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十三关

何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长城十三关</span></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十三关(按顺序)</p><p class="ql-block"> 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偏头关、雁门关、娘子关、杀虎口关、嘉峪关、阳 关、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山海关,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闻名天下。</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筑城建关,遂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的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p> <p class="ql-block">  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东接水上长城九门口,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得名“老龙头”。</p><p class="ql-block"> 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p> <p class="ql-block">  黄崖关长城在天津市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历史上,蓟州城共有守营墩台十八座,黄崖关为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隘。</p><p class="ql-block"> 黄崖关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大修。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p> <p class="ql-block">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也是中国“天下九塞”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居庸关同样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两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紫荆关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始建于战国时期,自古便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陉”的第七陉“蒲阴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紫荆关为一座九门九关石头城,由五座小城组成。紫荆关多为明代建筑。城门门额石匾下层题 “紫荆关”。</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紫荆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p><p class="ql-block"> 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相传杨家将曾驻守于此。</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东北65公里处平型岭上,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平型关四周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穿过内长城的重要通道,为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25日,由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指挥,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p> <p class="ql-block">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p><p class="ql-block"> 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被称山西内三关。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山西旅游业十大杰出品牌。</p> <p class="ql-block">  娘子关为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最早为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阳昭公主所筑。现存的关城建于明代时期,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也称西口(有称:杀胡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紧邻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是明长城北部的关口之一。</p><p class="ql-block">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地处甘肃省嘉峪市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全长约60千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千米的古董滩。西汉时设置,与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的门户,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p><p class="ql-block"> 阳关景区现存有古阳关遗址、阳关烽燧、阳关古道、寿昌城遗址、汉长城塞墙遗址等汉代时期的众多文物遗迹。</p><p class="ql-block">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时期,为汉时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至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随之设立。</p><p class="ql-block"> 玉门关现存城垣完整,总体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毛泽东《沁园春•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p>