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博物馆(二)

田禄廷

<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的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馆藏文物丰富、历史悠久、考古价值巨大等优势,吸引了各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来参观了,头一次没看完,有些遗憾。这次补补课,多拍点照片,力求较全面的介绍给朋友们,大家有机会还是亲临现场,感觉更好!</p> <p class="ql-block">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并走向鼎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民族风格、价值取向和文化格局的形成时期。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文化影响辐射四方。</p><p class="ql-block"> 商朝以甲骨文著称于世,“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周人于公元前1046年挥师东进,灭商后建立西周王朝,以丰镐为都,实行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和文化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也于此时最终形成。这一时期在政治上以家族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权、族权、神权三位一体,开创了王朝政治的先河。当我们走进夏商周的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切的感知。</p> <p class="ql-block">宅兹中国 典范初我</p><p class="ql-block">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作出营建东都这一重大决策的经过。铭文中留下了祭告上天的话:“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天下之人。</p><p class="ql-block"> 铭文中的“中国”即为洛邑所在的中原腹地—洛阳盆地,而二里头遗址恰恰就是洛阳盆地内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p> <p class="ql-block">陶盉</p><p class="ql-block">二里头文化</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750~公元前1530年)</p> <p class="ql-block">陶盉</p><p class="ql-block">二里头文化</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750~公元前153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p><p class="ql-block"> 造型精美、色彩罕见、材质稀贵(高岭土)、基本完整的陶盉,贵族的温酒器</p> <p class="ql-block">玉璋</p> <p class="ql-block">嵌绿松石</p><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牌饰</p><p class="ql-block">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1750~公元前153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p> <p class="ql-block">武士俑</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1644年)</p><p class="ql-block">四川成都凤凰山明蜀王世子墓</p> <p class="ql-block">白地黑花龙凤纹瓷扁壶</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1368年)北京元大都遗址</p> <p class="ql-block">人面镇墓兽</p><p class="ql-block">北齐(公元550~577年)</p><p class="ql-block">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p><p class="ql-block">狮面镇墓兽</p><p class="ql-block">北齐(公元550~577年)</p><p class="ql-block">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p> <p class="ql-block">三彩瓶</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河南洛阳隋唐洛阳城宫城大内遗址</p><p class="ql-block">绿釉瓶</p><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河南洛阳东城宋园遗址</p> <p class="ql-block">“富贵万岁”瓦当</p><p class="ql-block">(公元304~439年)河北邯郸邺北城遗址</p><p class="ql-block">“大赵万岁”瓦当</p><p class="ql-block">十六国后赵时期(公元319~351年)河北邯郸邺北城遗址</p><p class="ql-block">“延年益寿”瓦当</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p><p class="ql-block">“长乐未央”瓦当</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陕西西安汉宜帝社陵寝园</p> <p class="ql-block">人物坐像</p><p class="ql-block">人物立像</p><p class="ql-block">菩萨头像</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北魏(公元386~534年)</p><p class="ql-block">河南洛阳北魏永宁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石雕佛头像</p><p class="ql-block">北齐(公元550~577年)</p><p class="ql-block">山西太原童子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铜弩机</p><p class="ql-block">西汉(公元前202~公元前8年)</p><p class="ql-block">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鎏金錾花九曲银勺</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河南偃师杏园唐墓</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古代的书籍正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历经甲骨、金文、简帛、古籍,绵延不绝,长盛不衰。特别是以古籍为代表,据不完全统什,存世量就达几百万部之多,其中的史学古籍更是独树一帜。有以纪传体“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官修史书,以及官修编年体、典制体史书;私家著史作品更是蔚为大观,不胜枚举;地方志、家谱等著作也给中国古籍增添了独特的风景。中国古籍浩如烟海,收藏宏富,得益于各阶层的高度重视。上至国家政府,下迄坊间书肆。乃至文化名家,都积极参与古籍刊刻用以传承历史、接续未来。期间虽也有战乱兵燹,天灾人祸,古籍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保存下来。我辈当更加珍惜!</p> <p class="ql-block">《四书朱子语类抄》</p><p class="ql-block">清 康熙四十年(1701)南阳讲习堂刻本</p><p class="ql-block">《四书朱子语类抄》是一部语录体文献,详细辑录了朱熹有关《四书》的言论。该书集中体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p> <p class="ql-block">《唐律疏议》</p><p class="ql-block">唐 长孙无忌撰</p><p class="ql-block">清 刻本</p><p class="ql-block">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对后世法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就形成了以建章立制实现“大一统”政治理念的智慧传统。这种思想为历代王朝继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手迹</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手迹</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手迹</p> <p class="ql-block">  大国一统 盛世气象</p><p class="ql-block">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族共同开拓的,各族先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