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行之二——红水河第一湾

山高水長刘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巴马长寿村出发,先向东南方向,由寿乡大道,进入323国道再向东前行,然后,又转入东北方向,穿越了若干个半山隧道,绕过了无数个峰回路转,一百公里的路程几乎全是盘山路。行驶了近两个小时,来到了半山腰的一个观景平台。一块大招牌赫然映入眼帘:红水河第一湾。我们把车停在路边,下车一看究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狭长的观景平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以俯瞰红水河第一湾的全景。</span>南侧有一排卖水果烧烤小吃之类的小摊,北侧则是盘山路,路边勉强可以停一排车。但都不会停太久,拍照完了或者临时吃点东西就继续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摆摊的老乡操着带有浓浓的方言味道的普通话吆喝着,勉强能听懂个大概意思。她们互相之间用当地方言交流起来,就一句也听不懂了。</p><p class="ql-block"> 临悬崖这边有一排护栏。护栏上一块红色的打卡牌上刻着两句话:</p><p class="ql-block"> “碧水青峰玉指环,天上人间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  凭栏远眺,只见一湾碧水如一幅宽宽的玉带从远处峡谷中缓缓围拢过来,经过一座金字塔型的巨大山峰左侧,环山峰绕了一个180度的大迂回,从山峰的右侧缓缓飘向来时的方向,隐没在山峰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山水形胜之地,似乎都有龙的身影,那么这红水河也应该有红水河的龙王。眼前红水河环绕的这座山峰仔细看上去更像一个昂然向上的龙头,似乎要从水中一跃而起。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恰似盘了一圈的龙身,只是未见龙尾隐于何处:</p><p class="ql-block"> 山环水绕一奇峰,唯我独尊盘巨龙。</p><p class="ql-block"> 且佑此方风雨顺,昂首未必向天庭。</p> <p class="ql-block">  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按照道家讲有天龙、地龙、海龙;有与五行五色相对应的黑红青白黄五帝龙王,有与东南西北相对应的四海龙王。</p><p class="ql-block"> 到了民间,这龙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江有江龙,河有河龙,甚至潭有潭龙,井有井龙。在广西农村,经常在水边看到龙王庙。桂北有个龙舟村,有十二个码头,早年曾商贾云集,每年都举行龙舟大赛。很多地方,逢年过节都有舞龙表演。比如壮族的炮龙节,瑶族的香龙舞,还有扎草龙,竹龙等等。</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皇帝叫真龙天子,龙袍加身。宫廷里刻画着各种龙的图案,寓示着飞龙在天,至高无上。多少人都望子成龙,给孩子起一个带龙的名字以图个吉利。比如大龙、井龙、盛龙、飞龙等等,还有各种小龙女的故事在坊间流传。</p> <p class="ql-block">  按照中国风水学讲,很多山都是大大小小的神龙在人间的显像和化身。中华大地上最主要的仙山是昆仑山,是元始天尊的道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素有“玉京金阙”之称。</span>昆仑山的前身是远古时期盘古脊梁所化的不周山,是天地的支柱,是洪荒世界的天地祖脉,号称万山之祖。当年水神共工被火神祝融战败后,怒触不周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缺。”据说折断的撑天柱被元始天尊炼化为翻天印,并将不周山正式向天道立名改为昆仑山。传说中的洪荒神木就生长在昆仑山上,九天鲲鹏就栖息在这神木之上,甚是庄严威武。鸿蒙灵根也生长在那里,神仙闻一下它的花香即可得万载道行。但未经元始天尊允许而擅闯者,将被混元气所所化。因此,昆仑山对凡夫俗子而言,只是一块可望而不可即的禁地。</p> <p class="ql-block">  中华大地上有三条大龙脉,都发自于昆仑山。它们分别是北龙,在黄河之北;中龙,在黄河与长江之间;南龙则在长江以南。这三条主要的龙脉,又生发出无数的相对小的龙脉。比如在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发现了七千多年前堆塑的大型石龙和龙型玉佩,这应该是三大龙脉之一北龙的一个分支。可见,无论从昆仑祖脉到三大龙脉以及无数的支脉,从帕米尓高原到白山黑水,从青藏高原到秦岭山脉,从喜玛拉雅山到东南沿海,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龙的怀抱之中,这三大龙脉庇护着中华民族虽历经曲折起伏,仍生生不息,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  民间有一种说法,这龙一旦化生于三界万丈红尘之中,就有可能受人间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变得复杂起来。据说“龙生九子,九子个别。”这龙里面也有善恶之分。比如龙的大儿子叫囚牛,喜爱音乐,蹲立于琴头; 二儿子叫睚眦,是一条恶龙,嗜杀喜斗,有句成语叫睚眦必报,说的就是这坏旦老二。</p> <p class="ql-block">  有关龙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年间,泾河老龙逞一时冲动,为了赌赢袁守诚,私下违背天条,改了下雨的时辰和点数,结果引来杀身之祸,被宰相魏征打盹儿间将龙头斩落。南宁附近有一个九龙瀑布,据说就是当年作恶为害人间的九条恶龙被镇压在那里,化为现在看到的九条瀑布。华东某地区当年建一座大桥,桥桩打到了一定程度就难以继续,据说是打到了镇压恶龙的岩石上。后来请高人指点,不得不将此恶龙雕塑在桥柱之上方才了事。现在走在桥头,仍可远远地看到那根雕塑的桥柱。</p> <p class="ql-block">  从大禹治水时就有锁龙一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多都和水患有关。</span>一些地方的锁龙井至今犹在:北京的潭柘寺锁龙井,吉林龙潭山锁龙井,南京、济南等地都有锁龙井。一些地方还有锁龙洞、锁龙柱等,锁的都是孽龙。自古以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善恶皆有因果报应。