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游边记一一山西万荣之后土祠篇

嘉木轩工作室

<p class="ql-block">闲暇之余,随朋友来到了万荣县的后土祠。</p><p class="ql-block">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之一。作为中华民族广泛信仰的神祗,后土祠是总司土地之神,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万荣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万荣县地处山西省西南、运城市西北,国土面积1081.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万荣县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黄河东岸,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酷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万荣县西濒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与临猗县、盐湖区相连,东峙稷王山与闻喜县相接,北有峨嵋台地与河津市相邻。</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汾河汇入黄河的地方,万荣后土祠就在这两河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山门</p><p class="ql-block">虽然现存的后土祠规模不及唐宋时期的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然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一。祠里现存有山门、品字戏台、东西五虎殿、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宋真宗碑廊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正门</p><p class="ql-block">万荣后土祠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冠,是北京天坛之源,北京天坛祭祀后土的仪式是从这里移植过去的,其历史价值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汉武帝刘彻时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p> <p class="ql-block">此建筑的后侧被称为过路戏台,正面为后土祠的正门</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组驰名海内外的“品”字形戏剧舞台,形式独特,结构巧妙。前一戏台为过路戏台,每逢庙会,搭上约三米高的木板,台下过人,台上唱戏。后二戏台为两座相连的戏台。可以三台戏同时上演。这座品字形戏台是国内孤例。</p> <p class="ql-block">三个戏台中间的两侧分别为钟楼与鼓楼。</p><p class="ql-block">此楼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此楼为钟楼</p> <p class="ql-block">此建筑为两个并列的西台,左侧为道家戏台,右侧为佛家戏台。</p><p class="ql-block">此戏台为品字形戏台的第二部分。</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的正殿、献殿,是祠内建筑的精华。正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气,木雕结构精美,献殿的木雕、琉璃饰品精妙绝伦。</p> <p class="ql-block">在品字形戏台的后面与正殿中间的两侧分别是五嶽殿与五虎殿。</p><p class="ql-block">此殿为五嶽殿。</p> <p class="ql-block">此殿为五虎殿</p> <p class="ql-block">宋真宗碑廊</p><p class="ql-block">出正殿东行,有一面萧蔷碑。宋真宗在公元1011年,亲祭后土时,撰写碑文,为伯父赵匡胤和赵光义彰功颂德,配飨于中华始祖后土圣母之祠,世代接受万民崇拜。大碑碑文共1365字,正文62行,印刻单字近10厘米见方。文之长,字之大,历代帝王碑无出其右。此碑通体楷书,出类拔萃,是山西省及中国古代现存名碑之一,为后土祠镇祠之宝。</p> <p class="ql-block">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中国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p> <p class="ql-block">汉武帝刘彻一生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秋风楼正是因为二层藏有元刻《秋风辞》碑而得名,秋风楼高达32.6米,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凭河而立,崇峻秀丽。</p> <p class="ql-block">张仪古道</p><p class="ql-block">后土祠祠后也有一条古道张仪古道,现地都用一条古道纪念历史名人。</p><p class="ql-block">张仪古道最早是一条官道,不知道以前的名称,而张仪古道是后来的名称,什么时候改名叫张仪古道,也没有确切的记载。现存的一段古道与后土祠有莫大的关系,这条古道从著名的秋风楼下穿过,秋风楼因为汉武帝后土祠祭地所做《秋风赋》而名扬天下,汉武帝在后土祠祭地并没有张仪古道的记载,那么张仪古道的名称应该在汉以后才出现。</p> <p class="ql-block">张仪古道(秋风楼的西侧)望秦门</p> <p class="ql-block">虽然现存的后土祠规模不及唐宋时期的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然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纷纷前来寻根问祖,慕名而来,祭祀后土,络绎不绝。他们祈祷后土圣母保佑九州丰收,国泰民安,世道平和,物产丰盈,同时也祈求全家健康平安,事业兴旺,万事如意。特别是在后土圣母诞辰日(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庙会期间,善男信女、商旅游客络绎不绝,庙会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的原址在汾阴脽上,汾阴是一条背汾带河的长形高地,长四五里,广二里多,高十余丈。</p><p class="ql-block">汉武帝所立的后土祠就在这里,汉代的几位皇帝和唐玄宗、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都是在这里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黄河干流向东摆动,汾阴被黄河侵蚀,汾阴上的后土祠受到洪流的威胁,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p><p class="ql-block">到明万历末年,后土祠只得往东移建。</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河水决,后土祠内的建筑大部分被黄河冲毁,只留下秋风楼和门殿。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再决,连秋风楼也一同淹没于黄河中。康熙二年,后土祠移地重建于今庙前村北。同治六年(1867年),后土祠再次被黄河冲毁。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再次移建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现存的后土祠,东西宽105米,南北长240米,占地面积2528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土地之神地皇--华夏始祖女娲氏的处所。后土祠是中国民间广泛信仰的神祗,总司土地之神。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