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 开春以来,恩施人春社日吃罢社饭,又忙着上巳日吃荠菜鸡蛋。荠菜,俗称地米菜,农历二月至三月,水灵灵地长在田边地头,嫩嫩的茎,绿绿的叶,白白的花,小小的籽实,一簇簇,一片片,既清香,又好看。人们在三月三这天,采撷回家煮鸡蛋,被菜汁染绿的鸡蛋,飘散着淡淡的香味,人们吃得津津有味。<div> 为什么要吃荠菜鸡蛋,一说是避蛇,恩施民谚:“三月三,蛇出山”,为避免见到蛇,吃鸡蛋等圆形食物,谓之“塞蛇洞”;另一种说法是荠菜有药用作用,用其煮鸡蛋,可除去过冬以后身体里的燥气。其实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沿袭古人过上巳节除灾避邪,祈求生育的风俗。<br>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br> 古代上巳节具体的活动主要有:<br> 祭祀高禖。即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后来高禖有了很大的变化,父权制产生后,男人伏羲也成了高禖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先女阴后男根崇拜。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br> 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br> 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在上述三种水上活动中,以临水浮卵最为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这是一种孕育巫术。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则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br> 会男女。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后世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恩施的女儿会也属于这一风俗,只是时间上有变动。踏青也是此类遗风。<br> 此外,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国普遍盛行,也包含求子的内容。其他还有在上巳日祭其他神求子的风俗,如拜送子娘娘,举行童子会等,祈求健康,多生贵子。<br> 为什么上巳节有这些求偶、求子风俗存在,与上巳节是人日有关。相传女娲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为人日。按子丑寅卯戊己庚辛申酉戌亥的天干排序和甲乙丙丁辰巳午未壬癸的地支排序法,初七为地支巳日,所以巳日即人日,因此上巳节,也就是人日的节日。另外,中国有简狄吞食鸟蛋而生契,契后来成了商朝始祖的传说,故上巳节食蛋成了求子习俗中的重要内容。<br> 现在上巳节在民间节日中已被淘汰,过去那种热闹繁复的节日活动见不到了,但遗风尚存,恩施人三月三即上己节吃荠菜鸡蛋,便是其一。原本只吃鸡蛋,后来用荠菜煮,是因为荠菜多子实,寓意多子,另荠菜的籽呈三角形,犹如古人避邪佩戴的香包,两者兼而之义,正与上巳节除灾避邪、祈求生育的主体内容相符。(原载2010年4月12日《恩施晚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