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8日 星期一 晴</p><p class="ql-block"> “ 君子学以为己,未尝虞人之欺已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尝虞人之不幸已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尝求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恒务自觉其良知而已,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感而明,明则成矣。明、诚相生,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何者?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是谓“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子思所谓“至诚如神,可以前知者也,然子思谓“如神”,谓“可以前知”,犹二而言之,是盖推言思诚者之功效,是犹为不能先觉者说也。若就至诚而言,则至诚之妙用,即谓之“神”,不必言“如神”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矣”。</p><p class="ql-block"> 这是本文中的最后一段内容,老师说这篇文章每个人最少要读百遍才能真正明白文中义和句中义。</p><p class="ql-block"> 当今天早上再次读的时候,对其中的一个词“至诚如神”有了不同的感悟,这里面有工作上的,有学习上的,当然还有生活上的。当你带着问题来读此文时,当你带着一份真诚来读此文时。当你带着一份自信来读此文时,读的快慢、语调、感情是不同的。先生的谆谆教诲,犹如在耳边响起,不时的鞭策着,每每懈怠一分,先生的声音就会在心底响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