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书法的意境表达

学山书苑

文/李学山 前言:中国书法发展从商周到现在,中间书法大家璨若星河,各领风骚,高峰迭起,但从审美上来说,所有的对美的判断标准只能是一家之言。就比如近期辞世的草书名家刘洪彪先生吧,对其书法成就的高低,专业层面和民间草根就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看法。欣赏者认为其水平早已超越古人,这当然包括刘先生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批评者则更多的抬出来规范书法的标准来衡量,甚而至于把把其作品统统归结于丑书。<div><br><div>学山不才,从8岁学书,最初也是从一笔一划写起,恩师所荐,也是非书圣莫为,印象中,直到20岁左右,临遍了几乎所能找到的所有书圣作,虽然是亦步亦趋,但也几乎认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天下书法唯书圣是瞻,余者皆不足论。</div><div><br></div><div>清楚的记得,1990年的谷雨时节,适逢菏泽第一届牡丹花会召开,有两位较有名气的书画家叫做艾青云和师鸿的,一个字写得好,一个马画的精,在牡丹园办展览。艾老师就特别推崇范曾先生的字,称赞他是“五百年第一人”,我立即很吃惊,立即觉得原来书法也是可以这么写的。弯弯曲曲,浑身劲突,远远看去,就好像读了一篇《病梅馆记》一般。当被人告知这也是亘古未见的书法大家作品时,我甚至怀疑我十几年的临帖功夫全是白废。</div><div><br></div><div>于是,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我苦心孤诣的研习当代名家的所谓线条,一度让我走火入魔。四十岁的时候,我有幸概览了从魏晋的俊逸、北碑的威严、唐楷的法度、宋四家的灵动、赵松雪的儒雅、八大郑燮的乖张、领袖的气度,我越来越觉得书法实际上是根本没有框框的。</div><div><br></div><div>艺术之于技术,是绝对两条道上的行车。也许田粉们极力讽刺的丑书大家,恰恰是书法艺术的领军人物。而几乎所有的艺术大咖们就对整整齐齐如一刀切般的大楷小楷们嗤之以鼻,二者根本没有什么共同的艺术语言。</div><div><br></div><div>算起来,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对于书法未曾一日荒废,然而总感到越来越像个小学生,对于书法世界的唇枪舌剑,无论如何我也不愿意介入其中,别人说我写得好,我笑笑,别人说我写得不好,我也笑笑。也许这也就是我创作禅意书法的起心动念了。在此亮相几幅,希望能博取几点白眼,也就心满意足了。</div></div> 禅 禅 禅 禅 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