</span>顺天者昌 ,逆天者亡,即使是高高在上的龙,也应顺天应人;如果倒行逆施,背天而行,必然天理不容,最终受到老天的惩罚。</p> <p class="ql-block">  也是在唐太宗年代,名臣李靖,(即后来《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奉旨建造桂林城,镇守八桂大地并防御西南百越。其三子哪吒是玉泉山太乙真人爱徒,很是调皮,常去水边嬉戏,用师父传授的混天绫搅得龙宫地动山摇。恰逢龙王三太子巡视前来问罪,这哪吒人小本事大,竟用师父传授的乾坤圈将龙王三太子毙命于沙滩之上。</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民间闲人揣测,这段传奇故事就发生在桂林漓江的一条支流上。从此以后,人们就将这条支流称为遇龙河了。若干年后,这龙王三太子吸取了当年遇龙河的教训,经过一千多年的修行,改掉了飞扬跋扈仗爹欺人的恶习,终于修成正果,重得龙身,方被玉皇大帝派到这红水河一带,保一方风调雨顺,四时平安,并开创了“红水河第一湾”的胜境,以恩泽这一方黎民百姓。</p><p class="ql-block">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红水河自然属于三大龙脉之一的南龙一脉的无数个分支之一。</p><p class="ql-block"> 大唐盛世,飞龙在天。</p><p class="ql-block"> 红水河畔,再续新篇。</p> <p class="ql-block">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一位操着浓浓方言味道的中年妇女把我从唐朝拉回到现实。她头上扎一条半旧的紫色围巾,一身半旧的深蓝色衣着,一件紫色的围裙围住了瘦弱的身板。左手拿着一个竹夹子,右手拿着一只饭铲,正在向我们招手。她一边在灶台上忙着,一边用勉强能理解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说如果去下面第一湾坐游船,她有廉价的票,可以优惠卖给我们,90元一张。我们跟她讨价说,80元一张可否?她立马一脸不高兴地告诉我们:已经优惠一半了,你们到下面板文村码头去买,会高出一倍的价格。说完就转过身去不理我们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向前走了一段,有位中年小个男子也在卖船票,看上去很是热情实在,并且是60元一张。最终经过讨价50元一张成交。大家都挺高兴,觉得还是这男人爽快,差点被之前那个婆姨忽悠了。于是,我们驱车绕到板文村第一湾码头,这里船票居然是29元一张。大家都笑了,幽默常常会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  我们坐着小船开始了河上的游览。发现船上看到的风景与山上观景台所看到的风景大不相同。那种辽阔,那种耀眼、那种由近及远的层次感,那种惊艳已经不见,甚至周边的山峦也暗淡了许多。同一景色,在上边远眺和在下面近观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有时候下面的“高价午餐”竟不如上面的“免费午餐”。心里略有些许遗憾。</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坐在船头与河水零距离交流时,似乎又改变了我的想法。眼前碧绿的河水清澈透明,一尘不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微风徐来,送来阵阵清爽。</span>偶尔阳光从云端洒下,前方一片光明,两边的山峰也增色不少。小船在河面上踏波而行,船尾犁下了一条泛着诗意的水波。随着船行,观赏的角度也在变化,光线也相应地变化着,四周的景色也忽明忽暗,忽远忽近,不断变幻着色调和风格。此刻,又一番别样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不是画廊胜似画廊。</p><p class="ql-block"> 此刻似乎才明白,原来在上面观景台眺望的是红水河第一湾的全貌,在下面船上欣赏的是一个又一个局部和特写。上下角度不同,景色各有千秋。<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来,有些东西,只有静下心来经历过了,才能体悟到其中的奥妙。</span></p> <p class="ql-block">  游船环绕第一湾半圈后,在湾边另一个小码头靠岸。然后,我们登上一个山坡,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来到了一个打卡点叫仙女潭。只见一个圆圆的天坑,底部是一潭碧水,绿得瓦蓝。周边长满了高高矮矮的树木。从上面看,更像早年北方的一口大号水源井。沿着陡峭的石阶走到仙女潭边,抬眼向上,四周矗立着高高陡陡的悬崖峭壁,把上面的天空围成一个圆。虽非青蛙,却也体会了一把坐井观天。</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仙女潭水是从地下涌上来,深达1300多米,只有仙女偶尔来这里沐浴,且来无影去无踪,一般肉眼凡胎肯定看不到。不然,牛郎织女的故事2.0版一夜之间就会风靡网上。</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仙女潭的学名叫天窗。在广西有很多这样的天窗,甚至还有天窗群。引来一些探险者,特别是国外的一些探险队曾多次来探险考察。据说常有探险队员最后不知道潜到哪里去了,但愿这是一个时光隧道。</p><p class="ql-block"> 完成了红水河第一湾的游览,我们回到岸上小憩。在湖边找了一处干净的沙滩,摆上桌凳,铺开防潮垫,品尝着自带的零食水果,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和从湖面上飘来的轻风,交流着彼此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红水河第一湾,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多少人的欢笑和歌声,留下了多少人的热情和浪漫。离开了红水河第一湾,我们继续穿行在大山之中,驶向下一个远方。其实,<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在旅途,就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和浪漫的过程,就如行驶在这盘山路上,时而跌宕起伏,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曲折坎坷,时而一帆风顺,告别了一程,又奔向了新的一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