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苏东坡

大浪

宋时绍圣四年间,东坡贬谪入海南。<br data-filtered="filtered">儋州城郊中和镇,曾居茅屋桄榔庵。<br data-filtered="filtered">设馆兴学载酒堂,风雨沧桑近千年。<br data-filtered="filtered">笔墨丹青碑石凝,中原文化汉黎传。<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东坡踪迹遍南疆,千里来寻载酒堂。闲居海南时间长了,总会找时间出去走走,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名胜景点。这次从海口去三亚的路上有意选择了西线,首站直奔慕名已久海南省最有文气的地方——儋州市中和镇东坡书院。作为喜好文学的我,去那里自然是要拜读一代文豪苏东坡。古老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讲学场所,更是海南省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 南国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东坡书院和一般的文化遗迹有所不同,它坐落在儋州市中和镇东郊外的一片开阔地里,周围没有其他建筑,只有成片的稻田和一洼池塘。远处眺望,仿佛就是一处世外桃源。景区大门轩昂宏伟,焕然一新,两侧有许多与大文豪苏东坡相关故事的宣传画和诗文,看得出这是当地主管部门精心营造的氛围。 亭台笼紫气,草木花正开。进入景区,这个蜚声中外原名为载酒堂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中静静地伫立着。偌大的景区里古林幽茂,鸟语啁啾,池水若镜,栈道两旁绿色葱郁,鲜花怒放,一种群芳竞秀的园林景色。信步前往进入书院,大殿、载酒亭、载酒堂、东坡祠、东西厢房,以及尊贤堂、钦帅堂、望京阁、迎宾堂、陈列馆等主要建筑古色古香,十分典雅,无不彰显出中国古代建筑及古文化的深厚底蕴。 书院内载酒亭亭亭玉立,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大殿和两侧耳房,陈列着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等题咏的诗刻,以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格外幽静肃穆。 雄风海上来,中原文化传。据介绍,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被贬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安置,历时三年多。谪居儋州期间,苏东坡“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孜孜不倦地为儋州汉黎庶民设馆讲学,弘扬中原文化。在他的教化下,这里人心思学,英才崛起,使古老偏僻的儋州文化盛兴。从此以后,许多儋州的学者们纷纷效仿,相继在此设馆讲学,使之成为历代海南及儋州最高学府。 富贵不淫贫贱乐,华夏千载出东坡。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三年,可谓历经了千辛万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的确是不幸的。但他能在逆境中旷达乐观、随遇而安,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很快就与当地黎民打成一片。尤其是他开馆收徒,讲学明道,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理念,使当地庶民受益匪浅,他也因此受到地方乡民的爱戴和尊敬。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有幸在这里品读苏东坡,所到之处,有许多先生谪居儋州的诗作展示在景区里,从衣食住行到天文地理,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出东坡先生的豪迈境界和诗酒人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东坡赦返北上时对自己一生仕途坎坷的总结,三个地名,三处贬谪之地,既是他个人的坎坷经历,也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更为悲惨的是两个月后,这位大文豪就在常州与世长辞了。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正是这种长期不断遭贬的经历,不仅成就了苏东坡的文学事业,也给这几处地方带来了文化的荣耀。海南儋州是苏东坡最后的贬谪处。尽管谪居儋州三年时间,但苏东坡对儋州乃至海南的影响却绵延了近千年。受东坡遗风影响,中和当地百姓劳作之余颇爱挥毫泼墨、吟诗作对、结社唱和,文化持续繁荣,人文渊蔽,这种传承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寻访东坡先生的足迹,吟诵着东坡先生的诗词,游览着曾经辉煌的书院,在这里感受先生的人文情怀,寻找先生的真实身影,品尝先生传下来的美酒佳肴,再与先生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那种“引书与相和,置酒仍独酌。可以侑我醉,琅然如玉琴。”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游览东坡书院,拜读东坡先生,的确让我辈非常感慨:生在宋朝的苏东坡多次被贬,不幸中的万幸在于当朝尚有怜惜文人的几度气氛,虽然东坡先生因政见不同多次被贬,但他的学识和才华却也被朝野人士包括皇帝宋神宗、光献太皇太后所认可和喜爱,更受黎民百姓所敬仰。我想先生倘若生活在“清风不识字”的大清时期,恐怕他有几个脑袋也都搬家了。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虽然苏东坡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但我深信如果一旦没有了言者无罪的环境,一旦失去了官民探讨交流的氛围,东坡先生也不会有那么多精彩绝伦的作品流传于世。 在东坡书院里漫游许久,带着一种朝圣而归的心情离开了书院。走出书院我远远回首,四下里稻田正绿,村舍掩映在树丛中,很美丽地遮住了我幽思的目光,错落之中别有一种古意。此时,正是南国的作物生长的大好时节,我踏着东坡先生的脚步追随而来,在轻抚的春风中悄然离去,感觉到身后似乎是他凝望的眼眸。 别了,缘起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书院。希望在历经近千年的风风雨雨后,这座古老的书院永远散发独特的魅力。<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24.3 于三亚<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