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人说,在民国时代,滇西出文人,滇东出武将。滇东北的土地上,出现了三位云南王,唐继尧、龙云、卢汉,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在三月春风时,驱车到昭通,到龙氏家祠去看看。春寒料峭,沿威宣高速公路前行,经两个半小时,就顺利抵达昭通坝子。当进入龙氏家祠的大门时,那一瞬间,历史的气息不由自主地涌向心间,好像进入历史的隧道,百年前的情景,如电影般浮现在眼前。整个家祠坐落在昭通坝子的南部平畴中的箥箕湾,四周田地环绕,在不远的四围群山拥抱,如今新村拥抱,沥青道路崭新,连通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龙氏家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券门独具民国特色</p> <p class="ql-block">1933年和2024年对比,白色墙面换成青砖了。</p> <p class="ql-block">院内古柏森森,两棵古树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致倾斜倒向一边,默默述说前世今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民国政府的委员长蒋介石专门题写了‘封鲊丸熊’的匾额,以表彰龙老夫人教子有方。封鲊就是把鱼做成食品,封存起来。西晋时,主管渔业的官叫陶侃,为了尽孝,他将鲜鱼腌制好,装入罐子,派人送给在家的母亲食用,其母谌氏见此,将罐子退还使者,并附一封给儿子的信函指责道:你作为管渔业的官,把公家的东西送给我,对我毫无半点好处,相反却让我为你担惊受怕。丸熊则是成药的熊胆。唐朝柳仲郢幼年好学,特别用功,他的母亲韩氏,用熊胆为药,使仲郢夜夜舔食咀嚼,使之一举成名官至刑部尚书。于是便有丸熊助苦,封鲊资廉的美谈,用以褒奖颂扬古代教子有方的母亲。龙母玛洛把儿子从一个山旮旯里,因打冤家失败,亡命在外的龙云,培养成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省主席,龙老夫人更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几乎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融进了对儿子的培养教育。蒋介石用封鲊丸熊四字送给龙母,就是把她比做西晋的谌氏和唐朝的韩氏。</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以前的青砖材料,比现在的更宽更厚实。</p> <p class="ql-block">百年的老树,默默守候这独有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梨树开出雪白的梨花</p> <p class="ql-block">百年往事已沉沉,参观龙氏家祠,回味前人故事,那也是不远的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