立了池塘的形状并扩大了规模。</p> <p class="ql-block">  树人堂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占地面积为266m2,系二楼三间结构,花园水池,独具匠心,全屋宅基呈六边形,取“六合大顺”之意,正厅、偏厅背靠水圳,座北朝南,天花彩绘飞金走彩,厅堂东侧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鱼塘,活水长流,院里共有两个小书房,外门为八字门楼,内置悬枋栏板,树人堂为"百业须精,儿孙当教”之意,寓意深远。</p> <p class="ql-block">  桃园居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占地面积270m2,系前后三间结构,室内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尤其是四扇雕花门,是全村最为精美的雕花门。</p> <p class="ql-block">  西递古村,别称西溪、西川,位于黟县东部,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素有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p><p class="ql-block"> 西递古镇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古村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古村落,整体布局、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全村有14-19世纪祠堂3幢、牌坊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224幢(其中124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整理开放有等民居古建筑。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5日下午随拥军团队参观了此风景区。比起宏村规模小些。</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其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故取名“敬爱堂”。后毁于火,明末重建,清初落成。因在亨公子孙繁衍,西递胡氏多为其后裔,敬爱堂遂扩建为族祠,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属胡氏总支祠建筑。 </p><p class="ql-block"> 敬爱堂为“三进式”建筑,与总祠的规制相同,规模比总稍小。敬爱堂第一进为仪门,又称门厅,主要放置祭祀鼓乐等物品。仪门门楼为五凤楼式,五对翼角高翘,犹如凤凰展翅,高瞻远瞩。第二进为享堂,分三阶,层层累筑,气势宏大,是祭祀祖先仪式与宗族议事的场所。第三进为寝堂,台阶高于享堂,为供奉祖先牌位的场所,精致华美。整体建筑呈中轴对称布局,遵循儒家伦理法制,严谨规整,威严肃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