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农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人。</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当时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苦,物质也比较匮乏。我家里姊妹六个,我排行第六。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田来养家糊口,养活我们姊妹六个在当时已经属于非常困难的了,上学更是一种奢侈消费。哥哥姐姐有的读了几年初中,有的小学刚读完就辍学了,在家帮父母干活,减轻家里的负担。正当剩我一个人在读书时,我成了家里的唯一读书人。上小学时我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名列前茅,我第二,没人敢第一。按说那时候我该上个高中甚至读大学,可偏偏命运不济,刚入初一,就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我被迫辍学了。至今想起来心里还有点不甘心。</p> <p class="ql-block">但辍学并没有遏制我读书的热情,那时的我特别喜欢读书,啥书都读,不管哥哥的、姐姐的初中课本,还是看到报纸杂志之类的书刊,我都爱不释手,看得津津有味,也使得我的内心充盈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生活难免会有些酸甜苦辣,我都会用笔把一些事情记下来,发表几句感慨。有时像倾诉,或者在述说,无论伤心还是快乐,我都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排成一行行,形成一种文案,再配上两张图,发表在自己的空间里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真正开始写作,是从认识孩子的一位老师开始的。这位老师平常也爱好写作,发表在朋友圈里,我无意间翻到他的朋友圈,他写的那些诗歌,散文一下子震撼了我,时不时的看他的作品也发表在一些媒体报纸上。令我非常崇拜,也很羡慕,偶尔会为他的文章点个赞简短的评论一两句。</p> <p class="ql-block">后来他也开始注意到我也对写作也感兴趣,他也评论我的那些说说和文案,他也很好奇,于是问我,“喜欢阅读写作?”我说“只懂欣赏,不懂写作”。于是他有意识地给我讲了一些写作方面的要求和技巧,我听了也是似懂非懂,消化有点慢,但我很有兴趣。</p> <p class="ql-block">直到2019年10月4日,我在美篇上写的一篇《铅华散尽,整装待发》,正好时逢祖国70年华诞,配上我旅游时拍的几张照片,配了些文字,算是看图写话。当时对我来说觉得已经很满意的作品了,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把所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和图片表达出来,内心感到从没有过的喜悦。有了第一次,就不断会有写作的冲动,每次看到好的文章诗歌都会触动我,想把感受写下来。后来我在美篇安了家,创作了很多作品,流量都很多,几乎篇篇都是精品,编辑给予加精处理,这更让我信心倍增,写作逐渐成了一种习惯。</p> <p class="ql-block">2022年疫情期间,我开始写新闻报道,看到身边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有领导、医护人员、志愿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我写几篇报道发表到新闻媒体,做个推广宣传,弘扬一种正能量。</p><p class="ql-block">当报道被发表媒体后,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后来开始写散文,《三月春风暖》被《新汤阴时讯》报纸刊登,散文《一碗葱花面》刊登《安阳日报》邺风版,当时心情非常激动,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被我撞了大运!没想到喜欢变成了一种惊喜,自己有一天还能荣登报刊的文学殿堂。</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不断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我以一位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加了作家协会的工作年会,见到很多大作家,再一次激励我不断创作。就像作协主席桑明庆所说的那样,写作不是说一个人文化有多高就能写好,而是要有悟性,善于捕捉灵感,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他还鼓励我坚持多创作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我也有我的梦想,想不到我会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人真的要有个梦想,万一实现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