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一二三

四季如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五点,从和女儿谈话的梦中醒来,随后思绪延展,近两天发生的一件件事情萦绕脑海,久久不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恰好先生起床喝水,和他闲聊几句。我说闺女是一个让人特别放心的孩子,虽然她也有这个时代年轻人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如不爱做饭点外卖,有时熬夜打游戏,女孩子爱美花钱多点儿,喜欢美食(这不算毛病),但她踏实、托底、靠谱,不好高骛远,不虚荣,不好面子,自我评价准确,能清晰认识自己。她不算聪明,但交给她的工作都能努力去做,打电话时她很少和我抱怨工作和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此,我很知足,对自己与她十八年的陪伴和教育也感欣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提到教育,一下子想起前天中午与玲姐通话,提到她小学一年级时,老师让她在前边板演生字,她写错了两个,老师说:你还叫啥**玲,就叫**笨吧。老师的话深深刺激了她,从此她认真听讲,一直努力,成绩优秀。但她说心里还是“问候”了老师一百遍。想想这事儿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她还记得,可说印象深刻,可见一句话对学生影响多大。我说“幸好你是一个愈挫愈奋的人”,她一笑,嗯嗯幸好幸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幸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先生在近百年前的话是不是振聋发聩?如果玲姐的老师换一种说法:你写对了那么多字,这两个再写对,就更好了。玲姐绝对不会在五十年后还念念不忘当时的情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教育表达,看是简单,实则是一种智慧。而孩子,遇到一个有教育智慧的老师,真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仅孩子,成人也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昨天,《学前教育法》征求意见了,和办公室姐妹说,前几年看到电视上庞丽娟教授讲学前教育要立法,终于出台了,庞老师是我读函授本科的老师。函授本科时,我已经工作,二十几岁了,清晰记得讲授《卫生学》的万钫教授在全班二百多人面前表扬我现场写的东西有观点,有逻辑,我因此毕业论文选了万老师,写的是儿童营养学方面的,如果没有万老师的表扬,我会选择其他更擅长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我也做了几十年教育,养育了孩子,回望过去,也有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在陪伴孩子的岁月中一定会更加好好地说话,温和地表达,和她一起度过成长的每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是今天,仍有那么多孩子,她们或单亲,或留守,没有父母陪伴,即使父母在身边,或不教,或不知怎教。孩子们的同伴交往、矛盾处理、心理困惑,因为没人指导而形成各种问题,严重时造成欺凌和抑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感叹和质疑“孩子们咋这样?”的时候,我们都问问自己:做为父母,我们足够称职吗?做为教育者,我们足够优秀吗?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足够合格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