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深处那一束阳光

老陈(7323886)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的一生会遭遇许多委屈和不幸,当你在经历不幸时,如果能得到哪怕是一点点理解和关爱,你都会感到温暖,就像一束阳光注入心灵,将心灵深处的忧伤和阴霾驱散一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能够挖掘深藏于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一束束阳光,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震撼人们心灵的故事,这是一种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题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文作者王茂久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编者按:</b><span style="font-size:20px;">“心灵深处那一束阳光”一文是重庆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茂久先生在2009年12月3日发表在《重庆广播电视报》 知青园地栏目上的一篇文章,2024年1月30日《红月亮知青情 》公众号再次转载,我看到后,被文中的故事深深的震撼!征得王会长的同意,将文章改编为《美篇》,旨在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文主角范红梅老师近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王茂久/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我在《重庆知青会刊》做采编工作,我记得是11月17日,我收到一个手机短信,短信说:“我叫李红,想寻找38年前一位最要好的同学范红梅”。于是,我们在11月19日《重庆知青会刊》的【知青桥】上发布了这条消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天晚上,我又收到短信,还是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王老师,谢谢你,我已找到范红梅同学,其实我不是李红本人,李红是我表姐,她已经去世了。范红梅是她下乡时的同学,曾经热心帮助过她。后来她们分开了38年,表姐一直想找到她,想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然而生前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临死前一再叮咛我要找到范红梅,代她表示谢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隐约中感到死者身上有一种人性的力量在震撼着我,我迫切希望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人把对另一个人的道谢作为生命终结时的最后心愿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天一早,我接到范红梅的电话,她说:“非常感谢你,王老师”。我的心又陡然地跳动起来!我们《重庆知青会刊》的【知青桥】只是无意中帮助了别人,竟得到那样真诚的感谢,让我感受到振奋和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天后我见到了范红梅,她的形象令我颇为吃惊。她与我同年,却焕发出一种青春的活力。她身为“红梅少儿舞蹈学校”校长,正在身体力行地指导一群中年妇女跳舞。她热情地招呼我,并邀我共进午餐,随后与我谈起了那一段几乎淡忘的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红和她是一个学校的同学,比她高一年,是初66级的。刚下乡时,两人虽同在一个大队,却并没有来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红生得矮小瘦弱,父母“出身不好”,在文革期间被批斗,收入微薄,家境异常贫寒。一般知青在农村,家里人都会寄去一点生活费。可是李红不仅得不到家庭的资助,反而要靠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一点钱,寄回来补贴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的农村异常贫困,一个劳动日也不过一毛多钱,要攒钱谈何容易!李红为了帮助家里,不得不拼命劳动,希望多评一点工分,年终分配时,可以多积累一点钱。她硬挺着瘦弱的身体,努力挣工分,甚至比农民更吃得苦,什么脏活累活都去干,从没缺过勤,也没认真休息过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广播电视报》知青会刊栏目的“知青桥”,2009年11月19日发布的“李红寻找范红梅”的消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仅如此,她收工后还要种自留地,养鸡鸭。为了让家人吃上肉,她还养了一条猪。她把自己养的鸡鸭禽蛋都积存起来,到年底把猪杀了,腌制成腊肉。自己平日里尽量吃粗粮、苕叶、苕藤(这些都是农民用来喂猪的)。李红省吃俭用的节俭程度,绝不逊色于当地的农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节省路费,李红过年过节也不回家。她性格孤僻,从不向人倾诉,默默地承受着知青生活的艰难困苦。然而真正使她痛苦的还不是这些肉体上的磨难,而是同学和村民的不理解和瞧不起。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使她长期生活在孤独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一年春节,知青们都准备着大包小包要回家过年了,李红也在准备,她把自己养的鸡鸭捆绑起,把腊肉包好,鸡蛋装进篮,然后到乡场上找到同学们,请他们帮自己把这些东西带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学们都感到诧异,问:你怎么自己不带?为什么要别人帮你带?她说:我没有回家的路费,回不了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学们哪个不是大包小包的?想帮带也不行呀!李红眼睁睁看着这一大背篓年货不能带回家,想着家里人的期盼,不由得蹲在场边伤心流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恰在这时,性格豪爽,颇有男子气魄的范红梅来到场上,看见李红哭啼,还以为被人欺负了。