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一闪 爱心一片

太乙

<h3>——青龙沟山庄药王洞庙会布施斋餐侧记</h3>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龙抬头。按照民俗,汉中药王洞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长期热心公益活动的秦巴蜜韵公司青龙沟山庄(位居庙宇西侧200米)自告奋勇地认领了向香客布施300份爱心斋餐的任务。闻此爱心活动,7位热心小老板主动前来当义工;易传媒老板李勇承揽了布施的名小吃汉中面皮;南郑区文联主席带领5位画家,现场作画,作品全部赠送爱心人士和香客;汉中画中游召集了摄影团队前来助阵拍摄;情系天山新疆歌舞团团长李红军带领10位女士到场为香客们献艺表演;当日,香客们携带香品,从四面八方涌入,药王洞祈祷许愿,人声鼎沸,烟云袅袅。汉中面皮、南瓜粥、馒头小吃得到一致好评;歌舞表演获得观众阵阵掌声;画家作品被争相收藏;青龙沟山庄庙会布施斋餐活动圆满成功。</p> <b>药王洞</b>位于南郑区梁山镇永固村梁山脚下,东邻超过100万年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的龙岗寺遗址,与汉江隔江相望。药王洞是因相传神医孙思邈曾沦落隐居于此山洞而得名的。相传药王洞兴于唐代初年,药王孙思邈落难逃往此地,隐姓埋名,无处安身,便到永固村山洞隐居,为当地百姓治病,后被唐王接回,百姓为了纪念药王,将其居住的山洞命名为药王洞。千余年来,每到农历二月初一到初三村民都会去赶庙会。药王洞香火旺盛,庙会期间远近地区游人、香客前来观光、进香,主要是为祈福还愿,扶正祛邪,保元固本,消灾解困。 <p class="ql-block">  新疆美女们表演结束后,在青龙沟山庄休闲娱乐。</p> <b>孙思邈</b>(581年-682年,今陕西耀州区)人。唐代医学家、道士,中医医德规范和大医精诚的制定人。<br>&nbsp; &nbsp; &nbsp; &nbsp;孙思邈自幼多病,故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开始行医于乡里,其提倡并践行以“大医精诚”之医德对待患者,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深为群众崇敬。605年-618年间,孙思邈游学四川,后隐于终南山炼丹。与沙门道宣律师交厚,写了不少道家炼丹方面的著作。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国学博士、谏议大夫等职,均谢绝,唯于673年时任承务郎,执掌尚药局,掌管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等事务。次年,因病辞退。682年,孙思邈卒。<br>&nbsp; &nbsp; &nbsp; &nbsp;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编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晚年还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孙思邈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法改为按方剂主治及临床表现特点相结合的分类法,成为以方类证之指南;提倡的脏腑虚实、寒热辨证,对后世脏腑辨证影响深远;总结妇、儿科成就,提出应独立设科,对后世妇、儿科形成专科有促进作用;提倡保健灸(足三里),按摩、导引、散步,轻微劳动及食治、讲求卫生等结合,为老年病的防治也留下了宝贵经验。孙思邈逝世后,被后人尊为“药王”,并将其故乡的五台山改为药王山,还为其建庙塑像,树碑立传。 <p class="ql-block">新疆美女们在药王洞附近踏青赏花</p> <p class="ql-block"><b>文/图/制作:</b>太 乙(部分文字来自百度)感谢春霞、红菱、诗情将略航拍,作品另发;</p><p class="ql-block"><b>后期:</b>彩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