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掠影

向青(1516464)

赫尔辛基 HELSINKY,芬兰的首都,不知为什么很早就觉得这两个名字很悦耳,也许是她的音阶和国名的中文字好看得像朵花儿吧。那年的北欧行邮轮从斯德哥尔摩启航第一站就是芬兰的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只有60万人口。路旁的私家游艇林立,足见这里的人们生活水平在何档次。 随手拍拍街景,最喜欢这五颜六色的北欧色彩 连锁超市,朋友说她们称之为K店。我碰巧照了它,是因为窗户上的两行时间数字正好对我来说有巧合之处。 写满了“又”字的门,呵呵。 市中心方形的参议院广场虽然不大,却是赫尔辛基最重要的地方。广场中央竖立着建于1894年俄帝时代的统治芬兰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 老沙皇背后就是著名的赫尔辛基大教堂: 俗称白教堂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原以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命名为尼古拉教堂,1959年改名为赫尔辛基大教堂。教堂有着希腊神殿式的白色柱廊,青铜的圆顶,高高的阶梯,透着庄严肃穆。 大教堂是赫尔辛基的标志: 广场上的玩偶人: 广场的一侧是总理府: 另一侧是赫尔辛基大学。芬兰共有500多万人,拥有20所大学,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大学最多的国家。国立赫尔辛基大学是其中最大的学校。“其秀丽古雅的建筑、充裕的藏书、完备的专业、杰出的成就以及悠久的历史,驰名北欧” 大教堂的对面则是一些卖礼品等的商店: 从商店两旁之间的石头路走出去: 回头可见大教堂: 有一个正在修缮的房子,路边遮挡板即下面这画板,生动的童趣画让路人感到轻松。后来在伦敦也见到类似的遮拦,把一座正在修缮的楼用一大幅画着这栋楼门窗的画布样的材料遮挡住,不注意还以为是原来那个楼。我就想到国内顶多是用尼龙网兜住就算不错了,什么时候咱也人文化些,用带些情趣的色彩来修理建设城市呢?关键是我们还未发展到这个层次。边走边感慨着。 走到尽头,导游告诉我们,马路牌都是三种文字标示:芬兰语、瑞典语(因为芬兰最初是瑞典的领地)和俄语(曾被沙俄统治过)。 然后就到了另一个小广场”赫尔辛基农贸广场“ 这里离大教堂很近的。 这蓝色的大楼是市政厅: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个“波罗的海的女儿”铜像,四周有海狗在喷水,是赫尔辛基的象征。</p> 旁边就是自由市场,这儿没有城管。 很现代的三轮taxi: <p class="ql-block">后来有朋友问我除了白教堂,那个附近的红教堂看了吗?我说可能在车上看到了,不过不知是红教堂。经她证实就是红教堂,但我拍的是远景,因为导游并没有安排去看。红教堂可能也是中国人的俗称,正名叫乌斯别斯基大教堂。“建于1862至1868年间,外观的金绿圆顶和红砖墙很为醒目,具有俄罗斯的建筑风格。是欧洲最大的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西贝柳斯(1865-1957)是芬兰伟大的民族音乐家。到赫尔辛基,特别是音乐爱好者必须要来西贝柳斯公园看他的纪念碑。纪念碑是1967年落成,由600余根钢管焊接而成,高8.5米,宽10.5米,纵深6.5米,重24吨,形状和线条让人一看就想到管风琴,成为西贝柳斯不朽作品的象征。</p> 有描写道:“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是风和日丽的盛夏,停留时间也短。也许在夜晚有风的时候能听到这动听的乐章。 <p class="ql-block">纪念碑旁边是作曲家的头部塑像。</p><p class="ql-block">西贝柳斯是芬兰著名的作曲家,享有“芬兰音乐之父”的盛誉。他从9岁开始作曲到92岁去世,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包括7首交响乐,其中《芬兰颂》享誉全世界,被誉为芬兰第二国歌。“人们称赞他的交响乐'具有贝多芬的逻辑、柴可夫斯基的风格'。他和贝多芬、柴可夫基、施特劳斯、舒曼等并列为音乐大师,闻名世界乐坛。”</p> 岩石教堂也是赫尔辛基著名的景点,建成于1969年,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岩石中的教堂。它是一对兄弟设计师利用位于住宅街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将岩石部分往下挖掘,把教堂巧妙地设计在挖空的岩石里,而不知情的人从外面走过时,还真不知道这竟然是一个教堂。就是知道的人,也得费点功夫才能找到。<br data-filtered="filtered">&nbsp;<br data-filtered="filtered">瞧这大门处,跟咱当年备战备荒为人民时的地下防空洞似的。入口处涂的是混凝土,入口走廊为隧道状: 进到里面看这教堂,有点像飞碟,顶部采是圆型的,由100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再镶上透明玻璃,采光极佳 据介绍,在岩壁的回音作用下,教堂音效奇佳,因此有很多音乐会选择在这里举行。 用手机拍了个全景: 然后我们来到这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始真觉得它太一般般了。但这可是建于1938年并在1952年举办第15届奥运会的体育场,那个纪念塔高72米,够超前的,想想1938年和1952年时我们国家是什么样子吧。就是这个体育场,现在还常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音乐会,依然不落伍。 这是芬兰当年长跑冠军的塑像。 <p class="ql-block">城里的主要景点参观完了,我们来到郊外的一个展示芬兰人15-19世纪生活的公园,从中也可了解到北欧那个时期的样子。</p> 这里也是休闲的好地方: 在公园里享用芬兰茶点,咖啡和这样典型的肉桂面包。导游告诉我们,芬兰人在家里招待客人就是这两样做为小吃,除了自己家人亲戚外,一般不在家里招待客人吃饭,若要吃也是到外面餐馆去吃。 <b>500多年前</b>北欧人住的房子,大森林,小木屋: 这是储存食物的,为什么架起来?原来是防狗熊的!想到中国北方特别是东北人过去都是挖地窖储存土豆之类的,真是地域环境不同,思维生活方式各异。 那时就有这么好的房子: 孩子玩的木马: 屋内: 木摇床: 穿戴成当年模样的村姑演示纺线线和编织: 村里的教堂永远是最好的建筑: 又一个教堂 教堂里的蜡烛台很有趣味: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这个是惩罚犯了错误村民的,把脚放进去压,不会致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