大声询问:“妹儿,你出什么事了?”李红说出缘由。范红梅果断说到:“妹儿你别哭了,这么一个大姑娘,为这点小事在大街上哭,像啥子话!这些年货我帮你带回去”。</span></p> <p class="ql-block">本文主角范红梅(左)与知青朋友一起畅游长江三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红听范红梅这么说,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其实她对范红梅早已认识,而范红梅却不认识她。虽然她们是一个学校的校友,范红梅是学校宣传队的舞蹈明星,而李红却是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的普通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一年春节,范红梅把自己准备的年货压缩了一部分,却把李红的年货全部背回重庆。她按照李红写的地址去化龙桥,问了许多居民都不知道这个地址。她有些着急起来。一位老大娘指着虎头岩的半坡上的一个茅草房说:“那坡上住着一家人,好像姓李,你可以去问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范红梅背着年货爬到坡上,只见这房屋是用竹篱笆围成的墙,墙面糊的泥巴已经脱落了许多,因此可以从一些缝隙看见屋里的人影。屋顶是用油毛毡和一些帆布盖的,看上去就像喂养牲口的茅棚。她隐约看见里面有人,就去敲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开门的是李红的母亲,她看见范红梅,颇为吃惊。范红梅问清楚是李红家,就走进屋,看见一家五六口人围着一个火炉静静地坐在屋里。屋里除了床和柜子、饭桌、木凳,几乎没有其他家具。饭桌上空空的,完全没有一点节日气氛。范红梅看到李家这种状况,似乎理解了李红的苦心,当范红梅把年货放在大家面前,这家人马上活跃起来,邀请范红梅在炉边坐下烤火,要留她一起吃饭。范红梅婉言谢绝,并尽快告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李红家,范红梅感觉心里酸酸的。李红的家人收到了女儿从远方带来的年货,终于可以过一个高兴的春节了,他们也许想象不到,那年货中饱含着女儿这一年中付出的多少汗水和心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范红梅由此结识了李红,也知道她的父亲因为一些历史“问题”被定为“四类分子”,失去了工作,家境非常困难。出于乐善好施的本能,范红梅成了李红最亲近的朋友。由于两人落户的生产队相隔不远,范红梅只要有好吃的就请李红一起吃,有时甚至弄好后给她端过去。从此她们经常在一起,李红的脸上不时也有了笑容。范红梅发现,这个“丑小鸭”开心的笑容跟其他女孩一样妩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文作者王茂久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范红梅能歌善舞,她的艺术才干很快受到县文工团的重视,半年后调入达县文工团,从此离开了农村。后来,范红梅又调回重庆一家企业;再后来,她下海自己办起了“红梅少儿舞蹈学校”。曲折的生活道路和事业上的艰苦奋斗,使她几乎忘记了三十八年前的那一段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是李红则经历了完全不同的遭遇。虽然她在农村干得比任何人都出色,付出的辛劳比谁都多,可是由于“出身不好”,却迟迟调不出来。直到知青大返城,她才回城到了一个并不景气的街道企业上班。后来安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由于长期的艰辛和操劳,李红患上了癌症,竟英年早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红一生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她对自己的人生并无遗憾,唯一放不下的是没能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道一声谢。三十八年来,她通过各种途径打听范红梅的踪迹,但是始终未能如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临终之前,李红对表妹诉说了自己未了的心愿。她说:在我最孤独困难的时候,有一个叫范红梅的同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帮助。她对我的关爱,就如照进我心灵深处的一束阳光,给了我温暖,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我只想找到她,向她说一声:“谢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红就这样带着未了的心愿去了,她的心愿是那么简单、纯洁,她让我们这些苟活的人感到羞愧。如今她的愿望已经实现,她的灵魂也终于能够安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范红梅讲完这个故事,我和她都陷入一阵静默。虽然眼里都饱含泪水,可是心里并非只有悲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突然感悟到,范红梅与李红,虽然走过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她们都具有相同的人性之美。范红梅无私的爱心与李红纯洁的感恩之心,相互辉映,犹如一道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温暖,感到振奋,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庆广播电视报》 知青园地栏目,2009年12月3日发表王茂久先生文章《心灵深处那一束阳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后记:</b><span style="font-size:20px;">“心灵深处那一束阳光”在《重庆广播电视报》发表后,范红梅把报纸寄给李红的表妹,这才得知李红表妹其实也是癌症患者,一直住在成都华西医院。她感觉自己在世的时间不长了,决定在离世之前一定要了却表姐的嘱托,特地从医院请假到重庆来寻找范红梅。见了范红梅后又赶回医院。她在医院收到这篇文章后,把病房的医生、护士和病人集中起来,读了这篇文章,引起病房所有人员一起痛哭。不久,表妹就离世而去。也许,她的去世会很安详,因为她在另一个世界与表姐见面时,可以告诉她,自己完成了她的嘱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